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主渠道,而教育目標的落實又是以教育活動為主要載體。我們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應能夠深一度思考活動的意義,拓展教育的寬度,拉伸教育的厚度,豐盈教育的溫度,提升教育的高度,關注教育細節(jié),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盡量做到有意設計,無意潤澤,讓教育元素在無痕中達到永恒。
【關鍵詞】教育活動;寬度;厚度;溫度;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6-0069-03
【作者簡介】呂伏安,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小學部(南京,210000)校長,高級教師。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而我們要培養(yǎng)人的什么能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了“四個學會”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核心素養(yǎng)強調了“社會參與、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三個方面,我想究其終極目標必定是指向人能夠快意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目前教育的主陣地依然在學校,培養(yǎng)人的任務自然就落在學校。所以,我們追求深一度的教育就是要求學校的活動有視野,有深度,往前邁一步,再邁一步,盡量抵及教育的核心,讓教育變得有寬度,有厚度,有溫度,有高度。
一、深一度,拓展了教育的寬度
教育本來就是沒有邊界的,只要我們的方向正確,教育的平臺就可以越做越大,提供給學生們的空間就更大更廣闊。教育這樣的延展性,為我們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我們學校在做活動的時候,深一度思考,將教育的觸角盡量延伸,為學生們搭建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拓展教育的寬度。
筆者曾聽南京青奧村小學祝瑞松書記介紹過《一架鋼琴的故事》。他們學校有一架鋼琴暫時沒用,校長就想放在門廳一角供學生們中午彈奏。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他們沒有滿足于將一架鋼琴一放了事的簡單做法。他們想到,與其讓一個學生彈奏,不如建一個小舞臺,讓更多的學生上臺展示。心動不如行動,很快這個角落,就由一架鋼琴演變?yōu)橐粋€舞臺,每天中午供學生們秀才藝。就是這樣他們依然不滿足,又進一步思考:有舞蹈、樂器特長的學生有舞臺了,其他學生的舞臺在什么地方呢?接下來,他們又把“舞臺”向空中延伸,做了一面藝術展示墻,學生們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定期在藝術墻上展示。這樣,每天這里有學生彈琴,有學生表演,有學生插花,有學生畫畫,門廳一角成了學生們的夢工廠,成了學生們才藝展演廳,成了學生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由一架鋼琴擴展為一個劇場,由一個舞臺演變?yōu)閷W生才藝天地,由個別學生“獨角戲”到所有學生展演廳,舞臺在不斷地擴展。這樣的舞臺還會怎樣延伸?面積的擴大,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誰也沒法預測。這樣的擴展,這樣的延伸,都是來自于深一度的思考,所以只要我們一心想著學生,我們的教育是沒有邊界的。深一度思考,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成就自我。
二、深一度,拉伸了教育的厚度
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未來人。未來社會一定是文明的社會,未來社會的基礎一定是文明,所以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文明人,這樣的教育才是有厚度的教育,才能確立起學生的生存根基。深一度的教育,就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意識,濡染文明的文化,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夯實文明的根基,增加教育的厚度。
用餐是平常的事情,怎樣將用餐行為變?yōu)橛貌臀拿?,最后形成用餐文化,讓平常事情變得不平凡,這就需要我們深一度的思考。我剛調到我們學校的時候,每次用餐食堂都像澡堂一樣,亂作一團,吃完飯餐桌上是狼藉一片。為了改變現(xiàn)狀,我們制訂了“食育”方案。首先,我們提出“有秩序,不講話,不浪費,桌面凈”的要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管理,學生們用餐時能夠做到有序、安靜、干凈。其次,我們進一步思考,現(xiàn)在我們出去辦事很多地方都有“一米線”,我們設想在食堂劃出“一米線”,讓學生們養(yǎng)成“一米線”外等候的習慣。基于這樣的設想,我們在食堂劃出了“一米線”,利用班會課,為學生們播放國內外劃有“一米線”的場所,以及游客、食客、顧客在“一米線”外有序等候的情景。經(jīng)過教育,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做到。為了升格“食育”的意義,我們還邀請國學大師為學生們講用餐禮儀,用餐文化,也鼓勵學生學生搜集自己和古人的用餐故事,在班級宣講。這樣的“食育”升級活動,就是來自于一次次的深度思考。由行為向文化的邁進,為學生們將來適應未來社會奠定了文明的基礎。
三、深一度,充盈著教育的溫度
教育的溫度來自于我們對學生的關愛,這樣的愛不同于父母的溫飽之愛,也不同于祖輩的放縱之愛,而是找準學生成長基點,催生學生健康成長的陽光之愛。我們要愛得準確,愛得有向度,愛得有意義,這才是我們的教育之愛,教師之愛。這樣的愛在于我們深一度思考,在于我們精心設計,在無痕中永恒。我們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將細節(jié)做到精致,讓學生在細節(jié)中體會溫暖?;谶@樣的認識,我們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讓愛在細節(jié)中流淌。
心愿墻,心愿樹,大家并不陌生。每年的元旦、入學、畢業(yè)等特別的日子,學校都會讓學生將自己的心愿粘貼在墻上、KT版上,或者懸掛在心愿樹上,以期激勵自己。我們學校也做過,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只是走過場,拍幾張照片宣傳一下,以示做了這件事而已,并沒有產(chǎn)生實際效應,所以大家覺得沒有多大意義。
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召開了座談會,探討活動的意義。結合學?!昂外逃钡慕逃鲝?,經(jīng)過討論,我們將活動的意義界定為:目標激勵,愛心助夢,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圍繞這樣的價值追求,在下一年舉行元旦慶祝活動的時候,學校就開展了“助夢行動”。我們化整為零,在每個班級的黑板報上開辟出一塊地方讓學生粘貼自己的心愿。當學生都粘貼好以后,教師將學生的心愿進行分類,其實學生的心愿也很簡單,大致分為這樣的幾類。第一類是送祝福。很多學生的心愿很質樸,祝福親人身體健康,祝福老師越來越美,祝福同學天天進步等。第二類是談理想。將來想成為科學家,想成為飛行員,想成為醫(yī)生等等。第三類是表期盼。期盼爸爸能夠回來陪伴他,希望下一次考一個好成績,希望在這次運動會中奪得冠軍,期盼到某某地方旅游,期盼同桌能夠和他解除誤會,希望自己的作文能讓老師在全班讀一遍等。第四類我們稱為訴需求。有的學生希望得到一支鋼筆,有的學生希望能夠擁有一本繪本讀物,有的學生希望能夠有一個日記本,有的希望能擁有一臺電腦……
針對以上的幾類心愿,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開展助夢行動。
祝福類的心愿,我們只要教給學生們一個方法?!昂⒆樱涯愕淖8SH口告訴你的爺爺、奶奶,他們一定很高興,你去試一試”;“孩子,你的祝福老師收到了,謝謝你!”“孩子,你寫一封信給遠方的朋友吧,他一定會激動的。”這樣,學生的心愿就達成了,對于學生來說,達成心愿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理想類的心愿,我們采用激勵法。我們利用不同形式的鼓勵來促進他往理想的方向努力,為實現(xiàn)理想鼓勁加油。譬如,有的學生說:“我想成為一名警察。”在上課的時候,學校體育教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跑步很快,就表揚:“警察需要一個好的體質,我看你的體質這樣好,將來一定會成為最棒的警察?!睂W生聽后胸脯挺得高高的,儼然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警察。有的學生想成為科學家,學校教師就說:“你這樣刻苦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杰出的科學家?!庇眠@樣的鼓勵,助推學生向著夢想的目標邁進,促進學生們成長。
期盼類的心愿,我們盡量采用達成法。譬如,有的學生希望自己的作文在班級里讀一讀。教師就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朗讀,讀完了再找出作文中的優(yōu)點一一點評,學生聽著她他的作文,臉笑得像花一樣。有的學生希望獲得好成績,教師就找他談心,指出不足,給予鼓勵,讓他的進步看得見。這樣的幫助,讓學生們的內心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對于需求類心愿。我們盡量滿足,我們學校和教師自己出錢,組成了助夢基金。為學生們準備了自動筆、日記本、繪本讀物、名著等,到元旦時候頒發(fā)給有需求的學生們。學生們得到自己心儀的禮物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有的學生需要一臺電腦,這樣的高價物品,我們?yōu)闈M足他的愿望,就在學校電腦房中指定一臺供他專用。總之,我們力所能及,用不同的方法滿足學生的愿望。這樣的助夢行動,溫暖了學生,拉近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讓學生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學生們在期盼中,在等待中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所以,每年的元旦是學生們最快樂的時刻,成為他們的圓夢劇場,給他們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一個簡單的形式變化,一次真誠的助夢行動,實現(xiàn)了學生美好的愿望,點燃起學生筑夢的激情,師生之間的感情更濃厚了,成為學生心中最美的記憶。用愛關注生命,夢想溫暖一生。
四、深一度,提升教育的高度
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需要融在活動中。對于學生來說,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生命成長歷程,而這樣的成長向度在什么地方?我們只有不斷思考,才能夠漸漸明晰。其實,最后還得回到“四個學會”和“核心素養(yǎng)”上,只有我們腦中有方向,心中有學生,我們的活動才能夠有高度。譬如,春游、秋游,每個學校都在做(南京是這樣做的)。這時的教育的深一度就是要為提高學生的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考慮。基于這樣的認識,結合我校學生大多數(shù)是進城務工的隨遷子女,對南京比較陌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活動設計成課程——“走進南京”的一部分,根據(jù)南京特點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游賞景點。由出發(fā)前的景點介紹,觀賞時的文明行為評比,游玩后的小報制作,班級層面、學校層面的“走進南京”的小報評比等幾個部分,一次共12個課時。小報設計的欄目是:旅行準備、旅行線路、安全“三字經(jīng)”、旅行收獲、我的天地,其中,有我們固定的內容,也有學生自我展示的內容。每次出游以后,都要進行“走進南京”的小報評比。學生由開始的父母為其準備出行物品,逐漸變成自己準備出行物品,自己規(guī)劃旅游線路,還把在旅行過程中看到的美景,自己的“美人照”,撿拾的樹葉等作為旅行的收獲,在小報上呈現(xiàn)。這樣的出游培養(yǎng)了學生規(guī)劃能力、設計能力、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能力。說到底學生以后無論到什么地方出行,只要拿著我們的小報就可以知道自己該準備什么,注意什么,怎樣出行,我們稱之為“拿著小報游世界”。這樣的出行是以培養(yǎng)學生生存能力為目標的出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教育的高度。
深一度是一種教育情懷,更是一種教育責任。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應不遺余力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打造更大的空間,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負責,讓學生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最美的風景。我們深一度思考,深一度設計,就會為學生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