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文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學齡前與學齡期兒童變應性鼻炎(AR)的臨床表現。方法 44例AR患兒, 按年齡分為對照組(學齡前)及觀察組(學齡期), 各22例。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兩組患兒臨床表現情況, 并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兒鼻涕發(fā)生率為59.09%, 高于對照組患兒的22.73%, 差異具有統計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噴嚏、鼻癢、伴眼部癥狀發(fā)生率分別為13.64%、13.64%、68.18%, 與對照組患兒的9.09%、9.09%、63.64%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鼻塞、咳嗽發(fā)生率分別為63.64%、68.18%, 均高于觀察組患兒的18.18%、36.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AR學齡前及學齡期患兒臨床表現不相同且針對性不相同, 臨床應根據患兒具體伴發(fā)癥狀、臨床表現、誘因等相關資料評估其疾病情況。
【關鍵詞】 學齡前;學齡期;應變性鼻炎;兒童;臨床表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47
AR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由免疫球蛋白(lg)介質所釋放, 由多種活性細胞及其因子參與的非感染性鼻黏膜炎性疾病[1]。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噴嚏、鼻塞、鼻癢等。我國AR患者中兒童患兒所占比例較大, 對兒童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2-4]。AR患兒無典型訴癥狀, 常發(fā)生誤診。本研究就學齡前與學齡期兒童AR的臨床表現作如下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11月就診于本科室的AR患兒44例, 按年齡分為對照組(學齡前)及觀察組(學齡期), 各22例。對照組中男12例, 女10例;平均年齡(4.11±0.64)歲;主要變應原:塵螨者8例, 艾蒿、花粉者9例, 其他5例。觀察組男13例, 女9例;平均年齡(13.21±2.13)歲;主要變應原:塵螨者9例, 艾蒿、花粉者8例, 其他5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主要變應原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式, 問卷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 過往病史, 癥狀評估, 體征檢查, 鼻阻力報告單, 輔助檢查, 影像學表現, 診斷治療, 鼻聲反射數據, 免疫治療及免疫治療記錄卡等?;純喊Y狀體征包括:鼻涕、鼻塞、鼻癢、噴嚏;胸部癥狀包括:喘息、咳嗽、憋氣、胸部壓迫;誘因包括:被動吸煙、氣候、環(huán)境、上呼吸道感染或無明顯誘因。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表現。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臨床表現有:噴嚏發(fā)生率9.09%(2/22), 鼻癢發(fā)生率9.09%(2/22), 鼻塞發(fā)生率63.64%(14/22), 鼻涕發(fā)生率22.73%(5/22), 咳嗽發(fā)生率68.18%(15/22), 伴眼部癥狀發(fā)生率63.64%(14/22);觀察組臨床表現有:噴嚏發(fā)生率13.64%(3/22), 鼻癢發(fā)生率13.64%(3/22), 鼻塞發(fā)生率18.18%(4/22), 鼻涕發(fā)生率59.09%(13/22), 咳嗽發(fā)生率36.36%(8/22), 伴眼部癥狀發(fā)生率68.18%(15/22)。觀察組患兒鼻涕發(fā)生率為高于對照組患兒, 差異具有統計有意義(χ2=6.017, P<0.05);觀察組患兒噴嚏、鼻癢、伴眼部癥狀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患兒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226、0.226、0.101, P>0.05);對照組患兒鼻塞、咳嗽發(fā)生率均高于觀察組患兒,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402、4.464, P<0.05)。
3 討論
在AR患者中, 兒童占比較大, 許冀閩等[3]研究指出, 兒童是AR發(fā)病高危人群, 其發(fā)病率高達25%~40%。對兒童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導致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如何提高AR患兒的正確診斷對其早期治療與預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臨床上針對AR患兒尚未發(fā)現較為典型的臨床表現, AR患兒同成人AR患者的臨床癥狀存在較大區(qū)別, 且AR患兒臨床表現多, 變特異性極低, 常常被家屬及患兒忽略[5-7]。用時為AR患兒行變態(tài)反應雖能由皮膚測試或外檢測試其IgE變應原特異性進行診斷, 然而臨床上大量數據與實驗均說明為AR患兒行膚點刺實驗在其變態(tài)反應檢測中診斷結論并不可靠, 易導致出現誤診, 發(fā)生治療不及時或對癥治療不正確促進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4, 8-11]。因此對AR患兒行臨床表現研究分析對AR患兒早期臨床診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
兒童發(fā)生AR后, 常以鼻塞、鼻癢、大量清水鼻涕及多次陣發(fā)性噴嚏等為主要臨床表現, 大部患兒常伴眼痛、眼癢、流淚、眼紅腫、咳嗽等癥狀[12-15]。本研究針對15歲以下AR兒童進行臨床表現的調查,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鼻涕發(fā)生率為59.09%, 高于對照組患兒的22.73%, 差異具有統計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噴嚏、鼻癢、伴眼部癥狀發(fā)生率分別為13.64%、13.64%、68.18%, 與對照組患兒的9.09%、9.09%、63.64%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均以鼻涕及眼部癥狀為主, 同時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兒鼻塞、咳嗽發(fā)生率分別為63.64%、68.18%, 均高于觀察組患兒的18.18%、36.3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不同階段兒童AR發(fā)病時主要臨床表現均不一致, 不存在明顯特異性, 且學齡期階段兒童AR發(fā)病情況同臨床表現相關性較學齡前患兒更為明顯??紤]其原因可能同患兒免疫系統及自主神經功能等的發(fā)育及完善存在一定相關性。AR患兒不同年齡有著不同臨床表現及特點, 隨著患兒免疫系統逐漸成熟, 其AR發(fā)病時的臨床表現也在不斷變化, 患兒在1歲前后其副交感及交感神經系統其主要作用且作用效果大于過敏系統, 而患兒2歲后, 其免疫系統較為成熟, 反之由其變態(tài)反應為主導, Th2的偏向反應及IgE反應逐漸產生, 且隨著年齡增加免疫系統不斷改善促進其全部功能行使[16-20]。因此, 不同年齡段AR患兒臨床表現主訴不相同, 不存在明顯特異性。
綜上所述, AR學齡前及學齡期患兒臨床表現不同且針對性不同, 應根據患兒具體臨床表現、誘因等評估其疾病情況。
參考文獻
[1] 李華斌.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機制及診治進展.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4, 49(4):347-352.
[2] 程雷.變應性鼻炎的診斷和治療.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3, 27(2):1-4.
[3] 許冀閩, 劉桂英.變應性鼻炎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中國病案, 2016, 17(5):92-94.
[4] 齊柳, 陳福權, 張旭.西北地區(qū)40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變應原譜分析.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6, 16(3):187-189.
[5] 羅光明, 熊福, 戴曉天.某院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的流行病學調查.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 12(16):2359-2361.
[6] 梁美君, 陳冬, 林志斌, 等.中國華南地區(qū)局部變應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特征.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16, 37(4):585-590.
[7] 劉雪蓮, 陳玉蓮, 蔡克文, 等. 學齡期變應性鼻炎患兒吸入性變應原檢測結果分析. 護理研究, 2011, 25(23):2106-2108.
[8] 李科瓊, 王宏, 白燕, 等. 重慶地區(qū)6197例變應性鼻炎兒童吸入性變應原臨床分析. 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5):765-769.
[9] 羅峻板, 李祥東. 133例兒童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特點分析. 重慶醫(yī)學, 2013(33):4007-4008.
[10] 羅嘉瑩, 郭欣瑜, 陳涓涓, 等. 學齡前兒童支氣管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的環(huán)境因素調查. 廣東醫(yī)學, 2015, 36(21):3381-3384.
[11] 夏忠芳, 王彥君, 魏翠芬, 等. 兒童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特征探討. 骨科, 2008, 32(3):180.
[12] 劉少強. 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表現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22):165-166.
[13] 戴偉利. 初探1~16歲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特征以及吸入組變應原分布的關系. 首都醫(yī)科大學, 2013.
[14] 張亞梅, 張星. 兒童變應性鼻炎的特點及其治療進展.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0, 24(24):1147-1152.
[15] 宋培榮, 馬恩明. 生理性海水噴鼻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 22(18):1997-1998.
[16] 沙驥超, 朱冬冬, 董震, 等. 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特點分析及相關問題調查.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1, 46(1):26-30.
[17] 文春秀, 謝小娟, 甘金梅. 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進展. 中外醫(yī)療, 2013, 32(28):188-189.
[18] 曹瑞娟, 許昱, 陶澤璋, 等. 兒童變應性鼻炎患者癥狀及生活質量評估.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0, 24(23):1071-1073.
[19] 孫慶, 賁飛, 劉志浩, 等. 南通市兒童變應性鼻炎及生活質量調查分析. 江蘇預防醫(yī)學, 2014, 25(2):81-82.
[20] 韓建軍, 鄧麗, 任何賢, 等. 變應性鼻炎兒童氣質特征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2, 39(3):51-53.
[收稿日期: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