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學院 思玉者
璗
璗(dang),從玉湯聲,金之似玉者,是金閃耀的玉質(zhì)光彩。古代的金泛指金屬,如《說文》五金是指赤金(銅)、黃金(金)、青金(鉛)、白金(銀,現(xiàn)指金屬鉑、鉑金)和黑金(鐵)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黃金為眾金之長,所以,金也專指黃金,其他則為金屬。而現(xiàn)代五金則指金、銀、銅、鐵、錫,不知為何“以錫換鉛”。那么,這里的“金之似玉者”是專指黃金還是泛指其他金屬的玉之光彩?
金之玉彩。傳統(tǒng)色彩學的金色是指金子的顏色,略顯深的黃色,屬于黃色的一種。不過,金色的另外一個特征是具有強光澤,又不同于普通的黃色。同時,還有金黃色、金紅色和金褐色之分。從自然界而言,金色就是太陽的顏色。達·芬奇有一句名言,黃金是人世間唯一有太陽光芒的物質(zhì)。金色具有高貴、輝煌、明亮、溫暖等寓意。從這個角度看,金很難具有玉質(zhì)的光彩。那什么是金之玉彩呢?蘇州陳巧生的銅爐,他說具有玉質(zhì)感。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具體地說,巧生爐色澤潤和,充滿靈氣和寶光內(nèi)斂。色澤潤和是指表面拋亞光,沒有高反光,沒有火氣。細觀巧生爐的光澤,是銅器表面細微的質(zhì)地變化引起的視覺變化,雖不是真實的玉質(zhì)感,但充滿靈動。綜合來看顯得寶光內(nèi)斂,具有玉的質(zhì)感和文化內(nèi)涵。因此,璗的金之玉彩當為紅黃色金屬發(fā)出的柔和光澤,不同于金色,后又代指黃金,期間包含著以玉名金,以玉比金,以玉識金的歷程。同時,我想到玉字謬(球),應(yīng)該是指金黃色的玉,正如《廣韻》所說,“謬色黃,似黃金”。文獻中“諸侯望璋而謬珌”中的璋為刀(劍)鞘的上飾,珌為下飾;而此處的璗應(yīng)該是指黃金,謬為玉或者紅黃玉,都為“金之玉色”上下相配合。玉學院藏有一塊金黃皮的和田白玉子料,難能可貴。
青金與青金石。青金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古代的鉛稱為青金;二是青金石玉。青金石在古代并不稱玉,為“石之似玉者”。我想是因為青金不透明的緣故,沒有傳統(tǒng)玉石的溫潤感。從現(xiàn)代科學看,青金石既是礦物名又是玉石名。我國工藝界把此詞限定于稱呼色深藍、濃而不黑、含有白點狀方解石和少量星點狀金星黃鐵礦的優(yōu)質(zhì)青金石?!妒拧分匈澲唬骸扒嘟鹗嗳缣欤驈徒鹦忌y,光輝燦燦,若眾星麗于天也?!鼻嘟鹗糜诘V物顏料稱為佛青,經(jīng)過科學考證,我國3至4世紀的北魏壁畫、敦煌壁畫大量采用。青金石的名稱來源,個人覺得應(yīng)該是由天藍色的“青”和閃著“金”的“黃鐵礦”組合而成。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家冬宮博物館內(nèi)珍藏著一個巨大的青金石杯,體型巨大,高達兩米,質(zhì)地純正,色澤艷麗,可謂是青金石中難得的珍品。最常見的還是小塊的青金石玉雕,或是雕刻成山景,或是雕刻成花烏蟲魚,塊頭更小的則是被制作成手鐲、項鏈、玉佩等,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喜歡的玉石飾品。詞典在解釋青金時,還有一個意思是“銅礦石的一種”。那么是一種什么礦石呢?核對各種銅礦石,兩種最有可能。一是藍銅礦。這是一種礦物成分與孔雀石類似的碳酸銅礦物,天藍色,似乎顏色最像青金石,與孔雀石伴生。李時珍日:“色深如波斯青黛,打之作金聲者真?!币簿哂蟹Q為“青”與“金”的可能。藍銅礦在古代被稱為石青或碧(石之青美者),文獻中還稱之為“封石”,畢沅訓為“王豐”(石之次玉者)。二是硅孔雀石,是一種含銅的硅酸鹽礦物,顏色近似孔雀石而得名。特別是與黃鐵礦共生,有可能像青金石一樣具有“青”“金”的內(nèi)涵,同時,其英文名字是希臘語“金”和“膠”的組合,似乎也有金的內(nèi)涵。
金玉之合。2016年習主席訪問智利的時候,在當?shù)氐膱蠹埳习l(fā)表署名文章,講述了中國和智利一段鮮為人知的“金玉良緣”的故事。他寫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就是用智利金和中國玉制作而成。這一枚枚獎牌象征著中智兩國人民情同手足的緣分。”金鑲玉獎牌可以說人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獎牌上的金和銅主要來自與中國遠隔萬里的“天涯之國”——智利。習主席的這種表述方式,既有事實依據(jù),又有悠久的傳統(tǒng)背景,表達了確切的內(nèi)涵。玉作為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化,已經(jīng)成為了代表中國的、無可替代的文化元素。金代表了一種其他諸文化,而中國文化一直與其他文化息息相關(guān)、緊密結(jié)合,金玉之合成為了一個牢固的融合。金與玉結(jié)合的成語也非常之多,比如金枝玉葉、金童玉女、金風玉露、堆金積玉等等不勝枚舉。就拿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而言,不但是顛覆了百年奧運非金屬獎牌的歷史,更是中國文化融合世界的最好的象征和契機,成為了歷史上繼春秋時期“和氏璧”之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而永載史冊。
早期金鑲玉。金鑲玉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金玉之合的工藝。從出土的情況看,至少在夏代就出現(xiàn)了。比如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嵌松石銅牌,長約16.5厘米,寬8厘米至12厘米,以青銅鑄成主體框襯,整整齊齊地鑲嵌著數(shù)百片綠松石,雖歷經(jīng)三四千年仍無一松動脫落,工藝精湛。同在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嵌松石圓儀和青銅鉞頗耐人尋味。圓儀是一件單獨的璧形青銅器,青銅鉞正中也是一璧形,用綠松石鑲嵌“十”字形圖像均呈圓形分布。古人的璧形自然是天蓋的形狀,十字形圖像的數(shù)目經(jīng)過專家的考證都是法天之數(shù)。“十”字本身在甲骨文中就是天干的第一個“甲”字,寓意是十字交叉,指向東南西北,“-”為東西,“|”為南北。這兩件嵌松石銅器是《堯典》歷法體系的印證。鉞是古代君主獨享的權(quán)杖,是漢字“王”的象征,是天文歷法與王權(quán)的完美統(tǒng)一。那么,這樣重要的銅器為什么要嵌松石呢?我想一定是松石的天青色使然,特別是藍色松石,也是禮天之玉。另外,當年的青銅可是金黃色的,與藍色和綠色的松石搭配是否為天地之配呢?
琻與鈺。與璗的內(nèi)涵接近的字似乎是琻與鈺,都具有貴重的內(nèi)涵。從字面看似乎“具有玉的特征的金”或者“具有金的特征的玉”。翻閱字典,琻(jin),本義是貴重的玉,現(xiàn)在除了人名外沒有具體應(yīng)用。《史記》中介紹大禹治水時說到:“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睂W究們解釋為“鞋底防滑的金屬釘子”,本人覺得是一種與車、船和橇類同的交通工具。當然,這種交通工具用到了當時非常珍貴的金屬,那時屬于青銅時代,應(yīng)該只有青銅。鈺(yu),珍寶或者堅硬的金屬,堅金,用到了堅硬的玉內(nèi)涵。古代常見的鉛、黃金、銀等只有2-3的摩氏硬度,都不硬,銅也不太硬,只有3。當時常見的金屬中,鐵是最硬的,達到了摩氏硬度4(記得古代有鐵隕石做的劍,應(yīng)該要硬些),現(xiàn)在的鋼可以達到5.5左右。所以,不知道古代的堅金是什么金?所以“情比金堅”不算什么,“情比玉堅”才對。中文的“堅”本義是牢固的意思,玉石學上講,既要有硬度,還要有韌性,也就是包含堅硬和堅韌,剛韌兼?zhèn)涞囊馑?。當然,金屬中比鐵硬的有鈦、鉻等,但在古代是并不多見的,當然,高硬度的鐵隕石等礦石未必一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