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
我偏偏好說我是遺民。最近坊間邂逅幾柄美麗的舊折扇,有兩柄分別是阮性山和郭若愚畫的墨梅。寒梅幽雅,靈石清癯,這么的風月當是邊遠的絕響了。配起時下這滿城新潮和滿街俗物,不啻在老橡樹上系一根黃絲帶,渾似千瓣心香。
一年孟冬,老師亦梅先生來香港過年,禮拜六下午到我家談天,說起他早年鎮(zhèn)宅之寶王冕墨梅冊頁,最近有人出美金重價要買,弄得他心境不寧。那本冊頁我曾翻過好幾回,還經老師逐頁給我指導,冊頁所附歷朝文士的題詠后來也都影印在老師詩集的附錄里,八成以上我都背誦得出。我勸老師不要賣,老師說:“這不是第一回的引誘了。你該還記得蕭姨吧?她耳提面命要我留給子孫。”
蕭姨跟老師同齡,常年穿著淺色絲綢旗袍,斑白的頭發(fā)梳得絲絲服貼,圓圓發(fā)髻永久插著一枝翡翠發(fā)簪,寬寬厚厚油綠得誰也舍不得雕刻,只沿著四圍陽刻一道細致的花邊。我忍不住贊揚兩聲。蕭姨樂透了:“傻小子,等你討個俏媳婦兒蕭姨送你做聘禮!”蕭姨天天拜佛畫畫吟詩吃燕窩,滑膩的粉紅膚色襯著精致莊重的五官,簡直是錢慧安的淡彩工筆仕女。
老師說,上海當年有個鴛鴦蝴蝶派的文人團社叫星社,社里騷人墨客都是蕭姨父親的詩友畫友,蕭姨家里藏了一柜子清末民初大小名家的精品。一天下午,老師剛在書房里給我改好一首七律習作,蕭姨來了,隨手拿去一看,夸我終于摸出舊詩的門道:“輕愁寫得夠古秀了!”她那天興趣好,硬拉老師和我到她家喝下午茶。天氣清爽微冷,蕭姨一身粉藍旗袍,套上一件薄薄的墨綠毛衣,連老師都說她漂亮:“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蕭姨家在城郊清靜的斜坡上,深宅大院方圓花木萬千,像個小植物園。正宅是荷蘭洋房,大廳當中掛著顏文梁一幅大油畫,畫江南水鄉(xiāng)人家,濃濃的油彩抹成粗粗的筆調,遠觀竟成一片迷茫的雨景,石橋兩旁的樹影人影都在動,小船過處,滟瀲的燈影立時浮起宋詞元曲的嬌韻。我在她家后園的書齋“春綠館”里果真看到了不少當時名流的書畫扇子。
蕭姨謄錄了一小本藏品清單和書畫家生平,亦梅先生認為有些參看價值,要我借去抄寫一份。七十年代,我在倫敦的學院圖書館里借了諸多鴛鴦蝴蝶小說散心,翻出那份清單,竟像舊愛重逢,深切極了。這幾十年來混跡市廛,心境遲暮,寄情玩物,收了印石、竹刻、硯臺、玉器,收字畫、收折扇,那份清單固然殘破含混了,心中倒是印得深深的,碰到蕭姨春綠館里那些似曾相識的姓名,總是橫不下心任由他們流浪坊間。文化遺民的癡想顯是越老越濃了。
去年早春,開書畫店的友人收到一柄黃淡如的淡彩工筆張騫泛槎圖折扇,我又想起蕭姨手頭那柄浪子燕青夜會李師師的細筆扇子。我年輕喜好《水滸傳》,只顧把玩半晌不忍釋手。“傻小子,這把不能給你,”她說,“蕭姨改天寫信到上海找人請房虎卿替你畫一柄武松打虎!”我到目前還只買到房虎卿兩柄折扇,一柄畫清秋佳品,一柄畫云龍山虎,心中暗怨蕭姨當年敷衍我。
那個禮拜六下午,我問亦梅先生蕭姨還常不常來函?老師說她兩年前下世了:“春綠館里那批書畫也全泡湯了!她兒子不懂這些國粹,蘇州有個遠房親戚說是能夠賣個好價格,她兒子真的全運回去了。”老師頻繁搖頭嘆氣?!澳抢镱^有仇英,有董其昌,有八大山人……蕭姨頭上那支翡翠發(fā)簪倒在美國賣了好幾萬美金。那叫春風又綠蕃國岸!你知曉那春綠館取的正是蕭姨寶愛那支翡翠的心意嗎?”
我知曉的事情少得很。老師和蕭姨那一代人一走,月光下的茶也涼了,害我這么的半吊子舊派人熬過了大半個世紀還嫌自己舊得不夠地道。
老師回廈門三四個月了,突然寄來一柄殘舊的折扇,是民初名頭不大的畫家畫的武松打虎,還有一封短簡說:“偶得此扇,憶起三十多年前春綠館中往事,代蕭姨買下送你?!蹦菐滋?,我時常想起蕭姨的粉藍旗袍和墨綠毛衣。
(選自《舊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