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
[摘 要] 從試題的立意、背景、解法、錯解、價值等方面,對2016年安徽省文科考生眼中的難題——全國Ⅰ卷文科第20題進行研究,為教與學導航.
[關鍵詞] 文科;全國Ⅰ卷;第20題;立意;背景;解法;錯解;價值
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文科數(shù)學第20題如下:
在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l:y=t(t≠0)交y軸于點M,交拋物線C:y2=2px(p>0)于點P,M關于點P的對稱點為N,連結ON并延長交C于點H.
(1)求;
(2)除H以外,直線MH與C是否有其他公共點?說明理由.
此題是解答題的第4題,試卷的壓軸題之一,滿分12分.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命題者的意圖就是想通過壓軸題拉開考生的成績,凸顯試卷的區(qū)分度,方便劃線錄取. 所以在安徽省近16萬名文科考生中,有98437人本題得0分,這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預想之外的,一是該題平均分是1.26分,難度系數(shù)是0.105,都創(chuàng)安徽省文科解析幾何主觀題的最低;二是試題的設問形式與方式,與往年的高考題、復習中的模擬題對接不上. 往年的解析幾何題第(1)問通常是求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第(2)問則是由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系解決有關范圍、最值、對稱、存在性等問題. 問題情境的變化導致考生臨場的心態(tài)波動,多數(shù)考生舉手無措,這從筆者對近十所省、市示范高中文科考生的調(diào)查中得到證實. 因而,有必要對這道“意料之中,卻又在預想之外”的高考題進行研究.
[?] 試題的立意研究
試題題型新穎,但方法仍是常規(guī)的!能真正考查學生的解析能力,考查解析幾何的本質(zhì)——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幾何問題.考查的基礎知識有:點的坐標、直線方程的求法、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系等;考查的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轉(zhuǎn)化與化歸的方法;較強的計算變形能力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試題特色鮮明,清新亮麗:①選材——主干知識,點、直線、拋物線交匯自然貼切;②表述——題目精干、清新,猶如“小橋流水”,語言親切平和,簡潔明了,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③設問——分步設問,設問精煉,梯度分明.
第(1)問就打破“求圓錐曲線標準方程”的常規(guī),不偏不怪,創(chuàng)新色彩濃厚,突出解析幾何的研究對象是平面幾何的本質(zhì)特征;第(2)問實質(zhì)上還是探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是否相切,但設問的形式“妖艷”,意在考查學生“靈活轉(zhuǎn)換”的能力. 試題穩(wěn)中有變,變化中呈現(xiàn)創(chuàng)新.
[?] 試題的背景研究
高考題根植于課本,孕育于教材.“題在書外,根在書內(nèi)”,課本是高考命題專家的最愛.鏈接教材:
1. 信息技術應用:用幾何畫板畫圖,如圖1,點F是定點,l是不經(jīng)過點F的定直線,H是l上任意一點,過點H作HM⊥l,線段FH的垂直平分線m交HM于點M. 拖動點H,觀察點M的軌跡. 你能發(fā)現(xiàn)點M滿足的幾何條件嗎?(人教A版數(shù)學選修1-1第56頁).
2. 設拋物線的頂點為O,經(jīng)過焦點垂直于軸的直線和拋物線交于兩點B,C,經(jīng)過拋物線上一點P垂直于軸的直線和軸交于點Q,求證:線段PQ是BC和OQ的比例中項. (人教A版數(shù)學選修1-1第68頁復習參考題A組第6題).
3.已知拋物線C:x2=2py(p>0),其焦點到準線的距離為.
(1)試求拋物線C的方程;
(2)設拋物線C上一點P的橫坐標為t(t>0),過P的直線交C于另一點Q,交x軸于點M,過點Q作PQ的垂線交C于另一點N,若MN是C的切線,求t的最小值. (安徽省教科院編,2016年安徽省數(shù)學學科調(diào)研性試題)
“穩(wěn)定中力求創(chuàng)新”一直是高考全國卷的命題原則之一. 毋庸置疑,課本例題、習題是最強的穩(wěn)定器;創(chuàng)新是指在歷史繼承下的良性發(fā)展,是繼承中求變,在變化中出彩.因而,課本是研究高考的重要窗口.
[?] 試題的解法研究
解法一:對于第(1)問,求出點M,P的坐標,再由對稱性得到點N的坐標,聯(lián)立方程組,求出點H的坐標,即得;對于第(2)問,先求出直線MH的方程,再聯(lián)立方程組,判斷直線MH與拋物線C的位置關系.
(1)易知M(0,t),聯(lián)立方程組y=t,
y2=2px,得P
,t
. 又P為MN的中點,由中點坐標公式得N
,t
,所以直線ON的方程為y=x. 與y2=2px聯(lián)立,解得H
,2t
, 所以點N是線段OH的中點,故=2.
(2)由(1)求得直線MH的方程是y-t=x ,與y2=2px聯(lián)立消去x,整理得y2-4ty+4t2=0. 因為Δ=(-4t)2-4×4t2=0,所以直線MH與拋物線C有唯一公共點,即除H以外,直線MH與C沒有其他公共點.
點評:本解法充分體現(xiàn)了坐標法的思想,凸顯解析幾何的解析味道,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如圖2,作HH1垂直于準線x=-,垂足為H1,交y軸于點Q. 由(1)知△H1QM≌△FOM,所以∠H1MQ=∠FMO,F(xiàn)1,F(xiàn),M三點共線. 由HF=HH1,F(xiàn)M=H1M,可得MH是線段H1F的垂直平分線.
設直線MH上除H以外與C還有一個公共點K,作準線的垂線KK1,垂足為K1,連接KH1,KF. 因為K是H1F垂直平分線上的點,所以KH1=KF,又K是拋物線y2=2px上的點,所以KK1=KF,因而KH1=KK1. 這與△KK1H1為直角三角形相矛盾,所以除H以外直線MH與拋物線C沒有其他公共點,即直線MH為拋物線的切線.
點評:解法二緊扣拋物線的定義及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回歸解析幾何的本質(zhì),凸顯了解析幾何的幾何味道. 又提供了過拋物線外一點作其切線的尺規(guī)畫圖法.
[?] 試題的錯解剖析
從考后的調(diào)查和高考閱卷情況來看,考生不能入題或思維受阻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為:
(1)高考題與模擬題的模式對接不上,導致考生心理極度緊張,不能入題,被迫放棄得0分.
(2)計算(變形)能力不強,解方程組得出點的坐標是錯誤的. 由于參數(shù)t約不掉,不能出題,沒有信心續(xù)做第(2)題,得第(1)題的步驟分.
(3)解出第(1)題,但面對“妖艷”的第(2)題,不會進行剖析與變通,只能拿到低分.
[?] 試題的價值研究
一道優(yōu)美的數(shù)學高考題,不僅要展示數(shù)學本身的曼妙身姿,而且還要傳達一種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數(shù)學精神,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核心思想方法.
(1)為數(shù)學的理性思維而教.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復習的宗旨是鞏固知識,強化思想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或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教學和復習不能只是“告知與示范”,也不能是“題型+技巧”的訓練,模式化的教學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解決問題的方法生硬,在面對不同模式問題或新問題時,不會變通、無從下手就成為必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理性思維能力是核心. 教師的理念要新,視界要開闊,以傳授知識方法為主線的同時,要滲透必要的數(shù)學理性,把學生的思維訓練上升至理性精神層面,這對完善文科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很大的幫助. 注重落實核心知識,體現(xiàn)研究思想方法,突出問題的本質(zhì)探究,實現(xiàn)“數(shù)學育人”的價值——這應當是數(shù)學教育永恒的價值觀追求.
(2)解析幾何教學要抓住本質(zhì),回歸本源.解析幾何的本質(zhì)是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問題,數(shù)形結合是其主要特征. 在靈活運用代數(shù)知識的同時,充分抓住問題的“幾何本質(zhì)”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長期以來,解析幾何教學重模式化的代數(shù)運算,而忽視了隱藏于問題中的幾何背景,使解題陷入“過程冗長,運算煩瑣”的境地,導致學生“望而生畏,不戰(zhàn)而退”.基于此,解析幾何題的命制就要轉(zhuǎn)變教學中重代數(shù)運算、輕幾何本質(zhì)的現(xiàn)象,通過緊扣定義、揭示問題的幾何本質(zhì)來優(yōu)化運算,回歸解析幾何的本源——“解析”只是方法,“幾何”才是本質(zhì).
(3)準確認識高考試題的導向作用.高考全國卷突出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加強創(chuàng)新與應用意識的考查成為近年試題的特色.研究高考陳題,也是研究高考的一個窗口,但是我們不能迷信高考陳題,研究的目的是登高望遠,把握命題的態(tài)勢,結合教學對象的實際科學規(guī)劃復習工作. 不僅要訓練常規(guī)題型,而且還要設計新題型,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掌握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仔細審題,認真作圖,在圖形的形成過程中注意圖形語言與代數(shù)形式的切換,恰當?shù)牡胤接么鷶?shù)方法解析. 因此,對高考題要研究,但是又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迷信. 研究高考題,應當抓住其中的主干知識與核心素養(yǎng)、不變的思想與方法、深邃的睿智與精神,以不變應萬變.
(4)拋物線切線的尺規(guī)作圖.由于H是直線MH與拋物線C的唯一公共點,因而直線MH是拋物線C的切線. 考題指出了切點H的畫法,提供了過拋物線外一點作其切線的尺規(guī)畫圖法.
讓我們?yōu)?016年高考全國Ⅰ卷文科第20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