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興
說起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可說無人不知。但你不一定會知道,這《蘭亭序》竟與地處杭州蕭山的湘湖有著一段情緣。
晉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時值暮春,雜花生樹,草長鶯飛。在會稽山陰縣的蘭亭之內(nèi),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由當(dāng)時任職右將軍的會稽內(nèi)使王羲之發(fā)起的修禊活動的參與者。
修禊,是一項傳統(tǒng)風(fēng)俗,在三月初三這一天結(jié)伴去水邊賞玩嬉游,祈福辟邪。這次參與修禊的都是當(dāng)時的雅士名流,如謝安、孫綽等,共四十二人。
在這一干文人雅士中,有一位叫許詢的隱士,他出身顯貴,才華超群,卻對官場極為厭惡。
為了避免得罪晉朝王室,他與友人一起來到蕭山的湘湖邊隱居,每天作詩喝酒,采藥種花,逍遙賽神仙。他跟王羲之是知己朋友,所以自然也在其列。
修禊完畢,一干文人自然離不開喝酒斗詩,玩起了曲水流觴的游戲。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后由書童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溪中,讓它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下了,便得賦詩一首,吟不出詩就罰酒三杯。等到酒盡曲終,眾人共寫下了五十七首詩詞,大家一合計把詩匯集到一起,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篇序文,以記錄這次盛會。王羲之當(dāng)時已經(jīng)醉意朦朧,帶著酒意飽蘸濃墨,就在蘭亭之內(nèi)書寫起來: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他想著寫著,腦海中一時迷惘,一時酸楚,一時激越,一時豪邁。不知不覺,已經(jīng)寫完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一氣呵成之后,他扔掉鼠須筆,拈須哈哈一陣長笑。
不知是酒意涌了上來,還是什么原因,只見他忽然踉踉蹌蹌地撲倒在蘭亭內(nèi)的石桌之上,很快鼾聲大作,竟然昏睡了過去!
朋友們捧著這幅字,觀摩那一個個似欲破紙飛去的漢字,連聲驚嘆??纯刺焐辉?,有人提議該回城了??赏豸酥畢s依然伏案大睡,怎么召喚都醒不過來,臉色也漸漸由紅變青再由青變白。眾人這下才急了起來。
蕭山隱士許詢一看情形不對頭,把住王羲之的手腕搭了一下脈,臉色漸漸凝重起來,沉吟片刻說道:“逸少(王羲之的字)這不是普通的醉酒,他是風(fēng)邪入體,不想點辦法,只怕是不易醒來了?!?/p>
眾人大驚失色,紛紛詢問有什么辦法能驅(qū)邪除祟。許詢說道:“我在居住的湘湖邊上籌資建了一座崇化寺,寺里的方丈智全大師是我多年知交,醫(yī)卜星相無所不通,也許到他那里去,會有些辦法?!?/p>
蘭亭距離湘湖大概也就六七十里路程,眾人有的坐轎,有的騎馬,簇擁著王羲之乘坐的轎子趕了過去。到崇化寺的時候已經(jīng)是午夜時分。
智全大師聽說是王右軍大人酒醉不醒,急忙把他們一行人請到精雅小舍,搭了半日的脈,才徐徐說道:“各位大人,老僧有一言,不知道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
眾人急忙請他快講。大師說道:“許先生說得沒錯,右軍大人的確并非單單是飲酒過量,而是招了邪祟?,F(xiàn)在要讓他醒來,萬望各位依老僧一計。在這湘湖之南,有一座越王山,各位可曾知曉?”
眾人急忙點頭。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調(diào)兵遣將就在湘湖周邊的山里,山上還有點將的 “越王臺”。吳國夫差的水師進犯此山時,范蠡親率士兵在山頂用巨石將其擊退。山頂有“走馬崗”、“伏兵路”、“支更樓”、“逍遙天”等故址,所以此山一直被稱為“越王山”。
智全大師點頭說道:“就在這越王山的半山腰,湘湖之南,有一塊突兀峭拔的巨巖,上面光禿禿孤零零,不生草木。這塊巨巖的方位奇特,背山面水,巽四綠歸于東南巽位,右軍大人生肖屬豬,永和九年東南向主文昌運,如若能在這塊巨巖之上造一個涼亭,不僅能解脫此厄,逢兇化吉,辟邪祛難,還能保佑右軍大人大圣大賢啊!”
這幾句話一出,眾人面面相覷,連聲應(yīng)允。說來也怪,剛剛答應(yīng)完畢,那一直在病榻沉睡的王羲之,居然睜開了眼睛,含混不清地嚷著:“好酒!好詩!好字!好睡??!”
次日一大早,眾人用完了齋飯,由智全大師和許詢帶路,一起趕往越王山。果然,遠遠就看見在越王山半山腰上的那塊巨巖,巨巖前方,有三條大江,一條是錢塘江,一條是富春江,還有一條是浦陽江,這三條大江的匯合點就在巨巖的正對面。
王羲之興之所至,索性就帶著眾位文友住在了崇化寺,大家各抒己見,畫出了涼亭的草圖。許詢負責(zé)張羅請工匠購建材。不過數(shù)日工夫,一座飛檐走壁的涼亭已經(jīng)建好。站在涼亭之中,向前看,有三條大江盡收眼底,往后看,浩瀚湘湖一覽無遺。大家一商量,涼亭就叫“一覽亭”,幾個大字自然是王羲之書寫。
“一覽亭”完工之日,眾位文人雅士照例又是喝酒吟詩,一為慶祝涼亭竣工,二為祝賀右軍康復(fù)。王羲之痛飲過后,站在“一覽亭”上向山下遙望,只見湘湖一碧茫茫,水鳥翱翔其上,周圍綠樹蒼蒼,長久以來的郁悶似乎一掃而空。
“玄度(許詢的字),難怪你離開家鄉(xiāng)在這里隱居,果然是個神仙所在!為兄想帶眾友坐船游一游這湘湖,你看可好?”
許詢一聽這話,卻猶豫了一下。為什么?原來這湘湖雖然清幽美麗,人煙卻稀少。不過,看著王羲之興致勃勃的樣子,他不忍回絕,笑著說道:“右軍兄,這有何難?不過今天天色不早了,叫上船來也必然夜色降臨了。不如我們明天再來游湖吧。”
第二天天亮后,許詢卻犯了難。為什么?這湘湖中沒有一條可供人乘坐的船,如果從外面去弄,這湘湖夾在兩山之間,交通極為不便,又運不進來。他找來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把心事一說,一個鄉(xiāng)紳說道:“這有何難?小人家里積存了很多幾人合抱的大樹,我們連夜趕造幾十艘獨木舟就是了,只是這工錢……可不能含糊。”許詢一聽,不由得眼前一亮,拍手贊妙!
獨木舟,是湘湖遠古時候獨有的湖上工具,在粗木上摳出來一個凹洞,大小僅供兩人乘坐。
許詢帶人連夜趕造獨木舟,功夫不負苦心人,天色大亮的時候,三十多艘獨木舟已經(jīng)造完,被工匠們合力推下了水。王羲之帶著文友們坐上了獨木舟。獨木舟搖搖晃晃駛進了湘湖深處,湖水浩浩渺渺,清澈明凈。王羲之披襟當(dāng)風(fēng),不由得胸懷大暢,縱聲高歌。就在盡情歡歌時,想不到樂極生悲,忽然一陣大風(fēng)刮過,獨木舟一個傾斜,來了個底朝天,王羲之連聲救命都沒喊出來就掉進了浩瀚湘湖。
也許是王羲之命不該絕,為其撐船的那山民原來是一個漁夫,會得一身好水性,只見他一把抓起了王羲之,把他推上已經(jīng)傾覆的獨木舟,一手劃著水,一手推著獨木舟,往岸邊劃去。
三月里的天氣不算冷,可水里畢竟寒涼,王羲之這一落水一受涼又是一場大病。這一天許詢來他的房間看望,見王羲之的氣色已經(jīng)恢復(fù),正在案前揮毫潑墨??匆娫S詢進來,王羲之?dāng)R下了筆,滿臉愁容地坐在了椅子上。許詢走過去一看,案上所寫的,正是那《蘭亭序》。
許詢不解地看著王羲之。王羲之嘆口氣,低聲說道:“玄度有所不知,我這次掉進湘湖,雖然得了場病,但現(xiàn)在基本恢復(fù)了過來,只是……只是……唉!”
“只是什么?”許詢奇怪地問道。
“只是我那時刻不離身的《蘭亭序》,掉進湘湖里去了!”
?。≡S詢大吃一驚,回想起當(dāng)日在蘭亭,王羲之醉酒后酣暢淋漓的行書,使勁兒跺腳說可惜。
王羲之皺著眉頭說道:“那天寫的《蘭亭序》,眾人都看到了,都說寫得不錯,日后肯定有人要來向我索看,可我把他落到湘湖中去了,叫我拿什么示人。因此這兩日一直想再寫一幅跟當(dāng)日一模一樣的《蘭亭序》來,可……可說來也怪了,我寫了幾十次,沒有一次能與當(dāng)日書寫的相提并論!”
許詢看著萎靡不振的王羲之,閉上眼睛想了半日,然后睜開眼睛笑道:“右軍,當(dāng)時智全大師囑咐咱們在建造一覽亭之前,要你寫一篇祭湖文。后來這祭湖文是寫了,可不是你親自所寫,是由你家獻之公子代勞的,是吧?看來這祭湖文一定得由你親筆書寫才對呀?!?/p>
王羲之一聽,瞪大眼睛看著許詢: “難道說……是湖神見怪了,才單單讓我掉進了湖里?還拿走了……我的《蘭亭序》?”
這湘湖的湖神可靈著呢。本地的百姓有個啥事情,只要在湖神廟里燒幾炷香,說點好話,十有八九都能得遂心愿!
王羲之呆呆發(fā)愣,忽然想起當(dāng)時落水的一幕,因為自己不識水性,被獨木舟倒扣在水下時本以為必死無疑,可說來也怪,他在水下不但沒覺得往下沉,似乎還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托著自己向上浮。直到浮上水面了,那船夫才抓起了自己……
王羲之想通了這一節(jié),不由得放聲大笑,失去《蘭亭序》的煩惱就在這一笑之間煙消云散:原來不僅是這世上的人喜歡我的字,連水下的湖神也喜愛呢!
所以呀,真正的《蘭亭序》早已跌落在湘湖之中,至于后來流傳出來,據(jù)說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到墳?zāi)估锶サ摹短m亭序》,是他在后來重新書寫的幾十幅《蘭亭序》里挑了一幅還算滿意的作品。
那落入湘湖的《蘭亭序》,是寫在蠶繭紙上的,那蠶繭紙浸泡在水中千年不變?nèi)f年不爛,或許有朝一日哪個幸運之人與之有緣,在湘湖邊上尋覓到真正的《蘭亭序》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