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遠
在老家堂屋的一隅,有一只快要傾圮的古爐。
它是用膠泥垛疊的風(fēng)爐,爐膛內(nèi)積著厚厚一層炭灰,爐面如陳逸飛筆下的雙橋,斑駁而多孔。我每次看到這只粗糙的爐子,總是唏噓不已。
蘇北人家,家家都常備一只古爐,清晨燒水,傍晚烹茶,請客時燜肉,年節(jié)時蒸煮。古爐如同勤勞的女工,協(xié)助主婦將日子過成一闋溫馨的長短句。到了冬日,雪壓屋檐,爐上燙熱了黃酒,問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正是圍爐夜話的好時候。
我明了古爐在煙火人家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可今日今時,我們卻迷路了。
余秋雨說道:“我在人類精神的殘枝敗葉中看到了人類文明的深秋?!辈饺胛拿魃钋锏娜藗儯瑓s在文明深秋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充斥城市的古舊建筑逐漸消失,千萬人共同追趕一種潮流,失去了古老韻味的文明,一切都不復(fù)精彩。
馮驥才曾言:“當中國六百多座城市變成一種樣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劇?!闭\哉斯言!從前啊,若向北京人問北京,他一定會用一口由冰糖葫蘆和大碗茶、什剎海的蜻蜓和六必居的醬菜陶冶的純正京腔,告訴你何處是萬壽山,何處是雍和宮。可如今,我們已失去了用一口井、一棵老樹甚至一個獨特的屋檐來定位自己的能力。
今日今時,每當我看到貨架上的各種爐子,總?cè)滩蛔∩焓謸崦?,精致的火鍋爐、小巧的電磁爐、專為煲湯而設(shè)計的小巧煤爐……每一件都沒有了一個獨特的故事,它們都有自己明確的方向。
由是觀之,尋找自己才是行者手中的指南針,徒然地尋覓引路人或迷路者,很難走出人生這座撲朔迷離的迷宮。
望著這只古舊的爐子,我心潮起伏。古爐已儼然成了尋找自己的象征,既然它在煙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也將撥開重重迷霧,在人生之路上尋找自己。從此,我的生命便有了過盡千帆后的坦然和江上數(shù)峰青的自在。
(編輯:于智博)
評點:趙金平
這是一篇有煙火味而無道學(xué)氣的議論性散文,其特色在于“大俗大雅”。作者從蘇北人家的一只古爐中領(lǐng)悟出了“尋找自己”之理,并由此生發(fā)出對人生乃至人類文明的深邃思辨。文中這只古爐在煙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可謂得其所,盡其用。以一只古爐的前世今生把“尋找自己”之理演繹得明晰通透。作者選用“古爐”展開議論,不隨俗流,取材切近,意旨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