楊逸明
當代創(chuàng)作詩詞的人很多,中華詩詞正走出低谷,從復(fù)蘇走向復(fù)興。好像什么人都能寫詩詞,詩詞創(chuàng)作大軍據(jù)說有幾百萬。
讀古人詩詞佳作,特別是一些耳熟能詳?shù)奶圃姡纭鞍兹找郎奖M”“紅豆生南國”“舉頭望明月”,好像并無難字、僻字、古奧字,使人覺得識字不多就可寫詩,因為,這些佳作大多詞語淺顯,似乎有了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能創(chuàng)作詩詞。
可是品味這些詩詞作品的內(nèi)涵,覺得思想深邃,感情豐富,識見高超,詩性靈動。這些境界、思想、襟抱、情懷,即使是當代的大學生、大學教授,也未必能修煉到這樣的高度和深度。
怎樣的文化程度才能創(chuàng)作詩詞?當代詩詞作者,有官員、商人、白領(lǐng)、演員、工人、農(nóng)民、老干部、大中學校的學生……大家都在寫詩。
不是識五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識四千字的人詩寫得好。背得出《新華字典》不能就成為詩人,背得出《英漢大辭典》的人不能就與莎士比亞劃等號。識字當然越多越好,但詩人能通過形象思維或者叫詩性思維把漢字搞到鮮活,不能把字搞活就只能做死學問。
人人可以寫詩,但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真正的詩人。這就像是人人可以打乒乓球,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是運動員;人人可以唱卡拉OK,但不可能人人成為歌唱家。
孔子主張“小子何莫學乎詩”,認為“不學詩無以言”。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沒有寫詩,他們是一群很有詩性的人。只有成為有詩性的人,才會有詩人襟懷,才會有對好詩的識別力和鑒賞力。
當代人寫了很多詩,卻大多還不是詩性的人,連一個合格的詩詞讀者也不是。所以,不可能成為合格的詩詞作者,當然,也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讀詩,先要讀出詩味和詩感并為之動真情,感動讀者的首先不是格律。不像當代有些人(包括很多詩詞刊物的編輯),一讀詩先檢查格律,有一字出律、出韻,即認為詩不合格。當然,大多的詩不但格律不合,而且本來就不是好詩,毛病并不僅僅出在格律上。
嚴羽說:“學詩有三節(jié):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p>
目前詩詞作者印成的詩集鋪天蓋地,似乎大多是處于第一階段。第三階段的“信手拈來”與第一階段的“肆筆而成”似乎極為相像。但是,如果不經(jīng)過“羞愧”“畏縮”“透徹”,絕對上升不到“頭頭是道”。真想“七縱八橫”,談何容易!
詩詞創(chuàng)作中,繼承是過程,創(chuàng)新是目的。懶人不肯繼承,庸人不肯創(chuàng)新。寫詩要體現(xiàn)當代性。要寫出與李白、杜甫一樣的詩,你就先要生活在唐代,即使你真能活在唐代,哪里就那么容易寫出經(jīng)典的唐詩哩。
唐詩登唐代巔峰,宋詞登宋代巔峰,當代詩詞登當代巔峰。都要反映當下。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第二、三屆副會長?,F(xiàn)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