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斌+++郭凡++楊淑淋
摘要: 人性是自私的,這既是人的生物屬性,也是人的社會屬性。人性的自私,是行為選擇傾向的第一動因和持續(xù)動因。一項行為活動,花費的是自己的成本還是別人的成本,行為活動的后果是自己承擔(享受)還是別人承擔(享受),從根本上影響著人們行為的方向和動力。不同的制度設計(投入權屬和產出權屬的不同組合)便形成不同的行為傾向,即不同權屬組合形成不同的行為選擇。要讓行為主體節(jié)約成本、注重效果,需要善用而不是改造人性,用自己的資源辦自己的事,這是制度有效的根本和基石。其他形式的投入權屬和產出權屬組合都可以這一原則為校準進行改造和優(yōu)化;它提出四種可供選擇的途徑。
Abstract: Human nature is selfish, it's not only a person's biological attribute, but also a person's social attribute. The selfishness of human nature is the first motivation and continuous motivation of behavior selection tendency. A behavioral activity costs, the action's consequences are his own's or someone else's, fundamentally affect human behavior's direction and motivation. Different system designs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put ownership-output ownership) form different behavior tendencies, that's to say different ownership combinations form different behavior selections.To make behavior subject save cost, notice effect, we need to use instead of change the human nature,and use its own resources to do their own things. This's the essence and foundation of the effective system. Other forms of input ownership-output ownership combinations can be modified and optimized.It raises four calibr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關鍵詞: 人性;投入權屬與產出權屬組合;行為選擇;機制優(yōu)化
Key words: human nature;input-ownership—output-ownership combinations;behavior selection;optimizat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235-03
0 引言
人力資源管理,顧名思義是對人才的管理。管理基于人性[1];管理人,與人打交道,必先了解人性;唯如此,方可洞悉和預測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心理變化和行為反應,從而通過改變環(huán)境變量,引導和影響人的行為。因此,管理人才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并善用人性。只有充分了解人性,才能知其需要,進而加以運用。
從本質上來看,人性受基因的控制。英國牛津大學行為生態(tài)學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并論證了基因的自私[2],即基因在生物進化中的絕對自私性,是對動物行為功能的基本解釋?;虻淖运叫酝ǔе聜€體行為的自私性。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為和性狀,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適合度,或者說是提高某個控制這種性狀基因的適合度。
從行為上來看,自私是人在滿足自身需要時的外部表征[3]。每個人都有自利行為,主要源于自身不同層次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宿需要、自尊需要、認知和理解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畢孟琴,張文(2008)[4]認為自私應該是一個“關系”概念,屬于道德評價范疇,反映的是主體與客體,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只有在社會關系中,個體才會出現(xiàn)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甚至損人利己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由于沒有絕對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式,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社會中,人們就會根據(jù)自己的行為動機和出發(fā)點,采取不同的自利行為,即自私來滿足自身需要,使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傾斜。
因此,人性是自私的,這既是人的生物屬性,也是人的社會屬性。每個人都有自私自利和濫用權力的傾向,正如著名英國學者大衛(wèi).休謨提出的“人人都是無賴”的假設,當缺乏監(jiān)督的情況下,人們都會有無賴的沖動。
1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組合模式
一項行為活動,花費的是自己的成本還是別人的成本,行為活動的后果是自己承擔(享受)還是別人承擔(享受),從根本上影響著人們行為的方向和動力。據(jù)此,本文構建了投入權屬-產出權屬組合模式,如圖所示。投入包括資金、人力資本、時間、土地等資源要素,產出包括產品、技術、理論等有形和無形的結果要素。橫坐標代表投入(資源)的所有者;正方向表示自己的投入,反方向表示別人的投入??v坐標代表產出(結果)的所有者;正方向表示自己的產出,反方向表示別人的產出。根據(jù)兩兩結合,四個象限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投入權屬-產出權屬組合模式。
1.1 第一象限: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
位于第一象限的是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即通過利用自身資源,包括資金、人力資本、時間、土地等的投入,來為自己的產品、知識、技能、閱歷等有形和無形的產出努力的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資源)的所有者是自己,花費的是自己的成本;其必然更多的關注成本,追求用盡可能少的投入,即節(jié)約來得到所要的結果。另一方面,產出(結果)的所有者也是自己,由自己承擔(享受);其必然關注并追求最好的效果。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它是兼顧關注成本與效果,投入產出比最高的組合模式。
1.2 第二象限: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自己組合模式
位于第二象限的是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自己組合模式,即通過利用別人手中的資源,包括資金、人力資本、時間、土地等的投入,來為自己的產品、知識、能力、閱歷等有形和無形的產出努力的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資源)的所有者是別人,花費的是別人的成本;不需關注與考慮成本問題。但另一方面,產出(結果)的所有者卻是自己,由自己承擔(享受);根據(jù)經濟人假設,其必然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使自己產出(結果)的價值最大化。因此,這種模式更多的關注效果;而忽視成本問題。
1.3 第三象限: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別人組合模式
位于第三象限的是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別人組合模式,即通過利用他人資源,包括資金、人力資本、時間、土地等的投入,來為他人的產品、知識、能力、閱歷等有形和無形的產出努力的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資源)的所有者是別人,花費的是別人的成本;即不需關注與考慮成本問題。另一方面,產出(結果)的所有者也是別人,由別人承擔(享受);即也不關注產出的效果如何。因此,在這種既不關注成本,也不關注效果的組合模式下,極易出現(xiàn)浪費資源,但沒有達到良好的產出效果的現(xiàn)象。
1.4 第四象限: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別人組合模式
位于第四象限的是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別人組合模式,即通過利用自己資源,包括資金、人力資本、時間、土地等的投入,來為他人的產品、知識、能力、閱歷等有形和無形的產出努力的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資源)的所有者是自己,花費的是自己的成本;其必然會關注與考慮成本問題。但另一方面,產出(結果)的所有者是別人,由別人承擔(享受);即不關注產出的效果如何。因此,在這種關注成本,但不關注效果的組合模式下,容易出現(xiàn)為了節(jié)約資源,而忽視產出效果的現(xiàn)象。
2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組合模式及其行為選擇
2.1 權屬
權屬,即產權歸屬者。產權是對人和資源之間關系的一種認定[5],包括財產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產權分為個人產權和集體產權。Barzel Y(1997)[6]指出產權的分析必須落實到個人的層面才最有效。因此,本文所指的權屬則是個人產權的歸屬,即由誰投入,產出由誰承擔(享受)的概念。
2.2 行為
人的行為就是在刺激的影響下,經由內部經驗的折射而產生的反應活動[7]。但行動的動力要轉變?yōu)橐庵镜膭訖C,才能行動起來。因此,下面這個定義能夠更好的解釋人的行為;即處于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的中的人們,在物質的和精神的交往過程中,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下,為了能夠直接地或間接地能動變革周圍環(huán)境中的客觀對象并滿足一定需要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8]。
2.3 行為選擇的動機及傾向
Simon H A(2000)[9]提出了行為選擇的有限理性原則,認為行為結果只要達到行為主體的主觀預期(抱負水平)即可。該原理經過Lupia,Arthur,McCubbins M D,etal(2000)[10]的泛化后,簡化為行為是有原因的,就是理性的?!霸颉奔礊閯訖C與傾向。馬克思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提出:“人的行為和利益密切相關,思想與利益不可分離”[11]。近代法國哲學家霍爾巴赫認為“利益是人的行動的惟一動力”[12]。由此可見,利益影響人的行為選擇。
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是多樣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本質上就是利益的一種。人只有有利益的追求(需要),就會在頭腦中形成動機與傾向,進而引發(fā)與動機相適應的行為,即不同的行為選擇。
2.4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不同組合模式下的行為選擇
人性的自私,是行為選擇傾向的第一動因和持續(xù)動因。成本的承擔者和利益的享受者的不同,影響著人的行為的方向和動力。不同的制度設計(投入權屬和產出權屬的不同組合)便形成不同的行為傾向——節(jié)約或浪費成本、注重或忽視效果,即不同權屬組合形成不同的行為效應,如表1所示。
2.4.1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的行為選擇
在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下,行為主體傾向于節(jié)約成本、注重效率的行為選擇。譬如:自主經營體,個體商戶,員工持股制等是用自己的資源為自己辦事。
2.4.2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別人組合模式的行為選擇
在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別人組合模式下,行為主體傾向于節(jié)約成本、忽視效果的行為選擇。譬如:天使投資人、贈送禮物、幫助他人等是用自己的資源為他人辦事。
2.4.3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自己組合模式的行為選擇
在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自己組合模式下,行為主體傾向于浪費成本、注重效果的行為選擇。譬如:搭便車行為、公共資源的使用、公地悲劇等是用他人的資源為自己辦事,而不需付出任何成本等代價。
2.4.4 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別人組合模式的行為選擇
在投入權屬-產出權屬:別人-別人組合模式下,行為主體傾向于浪費成本、忽視效果的行為選擇。譬如:公共建設的承包商、企業(yè)采購人員、家庭保姆等是用他人的資源為他人辦事,自己只從中拿取固定報酬,與努力程度無關。
3 權屬組合模式的優(yōu)化途徑
由上述分析得出,四種不同的投入權屬-產出權屬組合模式中,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的行為主體既節(jié)約成本,也注重效果,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模式;其他三種模式都有忽視成本或忽視效果或既忽視成本也忽視效果的弊端。
要讓行為主體節(jié)約成本,同時注重效果,需要善用而不是改造人性;用自己的資源辦自己的事,這是制度有效的根本和基石。其他形式的投入權屬和產出權屬組合都可以這一原則為校準進行改造和優(yōu)化,以構建一種節(jié)約的效果型的管理機制基石。優(yōu)化途徑有以下幾種方式:
3.1 產權層面的改造
產權層面的改造,包括私有制、合伙人制、員工持股制和管理層持股制等;其本質都是使員工的利益與企業(yè)長期發(fā)展目標相結合,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xiàn)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
在現(xiàn)代企業(yè)中,最常用的就是員工持股制。員工持股計劃是企業(yè)員工依據(jù)相關的法規(guī)和程序,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某種方式的出資而認購本企業(yè)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并委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門機構長期持有、集中管理,員工依據(jù)其擁有的股份享有有限的自益權和共益權[13]。
3.2 管理制度的優(yōu)化
管理制度的優(yōu)化主要包括科學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公平的薪酬體系、晉升制度、計件工資制、計時工資制、項目負責制、承包制、目標責任制和阿米巴制等??茖W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確??冃Э己私Y果的公平公正,提高員工的組織公平感。公平的薪酬體系主要指具有激勵性的與自身績效掛鉤的薪酬分配模式,如:計件工資制、計時工資制、項目負責制、承包制、目標責任制和阿米巴制等。這樣,員工的產出(薪酬等)就取決于自己的投入(績效),實現(xiàn)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
3.3 企業(yè)文化的引導
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在長期的生存和發(fā)展中所形成的為企業(yè)多數(shù)成員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14]。Pettigrew A M(1979)[15]在發(fā)表《企業(yè)文化研究》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組織管理界孕育而生,企業(yè)文化成為組織管理與企業(yè)管理事務的主流語言;代表著企業(yè)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員工的態(tài)度與行為。
企業(yè)文化通過提倡的價值導向和營造組織氛圍來規(guī)范員工的行為方式[16]。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yè)文化,引導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讓員工把企業(yè)的長遠目標與利益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產出),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即實現(xiàn)投入權屬-產出權屬:自己-自己組合模式。
3.4 監(jiān)督機制的完善
所謂監(jiān)督機制,是指監(jiān)督系統(tǒng)各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運行過程和方式[17]。健全的企業(yè)的監(jiān)督運行機制是確保企業(yè)健康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關鍵。監(jiān)督機制可以分為內部監(jiān)督機制和外部監(jiān)督機制[18]。通過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政法對企業(yè)監(jiān)督機制的改革以及大力發(fā)展社會監(jiān)督的作用來完善企業(yè)外部監(jiān)督;通過明晰監(jiān)事會責任,權責關系,人事任免機制以及員工實時監(jiān)督的落實來完善企業(yè)內部監(jiān)督機制。有了針對主體行為的公開、透明、陽光的監(jiān)督機制,才能形成一種對行為的外部約束,更好地進行改造和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楊生斌.人力資源管理 性﹒能﹒愿﹒責﹒權﹒利[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
[2]Dawkins Richard,盧允中,張岱云,等.自私的基因[M].科學出版社,1981.
[3]彭鵬仿.人性的自私與自私的人性[J].益陽師專學報, 2000,4:14.
[4]畢孟琴,張文.撩起“人性自私論”的面紗[J].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08,18(1):48-51.
[5]五常,憲容,易,等.經濟解釋:張五常經濟論文選[M].商務印書館,2000.
[6]Barzel Y.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7]林秉賢.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8]張立榮.思想政治教育與物質利益相結合原則的發(fā)展走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51-53.
[9]Simon H A. Bounded rationality in social science: Today and tomorrow[J]. Mind & Society, 2000,1(1):25-39.
[10]Lupia A, McCubbins M D, Popkin S L. Beyond rationality: Reason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J]. Elements of reason: Cognition, choice, and the bounds of rationality, 2000:1-20.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334(441):18.
[12]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現(xiàn)[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3]胥洋.論我國現(xiàn)階段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D].湘潭大學企業(yè)管理,2006.
[14]顧越英.企業(yè)文化在現(xiàn)代企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J].中國流通經濟,2011,10:73-76.
[15]Pettigrew A M. O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9,24(4):570-581.
[16]曹洲濤,陳瑾淅.企業(yè)文化對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3,31(34):167-169.
[17]張曉奇.我國非營利組織監(jiān)督機制研究[D].內蒙古大學, 2010.
[18]代智輝.國有企業(yè)經營管理者監(jiān)督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