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桐城師范高等??茖W校)
桐城歌于2008年6月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文化價值不言而喻。桐城歌是我國安徽省桐城市的地方民歌,具有獨特的地方名族音樂特色和地方風俗文化,是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在我國音樂藝術領域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桐城歌蘊藏的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我國漢代時期就有流傳,在明清時代是桐城歌文化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至今一直被廣泛傳唱。
桐城市隸屬于安徽省,是安徽省的縣級市,地處長江北岸,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東南西北面分別連接廬江、懷寧縣、潛山縣、舒城縣,是我國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其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狀分布。地處亞熱帶,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桐城市礦藏資源豐富、生長書多種藥用植物、經(jīng)濟農作物種類繁多。得天獨厚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各路商人聚集在此,更是吸引了無數(shù)天南地北的人名在此集居。桐城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對桐城市民歌的風格及音樂特色有著直接影響,使得桐城歌兼具南北民歌的特點。
桐城作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桐城歌從古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與桐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桐城市享受“文都”之稱,自古以來崇文重教,從而衍生出“桐城派”。黃梅戲也是在桐城流行起來的,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風英是桐城當?shù)厝嗣腰S梅戲向全國推廣,讓各地人名對桐城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桐城養(yǎng)育出了樸實辛勤的桐城人名,也孕育了具有桐城當?shù)靥厣耐┏歉?,讓桐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桐城歌中流傳。
桐城歌是在桐城人民日常的辛勤勞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桐城當?shù)仵r明的地域特色,是融詞、曲、表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其句式工整且對稱,體現(xiàn)了江淮地區(qū)民歌的獨特韻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桐城歌的題材豐富寬泛,包括了勞動歌曲、情歌、生活小調等類型的歌曲,不同題材的歌曲風格特點也不一樣。勞動歌曲的題材來源于人民的生產勞動,其歌曲的主要情感在于激發(fā)人民勞動的熱情,如:《桐城歌》;愛情題材的歌曲在桐城歌中不乏少數(shù),就如《忘情歌》表達的是女子對心儀之人的暗戀之情;關于生活小調題材的桐城歌是傳唱度最高的,題材來源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歌曲中含有當?shù)氐拿耖g故事,突出體現(xiàn)桐城的地方特色。
桐城歌將桐城當?shù)氐姆窖再嫡Z運用到歌詞當中,桐城歌歌詞不僅押韻工整、還結合了當?shù)厝嗣竦姆窖杂谜Z,如:《窮不能丟書,福不能丟豬》,將桐城歌歌詞雅俗共賞的特點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桐城歌曲調既剛又柔,韻律優(yōu)美,既有南方民歌的清新婉轉,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情爽朗。桐城歌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對南北不同風格音樂的包容。
由于桐城歌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所以目前人們對桐城歌還未達到全面系統(tǒng)的深入研究。通過研究表明,目前對桐城歌記錄更多的是中文著述,有從文學角度進行簡述的,有從語言學角度進行分析,也有從民俗文化角度進行鑒賞的,但從音樂藝術角度對桐城歌進行研究的為數(shù)不多。而且關于桐城歌的外文著述寥寥無幾,通過收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只有在日本葛生龜齡編著的《龜齡琴譜》及清樂舍編輯的《清樂雅唱外編》中有少量記載??梢妼ν┏歉璧难芯窟€不夠全面系統(tǒng),需繼續(xù)努力深入挖掘桐城歌中蘊含的深厚音樂藝術價值。
根據(jù)演唱場景的不同可以將桐城歌體裁分為三大類:第一,勞動農作是鼓舞士氣演唱的號子,此類桐城歌曲鏗鏘有力,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使百姓在勞作時充滿激情,通過呼喊號子使百姓加快勞動的速度,讓勞動充滿歡樂,如:桐城當?shù)厝嗣裨诖蚍孔拥鼗鶗r傳唱的經(jīng)典曲目《劣歌》;第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哼唱的小調,此類體裁是傳唱度最高的歌曲,在歌曲數(shù)量上也是比其他體裁類型的歌曲要多的多,此種歌曲內容更多的是走進百姓生活,在歌曲內容中會加入一些桐城當?shù)氐拿耖g故事,增加歌曲的文學性。第三,百姓在山間小路上吟唱的歌曲,以此來抒發(fā)自己心中豐富的情感,典型的曲目有《桐城小花勝龍井》等。
桐城歌在歌詞創(chuàng)作上深受桐城文化的熏陶,充分體現(xiàn)了桐城當?shù)氐胤斤L俗文化的特色,在歌詞內容上不僅有桐城本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方言俚語,還有融入對像詩詞歌賦一樣對仗工整且句句押韻的的古詩詞句,桐城歌歌詞風格上可謂亦俗亦雅、雅俗共賞,既含有桐城本地的風俗文化特色又有中華文學藝術上的高雅。桐城歌歌詞句式上大多都是采用七言五句,也就是一句歌詞有七個字,整首歌曲有五句,體現(xiàn)出桐城歌歌詞句式簡短的特點,方便人們對桐城歌歌詞的記憶從而可以隨時隨地的輕易演唱出來。桐城歌歌曲的節(jié)奏感也非常強,演唱時句句鏗鏘有力,融合南北方民歌的特點,在歌詞演唱的語句詞上更多的偏向于南方民歌的風格,演唱時沒有過多的裝飾音。桐城歌在歌詞創(chuàng)作中,非常形象生動的體現(xiàn)了歌中各種人和物的特征,便于人們在聽桐城歌曲演唱時在腦海中將歌中場景非常真實的想象還原出來,呈現(xiàn)給廣大聽眾強烈的畫面感,增強其聽歌感受,讓其享受其中充分感受桐城歌的音樂藝術價值。
隨著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桐城歌的音樂傳承載體、形態(tài)特征也逐漸轉變?yōu)楹唵我锥?,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容易接受。桐城歌展現(xiàn)的是極具地域特征的音樂文化,其音樂風格豐富多樣。桐城歌的音樂特征體現(xiàn)更多的是對音樂藝術文化價值的注重。在桐城歌的傳承發(fā)展過程中,其音樂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逐漸向現(xiàn)代音樂轉變,就如近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投資拍攝《桐城歌》MV,MV以古老的桐城歌音樂為素材,其中所有取景都在桐城市。桐城歌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其歌曲風格兼具了南北民歌風格的特點。在以前北方一些省市會舉辦劃早船的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桐城歌中的早船調,如《十二月花》,此歌的節(jié)奏非常曲折多變,充分體現(xiàn)了桐城歌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
首先,桐城歌大多是桐城當?shù)厝嗣裥凶咴谏介g、田野、小路中哼唱而來的,充分表達了百姓在當下生活和勞作中的心情與情感。桐城歌不管在任何場景、任何地域都可進行演唱,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具有非常大的自由性,這是桐城歌的特征之一。其次,桐城歌有對唱、獨唱、合唱等各種演唱方式,既可以一個人進行單獨演唱,也可分男女配合進行對唱,更可以以群體形式進行多人大合唱。然后,桐城歌有清唱和伴奏演唱兩種演唱形式,清唱是不需要任何樂器伴奏,靠演唱人員單獨哼唱完成,桐城歌伴奏演唱是利用當?shù)罔尮牡忍厣珮菲髟谘莩藛T哼唱時敲打進行伴奏。桐城歌歌詞句式工整,歌詞也非常詩情畫意,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不管在演唱場景地域、形式和方式上都多種多樣,具有較強的多樣性,使得桐城歌曲多元化。傳統(tǒng)的桐城歌在演唱技巧上沒有很強的音樂專業(yè)性,非常簡單,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可傳唱;而隨著桐城歌納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多藝術專業(yè)工作人員的重視,桐城歌在演唱技巧上融入了更多的音樂技巧。
綜上所述,桐城歌蘊藏著豐厚的桐城文化,是我國民間藝術文化的結晶,且在體裁與題材、歌詞體、音樂形態(tài)、演唱聲腔上都有著其獨特的音樂藝術特征。傳承和創(chuàng)新桐城歌對我國音樂藝術領域有著非常大的重要意義,是發(fā)展我國音樂藝術領域的必要舉措。因此,藝術工作者應加強對桐城歌在音樂藝術和文學上的深入研究,讓廣大群眾對桐城歌藝術文化特征及其價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我國應加強對民間藝術文化的重視,注重對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發(fā)揚民族音樂,讓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