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晴
摘 要:幼兒階段是語言能力迅速增長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幼兒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幼兒語言中的“為什么”也成了這時期比較典型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一定要正確對待幼兒語言中的“為什么”,要善于分析幼兒問“為什么”時所蘊藏的語言教育,并選擇積極的應對策略,避免簡單打發(fā)、不懂裝懂、一言堂等錯誤行為。
關鍵詞:幼兒;語言培養(yǎng);積極策略
幼兒普遍天真活潑、愛問問題。如何正確對待幼兒語言中的“為什么”?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善于分析、積極面對到避免錯誤行為三個方面探討了幼兒語言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善于分析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為什么”
1.“為什么”是幼兒語言的一種表現方式
幼兒時期正是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時期,他們缺乏語言經驗,因此對于很多感到好奇的事物就會用“為什么”來表達。幼兒提出“為什么”時,正是學習和積累語言經驗的最佳機會,教師要善于分析幼兒提問“為什么”背后所蘊藏的教育機會,并充分利用幼兒提問的時機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的引導。
2.“為什么”的提出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正在增強的過程
“為什么”的提出也是幼兒思維活動的開始,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提出的疑問對幼兒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夠同步發(fā)展。例如,有的幼兒問“為什么要把糖果分給小明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會分享。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再遇到分享東西時,語言組織的內容就變得豐富起來了。
3.幼兒學習與人大膽交流、溝通的好機會
幼兒提出問題就表明幼兒很愿意與人交流,并渴望在提問中得到答案。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和幼兒溝通、交流,因此回答幼兒的提問也是鼓勵幼兒大膽與人交流、溝通的好機會。例如,幼兒問“為什么天是藍色的”,教師可以圍繞幼兒提出的問題和幼兒一起聊聊天空、白云,激發(fā)幼兒的想象思維,使幼兒通過“天空的顏色”這一問題積累豐富的語言經驗。
二、解決幼兒生活中的“為什么”的積極策略
1.繞彎子策略,引導幼兒自己尋找答案
幼兒提出“為什么”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幼兒一個答案,而是要充分利用幼兒提出的問題,嘗試圍著問題轉,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答案。例如,幼兒提問“為什么鴨子冬天在水里游泳不怕冷”,教師可以圍繞這個問題讓幼兒觀察鴨子的特征,反問幼兒鴨子身上有什么,我們冬天穿的羽絨服就是鴨子的羽毛,所以鴨子的羽毛有保暖的作用,使幼兒學會與生活相互聯系。
2.主動出擊策略,鼓勵幼兒大膽提問
很多幼兒性格內向,害怕提問,因此幼兒問“為什么”代表幼兒敢于并且渴望與人交流,教師的鼓勵可以給幼兒帶來說話的自信心,使幼兒更加樂意用語言進行表達。當幼兒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幼兒適當的鼓勵,如“你提出的問題真棒!”“這個問題真好,我們一起來探索吧!”等等,使幼兒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獲得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3.留有余地,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
對于幼兒的提問,教師要多做引導,少做直接回答,給幼兒一個思考、探索的空間,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給幼兒講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時,幼兒問為什么大灰狼愛吃小白兔,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故事中找一找大灰狼都有哪些特點,幼兒回答很兇、沒有愛心等。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探索,幼兒終于知道了大灰狼為什么要吃小白兔。幼兒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強化了語言訓練。
三、面對幼兒“為什么”的錯誤行為
1.應付態(tài)度,簡單打發(fā)
幼兒的問題不但很多,而且喜歡對同一問題進行反復提問,很多時候教師和家長會失去耐心,或者因為忙的緣故就簡單地進行回答來打發(fā)幼兒的提問。幼兒提問是渴望被關注和重視,而家長、教師簡單打發(fā)的行為不但錯失了和幼兒交流溝通的機會,而且長期如此的話就會使幼兒對提問失去興趣,破壞了幼兒的天性。
2.一知半解,不懂裝懂
幼兒的問題往往天馬行空,讓大人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就有大人不懂裝懂,隨便編個答案給幼兒。幼兒的提問是非常認真的,所以對待幼兒的問題也一定要用認真的態(tài)度,不要用“嗯”“是的”“對”“是這樣”等簡單的詞句回應幼兒,對于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可以找到幾種應對策略認真回應幼兒。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便于可以回答出來幼兒們提的問題。
3.一言堂,滿堂灌
面對幼兒的提問,教師一言堂的講解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幼兒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有限,當面對教師一直在講話時就很容易分心,對提出的問題失去了興趣。相反,幼兒渴望得到教師的回應和互動,在和教師的對話溝通中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語言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對幼兒的問題進行引導,把話語權還給幼兒,做幼兒語言上的引導者,而不是掌控者。
總之,面對幼兒的提問,教師一定要重視,能夠透過幼兒提出的問題看到教育問題,并找到恰當的方法進行引導和解決,從而全面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英.善待幼兒的提問[J].學前教育研究,2001(5).
[2]王玉蘭.走出回答幼兒提問的誤區(qū)[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