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灌腸結合溫針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慢性盆腔炎患者64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觀察組給予中藥灌腸結合溫針灸治療。觀察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癥狀評分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中藥灌腸結合溫針灸對慢性盆腔炎實施治療,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藥灌腸;溫針灸;慢性盆腔炎
【中圖分類號】R7113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8-0089-02
慢性盆腔炎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其大多是由急性盆腔炎未治療徹底而轉為慢性炎癥遷延所致,可能對患者子宮內膜、輸卵管、盆腔腹膜以及上生殖道等多個部位和周圍結締組織造成影響,患者病情若反復發(fā)作,會導致不孕、異位妊娠甚至癌變等,故該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1-2]。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療的患者64例,觀察中藥灌腸結合溫針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主訴下腹部壓痛、墜脹,并在月經(jīng)和房事前后加重,白帶異常、異位以及婦科檢查子宮片狀增厚和B超檢查呈現(xiàn)不同程度子宮體增大,界限不清的診斷標準。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25~47歲,平均年齡為(334±28)歲,病程7個月至4年,平均病程為(162±062)年;觀察組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為(357±39)歲,病程6個月至4年,平均病程為(156±05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揚子江藥業(yè),國藥準字號H19990324)05g加5%葡萄糖(山東齊都藥業(yè),國藥準字號H37020773)250mL、替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化藥業(yè),國家準字號H20051127)04加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7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藥灌腸結合溫針灸治療,灌腸藥物為:當歸 10g,白術10g,茯苓10g,桂枝10g,川芎 10g,苦參10g,赤芍10g,三棱10g,莪術10g。將中藥水煎并濃縮取汁100mL,溫度在37~38℃,通過注射器連接導管注入直腸保留藥液,連續(xù)治療14d。
取中極、關元、氣海、子宮、腎俞和腰陽關等穴位,常規(guī)消毒用032 mm × 50 mm毫針針刺入,得氣后將25cm艾條套在針柄上,每穴針灸的時間在20~30min左右,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治療14d。
13觀察指標對兩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情況均進行觀察記錄。
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盆腔炎癥狀及體征評分標準制定。子宮活動受限、壓痛,5分;輸卵管呈條索狀壓痛,5分,子宮一側或兩側片狀增厚,壓痛,5分;腰部酸痛、下墜,3分;帶下增多,1分;低熱疲乏,1分;經(jīng)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分級標準:重度,積分>15分;中度積分10~15分;輕度,積分5~9分。
療效評定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治愈:治療后各癥狀消失,證候積分值減少≥95%;有效:治療后各癥狀減輕,證候積分值減少≥30%,<95%;無效:治療后各癥狀無減輕或有所加重,證候積分值減少<30%。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9%,對照組為844%,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評分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慢性盆腔炎屬于中醫(yī)“帶下病”和“熱入血室”等疾病范疇,其發(fā)病病機多因房勞、產(chǎn)后或者素體虛弱、濕邪下注,使氣血凝滯、沖任受損而致病,其治療應該以行氣利濕和活血化瘀為主要原則[4]。
中藥灌腸治療中各種藥物合用可以達到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同時中藥灌腸治療的方法不僅可以避免藥物對胃腸道造成的損傷,更可使藥效直達病變部位,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5];而溫針灸可以達到溫補元氣、健脾運胃的作用,艾灸的熱量傳入患處,更好地達到散寒除濕、溫經(jīng)通絡、化瘀止痛的目的[6-7]。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癥狀評分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運用中藥灌腸結合溫針灸治療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治療,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1]杜硯玲.中藥灌腸聯(lián)合針刺并艾灸取穴治療慢性盆腔炎50例[J].中國藥業(yè),2014(12):110-112.
[2]胡水榮,劉青玲,宋玲,等.熱敏灸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04):545-547,552.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4]祁金金.中藥灌腸配合經(jīng)期穴位封閉治療慢性盆腔炎108例[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7(33):163.
[5]劉震坤,金影.應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24(7):41.
[6]柴進華,楊賢海,黎志遠.以溫通為主綜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1(15):39-40.
[7]高潔,呂瑾瑜.中藥灌腸加穴位注射治療慢性盆腔炎90例護理體會[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12):111-112.
(收稿日期:2017-02-22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