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菜園,就是一座村莊,蔬菜是這村莊的居民。韭菜、菊花腦等等,一住下來,就往下扎根,不想挪窩兒,自然屬于常駐人口;而大多數(shù)菜,類似候鳥,就像流動人口。這是有別于人的世界,又是與人相通的世界。
萬物生長,四時有異,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意義。蔬菜們和睦共處,互不干涉,成長完全是自個兒的事。每種蔬菜的個性,都像葉兒舒展,像花兒綻放。所有蔬菜,皆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述,“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蔬菜們有自己的語言。風(fēng)來雨至,或者低吟淺唱,或者肆意說笑;晴天麗日,倒安靜下來,散發(fā)花香,放出清氣,或者在葉子底下,悄悄孕育果實(shí)??稍谠氯A滿地的夜晚,它們又變作一副憂郁的樣子。
日本電影《生命之詩》中,講授詩歌創(chuàng)作的老師,從口袋里掏出蘋果,對學(xué)員們說,我們見過陽光穿過它身體時的樣子嗎,而作詩的人,就是要有觀察和感悟。我想,對于蔬菜的熱愛也該如此。
蔬菜的生長是有季節(jié)性的。一年之中,最荒之時,是七八月。就算天天澆水,也長不起來。蔬菜是不怕冷的,像有些女人,就是雨雪霏霏,照樣短裙起舞。即便如此,進(jìn)了菜園,也不會落空。毛豆是分茬點(diǎn)種的,隨時都有,都還飽滿;豇豆、黃瓜、茄子雖然藤枯葉落,可摘一把豆莢,拽兩根黃瓜,揪幾根茄子是不成問題的,只是略略嫌老,有些苦澀;而苦瓜、絲條、空心菜長勢可人,似乎完全未受高溫天氣的影響。
我愛苦瓜,像看蘋果似的看它,像吃大餐似的吃它。
苦瓜又名涼瓜,藤蔓繁密茂盛,遠(yuǎn)看瓜架,猶如綠色幕布,而到了架下,如入涼棚。葉片掌狀,如同篆體的“心”字。花朵金黃,嬌小,很羞澀的模樣。果實(shí)細(xì)長,皮上有不整齊瘤狀突起,像青春痘,但是單純透明。無論怎么看,苦瓜都像美麗的玉雕。
看苦瓜看得最仔細(xì)的,可能要數(shù)林清玄。他的散文《白玉盅》中,苦瓜活色生香,那紅色的子兒,比瑪瑙還要驚艷。而我發(fā)現(xiàn),養(yǎng)老留種的苦瓜,也是通體紅色,柔和優(yōu)雅,像晚會上的螢光棒。
七八月里,還有菊花腦,顏色碧綠,炒食或汆湯更綠。還有南瓜藤子,掐梢清炒,其味特別。還有山芋梗子,撕去薄皮,也可炒食。還有人參菜,越掐越發(fā),不掐的話,就抽薹、開花、結(jié)子兒。還有馬齒莧,可曬干吃,也可燙新鮮的吃,略有點(diǎn)兒酸。炒這幾種蔬菜,都要原味,撒點(diǎn)兒鹽即可,加入佐料反而不好。
現(xiàn)在的人,很多想法都改變了。吃蔬菜時,凡是苦的、酸的、澀的、糙的,過去棄之,如今成了上品。比如苦瓜泡茶,說降三高,減肥肉。我有個朋友,愛吃茄子蒂,又澀又糙,難以下咽,他說妙極。這些蔬菜又與挫折教育的話題相接,還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美妙前景,如日中天,身價日增。
暑熱一過,菜園就到了徹底整治的時候。我割草薅草,割山芋藤,割茄荄子——且留下老根,據(jù)說可以發(fā)葉,生長;后面還要扯凈豆藤、瓜藤,就老竹架下種。要做的事情很多,樂此不疲,樂在其中。
朋友的孫女才兩周歲,乖巧伶俐,喜作魔術(shù)。在我小憩之時,她時常拿張紙片,在背后撕開,貓下身子,連喊三聲“變”,再把紙片伸到我前面,說:“菜爺爺,蝴蝶來啦——”
我并不姓菜,但在孩子心中,我就是菜爺爺。在本地方言中,“菜”有笨拙之意,而我,情愿“守拙”,成為這村莊的居民。假如得償所愿,幸甚至哉!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