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敏
【摘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方式,這樣的課堂教師也很難接收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不利于教學策略的調整。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學習往往是被動的。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本文筆者從提升語文趣味性教學這一角度出發(fā)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趣味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91-01
實踐證明興趣是引導并推動人們探索知識,認識事物的主要推動力。通常人們?nèi)绻麑δ稠検挛锉憩F(xiàn)出較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往往都是因為人們對這一事物有興趣。隨著新課改的推廣以及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打造精彩、高效的課堂教學也逐漸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重點任務。而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小,認知有限,通常影響他們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就是興趣。為此,在教學中采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那么,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如何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尋找恰當?shù)姆绞郊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樹立開展趣味性教學的意識,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注意力總是有限的,如果在教學中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沒有興趣,那么他們是很難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來的。即使部分學生迫于家長或是老師的壓力完成了學習任務,往往也是被動而低效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在幼兒園時基本沒有具體的學習任務,但是一旦進入小學,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轉變學習習慣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均可以算的上是一項挑戰(zhàn)。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就是應對挑戰(zhàn)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教學要有趣味性的意識,積極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一些有趣的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比如說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直觀思維是他們的主要思維形式,所以導致他們總是喜歡模仿老師和身邊的人。對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一些形象化的而模仿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說通過模仿一些小動物的動作、叫聲來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相關的漢字。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的增多,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通過其他一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說某位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和掌握采取了編口訣的方式如“朋”可編為兩個月亮交朋友;“樹”:村子里的樹木對對齊;“種”:禾苗種在水田中;晶”:三個太陽亮晶晶;“念”:今天要用心念書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對記憶漢字充滿了興趣,甚至有部分學生還主動參與到編口訣中來。所以,為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首先應該樹立趣味性教學的意識,其次在設計教學時還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斷積累,采取有趣高效的教學方式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信心和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只有他們對某件事充滿信心,他們才會大膽的去探究,而探究所獲得的成功又會提升他們對這件事的興趣。總之,信心和興趣兩者對于推動小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都會到很大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筆者就發(fā)現(xiàn),有許多小學生雖然并不懂得什么叫做自信,但是他們卻都很喜歡在集體中、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自己,以獲得同學的賞識、老師的贊許。而在這些贊許中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明顯的提高。所以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作為老師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積極的看待自己的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生的閃光點,不斷的對他們給以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的目標前進。特別是對于班上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與提升他們的信心和興趣更顯得重要,如果老師能夠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積極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多給他們一些表揚和關注,不斷鼓勵他們,這對于喚醒他們的學習信心,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托爾斯泰就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弊鳛槊篮煤托腋5臈⒌兀W語文課堂應是充滿情趣、充滿愛意的。畢竟語文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因為每一段文字都可以激發(fā)孩子無窮的想像,每一個漢字都可以幫助孩子搭建一個更好的未來。
三、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興趣和教材特點,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語文課堂引入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生活就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為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開始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通過語文學習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比如說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如古詩誦讀、作文評比、講故事、"我與好書交朋友"演講比賽等有趣的競技活動,還有如出板報、成語接龍、講民間故事等系列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除了在課堂上開展的這些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學習語文知識。比如說為了擴大學生的漢字儲備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同學、親人的名字,回家路上遇到的廣告牌、標語等當中獲取信息,增強自己的識字能力??傊?,語文在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只要不斷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學會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將語文知識帶入五彩繽紛的生活,那么整個語文教學將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局面,這樣不僅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魏玉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的分析與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6(05).
[2]滕曉燕.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5(03).
[3]賈艷麗.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4]陶忠敏.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3(09).
[5]張德華.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方法建議[J].中國教師,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