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振+徐磊
摘要:主要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以及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構建正向支持系統(tǒng),希望對今后女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4007603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高校進行了擴招,讓更多的年輕人擁有了繼續(xù)深造的權利,很多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也能繼續(xù)開展學業(yè),在貧困學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貧困女大學生是這其中一類特殊的群體,尤其應該受到關注,她們的貧困不僅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上,還有人際關系以及學習等眾多的方面,在物質以及心理的雙重壓力下,造成高校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問題,因此對她們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提高這方面工作的實效性,本文重點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的論述,希望對今后的研究工作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當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調查
為了進一步了解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針對性地對其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展開了調研活動,重點是對女大學生中貧困生以及非貧困生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在對比中,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對比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調查中貧困生的人數(shù)為452人,非貧困生的人數(shù)為3 212人,調查結果顯示,除了恐怖一項以外,貧困生的因子分值都高出非貧困生,尤其是在人際敏感、抑郁以及焦慮等因子中表現(xiàn)十分明顯,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很大一方面來源于長期生活在貧困家庭中造成的一種自卑心理,所以很多貧困女大學生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壓抑以及孤僻的一面。因此,加強對貧困女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從長遠的眼光考慮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1]。
二、貧困女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心理壓力較大
在對貧困女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她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會感到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這與非貧困女大學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貧困女大學生正在面臨“三難”的境遇:求學難、找工作難以及勤工儉學難,不前進就是后退,在她們面前擺著兩條道路,如果前進,將來會面臨很大的困難與壓力,但是如果后退,那么就會一輩子處在貧窮中,在這樣心理壓力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的心理正在出現(xiàn)扭曲[2]。
2人際交往能力差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往,但是貧困女大學生的經(jīng)濟并不支持她們這樣做,并且不僅要在經(jīng)濟上承受較大的壓力,在心理上也會帶來很大的負擔,由于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打工占據(jù)了她們的大部分時間,使得她們沒有與同學溝通感情,培養(yǎng)人際關系的基礎,讓同學產生誤解,認為這個人不合群,產生一種不好的印象。對于貧困女大學生來說,她們并不是不渴望友情,而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缺少一種“底氣”,必然產生一種懼怕的心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自卑以及自我封閉等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帶來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她們今后走入社會。
3個性缺陷突出
不富裕的家庭,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等因素,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就會將自己封閉起來,在個性上產生缺陷,在心理上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因此很多貧困女大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一種敏感的情緒,在某些事情上過于偏激,還有一些自我憐憫等消極的心理影響,甚至還會出現(xiàn)個體不良情緒[3]。
三、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表現(xiàn)
貧困女大學生在經(jīng)濟上處于弱勢,在生活以及學習方面也會受很多苦,往往是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才最終走進了大學校門,所以她們更希望獲得成功,如果受到某方面的打擊,那么對她們產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是極大的,并且在我國當前的高校中,對于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沒有普遍地推廣開來,很多院校甚至并沒有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引起一定的重視,但是她們的心理狀態(tài)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例如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等,相信只要為她們提供一定的機會,重視起消極方面的不良影響,更多地關注她們在心理方面的健康問題,那么對于其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都會是很有幫助的。
當前貧困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首先是自卑與依賴的心理比較嚴重,這主要是因為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造成的,由于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十分有限,所以在花銷時都要考慮再三,而與其他學生大手大腳地花錢或者是普通家庭中的學生相比就會產生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會極大地刺激她們的心理,造成不良的情緒出現(xiàn),使心理產生極度不平衡的狀況,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感到十分渺茫,所以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自己并沒有勇氣可以戰(zhàn)勝它,一部分女大學生甚至會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企圖通過別人的幫助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其次是在情緒上產生的不良表現(xiàn),通常以消極以及偏執(zhí)為主,受到自卑以及悲觀心理的影響,所以很多女大學生在思想上并不積極,存在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的影響下,對于周圍的事物并沒有產生過多的情緒,相反總是帶著悲觀以及偏見的想法看待周圍的人以及事物,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偏執(zhí)的性格,凡事愛鉆牛角尖,并且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經(jīng)常因為自身的貧困經(jīng)歷而對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風感到極大的不公平,并且將負面的情緒進一步放大,久而久之就會對社會、對人生產生嚴重的懷疑,對于周圍的人與事物總是放大消極的一面,不利于她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再次,在性格上逐漸敏感多疑,這是在長期自卑以及壓抑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來的,貧困女大學生通常都會十分脆弱,尤其是內心,經(jīng)常是敏感的,除了在經(jīng)濟方面造成她們這種性格以外,因為同學之間無意的說笑也會成為誘發(fā)敏感多疑性格的主要源泉。有些同學的說笑,就會被認定是在嘲諷自己,所以對自身產生了極大的困擾,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嚴重影響到她們正直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養(yǎng)成,也極不利于今后所面臨的困境,一旦遇到困難以后,就很容易采用極端的手段進行解決,所以重視貧困女大學生敏感多疑的性格,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轉變顯得十分重要。
此外,很多貧困女大學生會選擇自我封閉的人際交往方式,受到外界人際關系的影響,很多貧困女大學生總是認為自己是“異類”,所以在面對別人的好意時,易產生被施舍的感覺,女同學之間經(jīng)常會有一種攀比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就會進一步加劇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事實上,她們對人際交往是十分渴望的,也希望得到平等的交往,但是一旦受到了過度的對待,反而會造成他們心理負擔的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就會產生自我封閉或者是孤僻的心理,這對于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來說就是一種畸形。除此之外,在行為上還會表現(xiàn)出一種自我放棄的表現(xiàn),這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心理問題,并且長此以往,還會養(yǎng)成很多的不良習慣。
四、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在思想認識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20世紀的80年代,我國開始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開了進一步的工作,但是這并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在近些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是少之又少,可見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必說有針對性地對貧困女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了,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思想上存在的偏差是造成高校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學校對這類群體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沒有建立起專門的機構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專門的輔導,并且也沒有為她們提供一個發(fā)泄與咨詢的平臺,所以在這種情形下,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危機頻頻發(fā)生,為高校敲響了警鐘,加強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十分重要。
其次,在高校中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機制,甚至可以說這方面是十分欠缺的。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人才,加強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只是從學業(yè)上入手,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就需要健康的心理,所以在高校中,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心理教育機制,尤其是針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機制,她們是大學生中一類特殊的群體,說特殊并不是對她們有所偏見,而是因為女性在社會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我國高校已經(jīng)著手開始建立心理機制,但是很多方面的工作還有所欠缺,例如心理危機的預防機制、應急處理體系以及應急處置體系等,只有將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才會進一步提高她們的心理素質,其意義是十分重要的[4]。
再次,在幫扶的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在對待貧困女大學生的問題上,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不能只是重視物質幫扶而忽視了精神方面的幫助,在她們向有關機構求助的過程中,首先想到的問題是先幫助她們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她們解決物質上的難題,但是這并不是結束,精神方面的壓力要遠遠比物質壓力對貧困女大學生的影響更大,所以在進行物質幫助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精神方面的輔導。但是正是因為長期以來忽視了這方面的工作,所以很多貧困女大學生產生了一種依賴的心理,沒有養(yǎng)成自立自強的性格,一旦失去了幫助,那么反而會產生一種埋怨的心態(tài),這對優(yōu)良品格的塑造其實是具有很大影響的。所以要想真正地幫助她們,應該轉變幫扶形式,采用一種更加人性化與合理化的方式來促進貧困女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
正向支持系統(tǒng)中主要包含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是外部系統(tǒng),一部分是內部系統(tǒng),通過內外系統(tǒng)相互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貧困女大學生進一步糾正不良的心理問題,轉變自卑的心理,擴大人際交往范圍,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性格,真正地將她們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下面筆者就針對這一系統(tǒng)的構建展開簡要的論述[5]。
1外部系統(tǒng)
首先在外部系統(tǒng)的構建方面,應該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教育,并且對她們的職業(yè)生涯予以必要的指導,這樣才能夠對她們的人生之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包含的內容是對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應該對這一方面的教育加以適應,從健康、健康情緒情感、人格以及意志等多方面進行教育,使貧困女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今后的人生,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將要面臨的問題開展心理輔導。例如面對很多學生普遍關心的就業(yè)問題,就需要加強就業(yè)方面的指導工作,這樣才能在畢業(yè)之后更加適應社會的生活[6]。
同時,學校應該針對貧困女大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展開心理咨詢活動,心理咨詢主要是面向全體高校學生,但是尤其應該重視貧困女大學生,心理教師應該定期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座談會,例如內蒙古一所大學就專門開辦了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目的是為了提高她們的心理抗壓能力,對自我保護意識予以進一步的增強,并且在困難面前應該如何對心理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等,這些問題都是與她們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的,通過開展講座的方式,讓廣大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幫助她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7]。
2內部系統(tǒng)
構建大學生自我心理培養(yǎng)與調適的內部心理支持系統(tǒng),即大學生對自身個體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不良心理調適與心理潛力發(fā)展機制的有效構建,著重加強積極心理認知的引導和積極特質的培養(yǎng)。積極心理學運用特質論的觀點,關注“積極特質”,通過討論確認人類品質上的優(yōu)勢,發(fā)展測量工具,使人們能夠了解自身品質上的優(yōu)勢,鼓勵人們培養(yǎng)并善用這些優(yōu)勢,以實現(xiàn)美好而有意義的生活。著眼點就是使貧困女大學生們能做到善于自行合理歸因,適時疏導情緒,具有較快的心理復原能力。因此,哪些積極特質是大學生們所必需的,如何發(fā)揮正向心理的預防功能,如何使學生在心理危機出現(xiàn)時能做到善于自行合理歸因,適時疏導情緒,具有較快的心理復原能力等是主要的內容。同時,還應對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的需要,從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發(fā)展的能力[8]。
六、結束語
貧困女大學生是當前應該受到重視的一個群體,因為在我國近些年的研究中,對于貧困女大學生的研究并不多,社會、心理以及家庭等眾多因素,都會對她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進而對未來的生活以及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隱患。關心大學生的健康并不是只針對身體健康,心理方面的健康更加重要,引導女大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加關注,提高對心理的調節(jié)以及適應能力,并且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是當前高校重點的任務之一。而造成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應的解決對策也不應該是單一的。真正解決她們的心理問題,保證她們的心理健康,還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蓮.淺談高校貧困生的心理脫貧[J].知識經(jīng)濟,2014(3).
[2]陳麗君.貧困女大學生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2).
[3]王美瑣,覃煥昌.貧困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表現(xiàn)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0(14).
[4]楊仁彪.大眾化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芻探[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4).
[5]胡捷.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6]伍汝輝.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6).
[7]韓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述評[J].教育探索,2009(12).
[8]申正付.綜合心理干預對貧困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5).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building a positive support system in order to correctly guid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health(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