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刻字林”的面世,看似疏導了涂鴉陋習,在價值觀上卻表現(xiàn)為對這種陋習的寬縱。竹上刻字,愈積愈多,翠竹本無事,卻要承擔這無由的涂鴉。竹林題名,自然能使某些人內(nèi)心的欲望暫時得到解放,但欲望是魔鬼,每一次釋放都會帶來更大程度的膨脹,怎么能保證游客不會在其他旅游區(qū)意興大發(fā),再留姓名。況且,惡習一旦得到允許,便會被默認為合理,也就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這是無益于從根本上解決“涂鴉”問題的。是非面前,非黑即白,不可模糊。
解決“涂鴉”問題,堵塞源頭才是根本,不必以模糊是非觀的舉措求得茍安。道德層面,讓游客學會自我約束,真正了解“刻字”行為對景觀的破壞;制度方面,對惡意的刻字進行懲處,對無意的涂鴉進行批評,為游人樹立起行為的準線。讓道德的歸道德,讓制度的歸制度,如此,涂鴉行為才有望被清除,社會公序才不至受到踐踏。青青翠竹本無事,竹上何必留姓名。陋習根源需治理,不可寬縱無是非。勿讓允許竹上刻字成為社會文明之痛,堵塞陋習的源頭,還公眾一片凈美的風景。
陋習,不可疏而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