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稻、麥連作種植的過程中,常因遇到洪澇災害等特殊天氣或水稻生育期偏遲等情況,就容易出現(xiàn)水稻成熟期推遲和秋播時間過晚,從而影響田間的收成。針對這種情況,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從而為晚茬小麥的高產種植提供了便利?;谶@種認識,本文對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展開了分析,以此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50
引言
所謂的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實際就是稻田套播小麥的栽培技術,在水稻生育期偏遲和水稻收割期間因連日陰雨收割推遲的情況下能夠得到有效應用,從而使水稻成熟期推遲等情況得到避免,并防止秋播季節(jié)過晚,進而使小麥得以安全越冬。采取該種技術,也能使水稻收成得到保證,并使收種期間的勞動力與作業(yè)機械緊張等問題得到解決,進而實現(xiàn)小麥的高產高效生產,達到水稻和小麥雙豐收的目標。目前,采取該技術通常需要在水稻收割前5~6d進行小麥套種。
1 準備及播種
在進行稻套麥栽培時,還要做好提前準備。在選地上,如果在崗傍田上進行播種,還要考慮到田塊保水性差和田面較干的問題,需要在收割水稻和播種小麥的前7d進行1次跑馬水的灌溉。如果田塊為低洼田,則要在12~15d前進行排水曬田,從而使田間濕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播種小麥時,播種量200kg/hm2左右。與此同時,應進行施肥,并隔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水稻收割。如果田塊播種時間較晚,還要增加播種量??紤]到小麥生長前期與水稻共生容易出現(xiàn)竄高的問題,還要用15%的多效唑增強植株防凍抗倒能力及成穗率,使用量約為0.6~0.8g,使用時需利用1kg水進行稀釋,然后與10kg麥種均勻攪拌。在播種過程中,需要施加45%的三元復合肥,施肥量約600kg/hm2。完成均勻播種后,要用竹竿輕晃稻穗,從而使落肥和落籽率得到提高。在進行基肥施用時,應避免使用尿素。完成播種和施肥后的5~6d,可進行水稻收割。
2 稻草覆蓋
在收割水稻時,可使用帶有切碎裝置的收割機進行收割。而秸稈的切碎長度應不超過10cm,留茬高度不超過6cm。在稻草被切碎后,需要進行均勻撒播,以免草層過厚,從而避免小麥出苗受到不良影響。完成收割后,需要通過人工攤均的方式進行收割機拐彎掉頭位置覆草情況的處理,并完成麥種的適當補播。
3 溝渠開挖
完成稻草覆蓋后,還要進行溝渠開挖。做到溝渠相通,排灌通暢。可利用機開墑,將泥土覆蓋在秸稈上。從規(guī)格來看,畦面應在1.5~2.0m之間取值,溝的深度則要達到25cm。通過合理進行溝渠開挖,則能使小麥播后排水得到保證,并能及時進行水資源灌溉[1]。此外,還應適當增加開溝密度和泥土覆蓋量,從而使覆蓋效率得到提高。
4 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上,還要實現(xiàn)科學計劃。(在小麥二葉期)如果之前并未用多效唑進行種子處理,苗期可使用矮苗壯(225)600g/hm2兌水450kg進行噴灑,從而加強小麥株高的控制,并使小麥的防凍和抗倒能力得到增強。在用肥過程中,還應遵循前狠、中巧和后重的原則,在使用有機肥的同時,進行無機肥的施用。(在小麥三葉期)施肥應結合基肥、追肥和根外噴肥的方式進行氮肥、鉀肥和磷肥的靈活施用。具體來講,在小麥三葉期(就是)可以施用(進行75)150kg/hm2的尿素(的施用)促苗早發(fā)穩(wěn)長。在拔節(jié)孕穗期間,除了進行45%三元復合肥的施用(施用量約300kg/hm2),還要施用112.5kg/hm2的尿素,從而使成穗率得到提高,并使穗粒數(shù)得到增加。在抽穗前后,根據(jù)苗情的長勢長相還要進行2~3次葉面肥的施用(的藥肥噴灑),可與(從而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同時進行,使千粒重得到提高。在灌漿階段,可以通過噴灑600kg/hm2的磷酸二氫鉀900倍液(葉面肥)進行早衰的預防。(具體來講,就是可以進行600kg/hm2的磷酸二氫鉀900倍液的噴灑)從而使小麥植株的營養(yǎng)狀況得到改善,并使灌漿速度得到提高。采取這一措施,也能使籽粒的飽滿度得到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麥澆水時,還應結合小麥生長情況、天氣和土壤情況進行水量的確定。
5 病蟲草害防治
不同于其他栽種技術,稻套麥田容易發(fā)生較重的病蟲害。每年2—3月份,要加強麥蜘蛛和紋枯病等病蟲的防治。4月和5月份,則要進行白粉病、赤霉病、黏蟲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在這一期間,應重點進行白粉病防治,并在病蟲害防治的同時結合根外噴肥。到了后期,還要加強藥肥噴灑,并加強灰飛虱、赤霉病、黏蟲和白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2]。在草害防治上,還應采取冬前化除與春季化除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應根據(jù)田間草相選準藥劑,做到對癥下藥,確保防除效果。以看麥娘、硬草等單子葉為主可使用6.9%的精惡唑禾草靈1200mL/hm2。以薺菜、豬殃殃、繁縷為主的可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900 mL/hm2。
6 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需要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即在水稻收割和小麥播種期間做好濕度控制。在小麥種植期間,則要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高產栽培。
參考文獻
[1]方曙棠,汪董,趙明海.零共生期稻套麥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01):63.
[2]張春生.關于水稻高產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術的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6(02):113.
作者簡介:李長春(1969-),男,漢族,江蘇省興化市合陳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研究方向:農業(y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