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維漢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 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梅村鎮(zhèn)風景秀麗的鴻山。 泰伯(亦稱太伯),商末周國(今陜西岐山縣一帶)人,是周太王的長子,有弟仲雍和季歷二人,以『三讓王位』享譽后世。
泰伯墓由吳郡太守糜豹督辦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一五四),歷代都有修建。 前有主殿仰止閣,四層高十九米,供泰伯冕旒朝笏銅像,兩柱有聯(lián):
千秋讓德長存,祖基重光,鴻山勝景揚中外;
萬眾英賢共仰,世家首列,青史高風頌古今。
墓坐北向南,前有月牙池,池后有元祐七年(一零九二)赦建石牌坊一座,上刻宋哲宗御筆『至德墓道』四個大字,有聯(lián):
人間天上唱高義;
古往今來歌至德。
坊頂鑲『古皇山』篆字火焰牌。后面即為清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所建享殿,門柱刻著嘉慶時金匱縣令齊彥槐的題聯(lián):
志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
功同開辟,一抔萬古江南。
殿中屏風上刻有泰伯圣像, 高懸乾隆題書『三讓高蹤』橫匾,東壁上保存著因叔父篡位出逃的建文帝的『憑吊詩』,西壁上有張國明撰寫的泰伯墓《迎享送神辭》三章。 殿后是四角攢尖頂墓碑,陰刻『泰伯墓』篆字。
《題泰伯墓東壁》:
遠隱停騎泰伯鄉(xiāng),
仰瞻墓宇法先王。
避荊不為君臣義,
采藥能全父子綱。
八百周基無足貴,
千秋俎豆有余香。
深慚今日爭天下,
遺笑句吳至德邦。
再沿臺階登臨墓道最高處, 便見青石護砌的封土墓墩,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對,柱頂各雕石獅,栩栩如生。東側(cè)立明弘治十四年(一五零一)國子監(jiān)丞楊文所書《重修泰伯墓記》, 北側(cè)立明天啟三年(一六二三)東林黨領袖高攀龍所撰寫的《泰伯墓再次重修記》。 山下梅村鎮(zhèn)有泰伯故居改建的泰伯廟,為泰伯墓組成部分,又稱至德祠、讓王殿。 大殿系明弘治十三年(一五零零)無錫知縣姜文魁修建,有兩副對聯(lián):
讓國亦稱王,從此荊蠻沾德化;
興吳應作祖,頓教草昧啟文明。
勾吳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
遷史世家第一,云礽衍緒,華陂崇祀惠無疆。
殿前石坊刻『至德名邦』四字。
何謂『泰伯三讓王位』? 泰伯得知父親古公亶父有意要將周家天下傳給幼子季歷之子姬昌,為不使父親為難,攜弟仲雍在父親生病時假托下山采藥而從岐山出走,來到西面二百多里隴縣附近的吳山。泰伯、仲雍入?yún)巧讲环担練v就被改立為太子。 此為一讓。 不久古公亶父因病去世,泰伯、仲雍趕回來奔喪,季歷遵父遺囑要將王位歸還給泰伯,泰伯堅辭不受。 泰伯見幾次避讓都不行,只好帶著弟弟仲雍和西吳的族人遠走高飛,舉族南遷江蘇無錫梅里,拓荒耕地,開瀆理水,傳播中原文化,泰伯、仲雍在梅里,隨當?shù)亓曀讛喟l(fā)紋身,以示永不為周君。 百姓慕其德義,『歸而從之者千余家』,擁立他為王,國號句吳(『句吳』,同『勾吳』)。 泰伯奔梅里后,季歷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 此為二讓。 大約公元前一一九三年,季歷被殷朝第二十九代商王文丁殺害,季歷之子昌請?zhí)┎刂性^位,泰伯再次讓位于昌(即后來的周文王)。 此為三讓。 泰伯建都筑城梅里,一直不稱王,只讓人稱『伯』,并沒留下后代,為的就是把王位讓給弟弟仲雍。 泰伯死后,仲雍繼位,后又代代相傳。孔子曾對泰伯禮讓王位、開創(chuàng)吳文化的功德給予極高評價:『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恢链耍┎缓笕朔顬椤褐恋隆?。 據(jù)《三讓王墓志》載: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三二三)正式冊封泰伯為『三讓王』,御制至德碑。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六三九),詔禮部尚書韓太沖,再次擴建泰伯墓、門、殿等,御賜金香爐、花瓶、香盒器皿,永遠供作祀用。
古吳國包括今江蘇、上海大部,浙江、安徽的一部分,其發(fā)祥地是三千多年前的古無錫一帶。 泰伯來到這里,帶來了先進的黃河文化和耕作技術,帶來了最早的文字,教會當?shù)厝朔N植糧食,飼養(yǎng)家畜,放鴨養(yǎng)豬,開河筑城,織布縫衣,使得原本人煙稀少、土地肥沃的梅里地區(qū)擺脫了蒙昧的原始狀態(tài),逐漸成為人丁興旺、經(jīng)濟發(fā)達的富庶之地。 自泰伯開國,都城梅里經(jīng)歷了二十三任國君,持續(xù)五百多年,后來由吳王闔閭遷往姑蘇城。今天的大江南早已是富甲一方的魚米之鄉(xiāng),飲水思源,泰伯功不可沒。
在父子爭位、兄弟鬩墻的世道里,泰伯的謙讓美德難能可貴。 幾千年來古人留下諸多詩文贊頌泰伯『三讓』高風。如明代高攀龍《泰伯鄉(xiāng)》詩:
錫山梅里等靈光,
三讓遺風百代揚。
古柏凌云崇墓宇,
新祠映日藹馨香。
雍雍世號文明地,
肅肅人尊禮義鄉(xiāng)。
江左由來聲藉甚,
遙知至德足流芳。
唐代詩人陸龜蒙詩《和襲美泰伯廟》:
故國城荒德未荒,
年年椒奠濕中堂。
邇來父子爭天下,
不信人間有讓王。
皮日休詩《泰伯廟》:
一廟爭祠兩讓君,
幾千年后轉(zhuǎn)清芬。
當時盡解稱高義,
誰敢教他莽卓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