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聰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選人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教材。編者對本組教材提出了一個教學(xué)意圖,那就是在指導(dǎo)學(xué)生學(xué)文悟理的同時,要研究作者是怎樣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
一、通過隱喻來感悟生活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課文中的“燕子”“楊柳”“桃花”這三種物景,前一種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動物,后兩種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植物。靜下心來,思考這些物景,在作家筆下,它們究竟隱喻了什么?燕子、楊柳、桃花的特點是一年一來、一年一發(fā),不唯一,有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燕子今年春天飛來,明年春天,還照樣會飛來;楊柳、桃花,今年綠過開過,明年還有,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朱自清先生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深厚,他自然跟一般人觀察的不同,敏感、敏銳,從這種尋常中發(fā)現(xiàn)了蘊含的深意和隱喻的哲理。這個哲理是不論是什么天地萬物,都不過是時間的過客,朝來風雨變?yōu)橥韥盹L,青春變?yōu)槿A發(fā),滄海變?yōu)樯L?,我們的日子一去不?fù)返了。所謂昨天,那就是永遠回不去的日子。
《匆匆》是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重在抒情,以情來感人、以情來陶冶人。情感怎樣來抒發(fā)?直白、擬人、夸張、聯(lián)想、靜態(tài)、動態(tài)都可以攬入筆下來抒發(fā),但含蓄、隱喻卻是一種能很好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手法。初看,作者開篇就說燕子、說楊柳、說桃花,是為了寫景;細想,非也,“王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作家真正要表達的是自己對時間流逝的深深無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二、通過計算來感悟生活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闭n文中的“八千多日子”,春夏秋冬,一路走來,作家的童年結(jié)束了,步入青年,中年在望。翻開朱自清年譜查看,這個年歲,他已經(jīng)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xué)走出來,走到國家最高學(xué)府清華大學(xué)任教,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引起世人的注意。朱自清先生珍惜時間,沒有浪費光陰,沒有虛度年華,這是肯定的。但他嚴于律己,在反思自省時,仍然不安,認為自己的日子滴在了時間的流里,取得成績不足彰顯,根本不能和時間抗衡,“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和浪費時間的人相比,和虛度光陰的人相比,作者的自勵精神令人感佩。
在時間面前,不唯作家,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卑微的,都需要心懷謙恭、敬畏。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古羅馬的競技場,還有萬里長城都將“滴在時間的流里”,變得無影無蹤,何況是血肉之軀的人。八千多個日子怎樣,即便是活了三萬六千多個日子的人,相比漫漫的時間,也不過彈指一揮間的事。在算時間賬的過程中,作者深刻地認識了生活、感悟了生活。
三、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感悟生活
“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闭n文中的“洗手”“吃飯”“默默”這些生活細節(jié)構(gòu)成了一個人的一天,構(gòu)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作者信手拈來,無縫對接。時間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是一個無處不在,卻又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洗手,它從水盆里過去了;吃飯,它從飯碗里過去了;默默,它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這樣下筆,時間的無形一下變成了有形,無痕一下變成了有痕,無聲一下變成了有聲。
四、用追問來感悟生活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作者在這段話里提出了六個追問。第一個追問是我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自己能做些什么?人雖萬物之靈,但卻無法留住時間?!吧賶巡慌Γ洗笸絺??!蔽覀兾ㄒ荒茏龅氖窃跁r間里做些積極有意義的事情,能青史留名當然最好,可這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得由時間來說了算。想到這里,作家心中的憂郁泛了上來,無奈地泛了上來。第二個追問是在時間的流里,自己除了徘徊和匆匆,還剩些什么呢?仰望、俯首、低回、沉吟,在不斷地苛責自己中,作家深感功不建,業(yè)不立,“胡未滅,鬢先秋”,憂愁壓過來,讓人喘不過氣。第三個追問是在時間的流里,自己究竟留了些什么痕跡呢?清華大學(xué)的文學(xué)系主任、名教授、名作家,在世人眼里,算是功成名就的人物了,可他卻不這樣認為,為什么在時間面前,你即使成就輝煌,也沒有驕傲的資格。第四個追問是在時間的流里,“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游絲”,細小、細微之意,作者這樣感悟生活,表達情感,倒并非真如是說,自己什么都沒留下,而是對時間匆匆逝去的無奈夸張,“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第五個追問是在時間的流里,難道就這樣赤裸裸的回去?“回去”是人生的必然,但“赤裸裸”卻是心有不甘。作者想,珍惜時間做不到地老天荒,退而求其次,那就有所作為,那就對這個社會多做出貢獻。第六個追問是在時間的流里,既然做不到留名后世,為什么還要白白來走這一遭?這是在對自己強烈否定后,透露出來的積極人生心態(tài)。活著,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能庸庸碌碌混日子,不能茍且偷安,不能得過且過,要志存高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作者就是在這些感悟中,深刻體會到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人生真諦,“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