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婭
番瓜頭兒走俏
◎潘愛婭
“番瓜頭兒”是菜名,其實就是南瓜的嫩藤子。在桐城這地方,所有品種的南瓜都叫做番瓜。近年來,人們時興起了吃番瓜的藤和葉。菜市場上,番瓜頭兒成了俏菜,其勢頭壓倒了莧菜、空心菜和黃瓜等。
末春的一日,我到鄉(xiāng)村親戚家做客。親戚好客得很,弄了滿桌豐盛的菜肴。雞鴨魚肉蛋,臘貨干貨全部上,就是沒有什么小菜,看得人暈暈的。為了身體,對于那些大葷,我平日里是不怎么敢吃的。可是在一桌子客人和主人的慫恿,和那紅亮亮的誘惑下,我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跟著大家一塊又一塊地吃起來。
鄉(xiāng)村人家重情分好面子,認為葷菜比菜園里的小菜貴重,待客也顯得隆重,所以盡可能地讓葷菜占滿餐桌。我吃了不少葷菜后,心中有了不安,有點害怕是否會影響到血壓。那時,特別希望能見到一盤炒得綠油油的番瓜頭兒。親戚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說道:“你盡管吃,沒事的,等會兒我炒番瓜頭兒給你們糙油?!?/p>
吃多了油膩的東西用粗糙的東西“糙”掉,有沒有科學根據(jù),不知可有人考證過。反正在桐城這地方,番瓜頭兒能“糙油”,已成民間共識。愛美的人吃,說是能減肥,老年人吃了能降脂,應酬多的人更是要吃了。
“番瓜頭兒來了!”臨近下席時,一盆碧綠的番瓜頭兒被送上了桌。不用說話,看到大家的眼睛一亮,就知道受歡迎的程度了。無須客氣,一人一筷子就沒了。這么一筷子的番瓜頭兒到底能“糙”多少油?且不去管它,反正養(yǎng)眼,爽口,好吃,也算是給這一餐好飯一個美麗的收官吧!
番瓜頭兒有其獨特的鮮味,不足之處就是入口有點毛乎乎的。但這要有點炒菜經(jīng)驗的人,才能讓它變得不粗糙。為這,我還請教了一位鄰家大嫂。大嫂讓我把番瓜頭兒切碎點,道理是糙菜細切,精菜粗切。這好像與汪曾祺老先生的“葷菜素炒,素菜葷炒”有點兒不謀而合。
“鍋里放少許水燒開,放番瓜頭兒,用鍋鏟子炒著捺著覺得軟乎乎的了,再加鹽、糖、調(diào)和油、麻油、一點點味精,又好吃,又不變色,擱到晚上都還是碧綠的?!贝笊┻叧捶项^兒邊說給我聽。并且一再強調(diào),番瓜頭兒下鍋前的那少許水非常重要。這一招我學會后,可以說,館子里的大師傅炒的番瓜頭兒,都沒有我炒得嫩。老早我這么一說,不知道的人認為我吹牛,后來也就不說了。
摘自《飲食科學》2016年第12期 圖/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