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歡
摘 要:本文以近幾年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興起的“致青春”系列電影為線索,對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文化工業(yè)”理論進行重新解讀。法蘭克福學派所批判的那種感官化、娛樂化、標準化、偽個性化的文化弊端,同樣適用于今天中國電影市場上“致青春”題材的電影作品;但是又不能如法蘭克福學派學者一樣徹底地否認大眾文化。
關鍵詞:“致青春”;“文化工業(yè)”;法蘭克福
1 “文化工業(yè)”理論的緣起
“文化工業(yè)”這一術語是在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所著的《啟蒙辯證法》中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文化工業(yè)”是一種依靠現(xiàn)代技術手段,大規(guī)模復制、傳播大眾文化產(chǎn)品的工業(yè)體系,主要憑借大眾傳播媒介,如電影、電視、廣播和其他紙傳媒,操縱著非自發(fā)的物化的虛假文化,直至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壟斷的產(chǎn)物,并充當大眾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和束縛的手段;因為“大眾文化”這個詞模糊而不準確,會讓人誤解其是從大眾本身產(chǎn)生出來的,于是,他們新造了“文化工業(yè)”這一術語來代稱并加以區(qū)別。在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看來,“文化工業(yè)”既是技術理性對文化控制的結果,也是文化被商品化的結果,是通過娛樂方式對大眾的欺騙和奴役。
2 “致青春”系列電影的解說
2013年4月26日,改自辛夷塢的小說、由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后,票房走俏,大獲好評?!吨虑啻骸凡⒉皇乔啻浩晒Φ氖桌?,2010年,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2011年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都曾掀起青春片的熱潮。在當下這個消費社會中,市場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制片方看到了商機后,青春題材的電影變成導演和編劇的新寵?!吨虑啻骸飞嫌澈?,接著《同桌的你》《左耳》《梔子花開》《第三種愛情》等電影紛紛上映。
青春電影傳達的是關于青春及成長的感悟。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還沒有到青春期的人希望去了解青春,正值青春期的人希望從中得到啟示;出于各種目的,大家走進電影院,一次又一次地消費這種青春的情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技術化、商品化、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法蘭克福學派所批判的那種感官化、娛樂化、標準化、偽個性化的文化弊端,同樣適用于今天中國電影市場上“致青春”題材的電影作品。大量的“致青春”系列電影用重復的手法、相似的情節(jié)和結構使得這些電影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與工廠的批量生產(chǎn)別無二致。電影通過虛幻的撫慰造成公眾意識的“物化”,進而削弱了公眾的批判能力和超越性想象?!爸虑啻骸钡碾娪安粦斨粷M足年輕人娛樂化、感官化的趨勢,而應該保持深度的美學探索和崇高的藝術追求?!爸虑啻骸毕盗须娪安煌潭鹊爻尸F(xiàn)了文化標準化的特征。其在時間上大多是從現(xiàn)在往后看、在內(nèi)容上大多是懷念青春,接連不斷的相似題材的出現(xiàn),使得相似內(nèi)容的青春電影不斷上映,造成越來越明顯的同質(zhì)化趨勢。
青春電影的受眾群體大部分以“80后”“90后”為主。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面臨著工作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殘酷的現(xiàn)實。他們希望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能夠得到一種感官的愉悅。娛樂、消遣、感官刺激成為他們看電影的主要目的,從而達到慰藉心靈、懷念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的作用。這些都是“致青春”題材電影在我國得以存在的消費主體和現(xiàn)實基礎?!冻鯌龠@件小事》不禁讓人回憶起青蔥歲月中的暗戀情結;《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是對于初戀的追憶;《致青春》是對于大學生活的追憶;《同桌的你》是對于同桌加初戀的懷念。
隨著電影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看電影的成本已大大降低。因此,看電影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幸环N休閑娛樂的方式,尤其容易得到年輕人的喜歡;電影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來臨。電影制作人為了追求經(jīng)濟利益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質(zhì)量??v觀青春電影,其服裝大多以各種校服為主;場景離不開校園、圖書館、教室、寢室這些地方;道具一定有自行車;情節(jié)也基本圍繞男女主人公感情變化,從其相遇、相知再到相戀,最后大多因為現(xiàn)實的壓力或誤會而導致分手。這種標準化、雷同化的青春片,不可否認,與青春校園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電影應該高于生活,導演應該在電影中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為受眾展現(xiàn)更多具有新意的影片。隨著電影觀眾素質(zhì)和鑒賞能力的提高,千篇一律的青春片一定會讓受眾感到視覺疲勞,最終會被受眾拋棄。
3 總結和評價
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認為,“文化工業(yè)”中的文化和藝術已然成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大眾的工具,是人類消費的商品。同時,他們對現(xiàn)代科技也持有否定態(tài)度,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文化工業(yè)”的商品化有了可行性,藝術品獨特的個性化都在科學技術的大量復制中慢慢消失,在這種畸形的文化環(huán)境下,人們將所有的目標都指向了盈利性。藝術不再僅僅是人們的精神需求,更多的是滿足了人們的娛樂消遣。
在現(xiàn)如今的大眾消費時代,我們要堅持藝術的獨創(chuàng)原則和批判、超越精神??v觀電影產(chǎn)業(yè)下的“致青春”系列電影呈現(xiàn)出標準化、統(tǒng)一化、庸俗化的特征。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電影作品被批量生產(chǎn),藝術不再是為了滿足自身對審美價值的追求,而是商業(yè)規(guī)律的商品;年輕人的需求也僅僅是停留在消費享樂的過程中,而其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時,也喪失了個性、獨立自主性。法蘭克福學派認為,藝術是純粹的不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是對尚未存在的事物的把握,它是被創(chuàng)造的獨立的東西,是不能被模仿的;它是人們對于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法蘭克福學派對于“文化工業(yè)”的批判是值得人們尊敬和肯定的,他們盡全力保護文化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贊賞的。
但是在我們吸取法蘭克福學派關于“文化工業(yè)”相關理論的精華之處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yè)”持有的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看到其忽略了“文化工業(yè)”的積極意義。在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看來,藝術就應該像傳統(tǒng)藝術那樣,高雅、嚴謹,是上流社會的人才有資格欣賞的東西;但是,他們忽略了“文化工業(yè)”帶給人們的便利?!拔幕I(yè)”讓文化親民化、通俗化,每個人都有接觸藝術、欣賞藝術和了解藝術的權利和機會,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參考文獻:
[1] 阿多諾(德).文化工業(yè)再思考[A].文化研究(第一輯)[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 阿多諾(德).否定的辯證法[M].張峰,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3] 霍克海默(德),阿多諾(德).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M].渠敬東,曹衛(wèi)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柴丹薇.阿多諾文化工業(yè)批判理論分析——以流行音樂為例[D].西安:長安大學,2014.
[5] 凌海衡.阿多諾的文化工業(yè)批判思想[J].外國文學評論,2003.
[6] 杜彩.論“文化工業(yè)”批判理論的結構復雜性——以電影工業(yè)、電視大眾文化為例[J].傳播文化,2011(8).
[7] 李玉杰.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yè)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前沿,2010(8).
[8] 姚文放.文化工業(yè)——當代審美文化批判[J].美學研究,1999(3).
[9] 趙勇.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 陳學明,吳松,遠東.社會水泥——阿多諾、馬爾庫塞、本杰明論大眾文化[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