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文 孟保祥
摘要:文化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英文翻譯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只有深刻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識、不同民族思維模式的差異,以及對英漢兩種語言風格的理解,才能進行成功的翻譯。反過來,翻譯也有助于學生對文化的對比和跨文化理解。
關鍵詞:翻譯;文化;對比;理解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17
近些年來,翻譯中的文化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重視翻譯中的文化問題,源于對背景知識作用的正確認識。在翻譯實踐中,由于文化不解與誤解導致誤譯和錯譯的例子屢見不鮮。于是文化因素對英文翻譯的影響,便成了眾多學者的研究對象。翻譯并不像許多人想象得那么容易,深層次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文化鴻溝”時常難以逾越。由此可見,文化因素在翻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翻譯與跨文化釋義
1. 翻譯與跨文化的內(nèi)涵
翻譯的誕生給講不同語言的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們彼此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橋梁。所謂翻譯,就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nèi)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是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它的目的是促進本語言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文化進步。
2. 翻譯與文化的關系
任何翻譯都離不開文化,許多有經(jīng)驗的譯者或翻譯研究者都比較注意文化與翻譯的關系。在翻譯過程中,表面上存在中外文字表達上的差異,僅僅從文字技巧上來著手是難以解決含義差異的,必須要從文化背景上來處理中外文字在表達內(nèi)涵上的差異,因為這些差異源自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文化背景對翻譯是極其重要的,缺乏文化元素的譯文等于缺乏了靈性的翻譯。
二、英文翻譯對文化因素的影響
1. 思維方式方面
翻譯是語言的翻譯,而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迥然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使人們在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上自然不同。西方民族慣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維方式,句子常以主語和謂語為核心,統(tǒng)攝多個短語和從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東方民族的綜合思維方式,使中國人注重整體和諧,強調(diào)“從多到一”的思維方式;句子結構上以動詞為中心,以時間順序為邏輯順序,橫向鋪敘,層層推進,歸納總結,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結構。英漢民族熟悉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其在翻譯過程中句式選擇、遣詞造句、詞句省略等的不同。例如:
“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
如直接譯成:
“那是一個夸姣的金秋,在離別了那些可能丟失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樹葉才慢慢地落下?!?/p>
這種翻譯顯然受到了語言形式的拘束,譯句結構混亂、呆板、沒有條理性,且語言支離破碎。如將譯文譯成:
“那是個天色晴朗、金黃可愛的秋天,夸姣的秋色為那些青年們送別。待到戰(zhàn)后和平時期,黃葉紛飛的秋天再度來臨時,當日的青年們已經(jīng)失去了青春,有的甚至喪失了生命。”就比較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失為一段出色的翻譯。再如奧運口號“北京歡迎您!”表達了中國人民歡迎世界各國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們常見的譯文為“Welcome to Beijing!”翻譯中句式的改變,使用英語祈使句,恰當?shù)乇磉_出中國人期盼奧運會的熱情。如譯為“Beijing is welcome you”,則語氣過于清淡,效果大打折扣。
2. 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方面
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差異對翻譯實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并對翻譯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文化背景對語言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會帶有各自歷史文化的痕跡。英漢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不同,因而語言中沉積的文化內(nèi)涵也不相同。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體現(xiàn)為歷史典故和習語;要譯好不同語言中的習語和歷史典故,就必須對該語言所反映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
社會習俗更是如此,它影響和制約翻譯的精確性。在英語國家對一個經(jīng)過長途旅行后的人可以說“You must be tired from such a long trip.”“Did you have a good trip?”,表示“路上辛苦了”“一路好嗎?”之類的問候。對正在進行或剛完成一項艱難任務的人,可以說“Well done,That was a hard jo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考慮兩種文化間的差異,絕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機械地直譯。又如,bread and butter這兩種東西在英語國家歷史悠久,面包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日常的主要食品,所以在語言中的轉(zhuǎn)義也較多。如“bread and butter”還有“生計,謀生之道,靠山”等含義。
3. 習語方面
習語的翻譯可算得上是難中之難了,因為習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文化產(chǎn)物。如“黔驢技窮”可譯為英語中的習慣說法“at ones wits end”,也可翻譯為“The proverbial donkey in ancient Guizhou has exhausted its tricks,and it can do nothing more.”這種翻譯,既傳播了漢文化、保存了原汁原味,也符合英語讀者的閱讀習慣,達到使文化交流貫穿于語言交流的目的。如:“Love me,love my dog”,譯為“愛屋及烏”;“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可譯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三、結束語
總之,翻譯與文化關系密切,不可分割。翻譯離不開文化因素的影響,翻譯不僅是語言表面上的題目,更是文化層面上的題目。歸根到底,語言的翻譯就是文化的翻譯,其根本任務不僅是翻譯文化,而且是翻譯容載或蘊含文化信息的意義,達到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目的,更有助于學生對文化的對比和跨文化理解。
(作者單位:河南省義馬市高中 4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