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奎
陸象山說:“某觀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過上,直截雕出心肝?!标懴笊桨炎鸬滦辛⒂诘绬枌W之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是生命哲學,哲學(真)、宗教(善)、藝術(美)都是論道的學問,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是體,書法是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敬畏程度,具有人文價值,體現(xiàn)人文修養(yǎng)。古人云一字見心,君子小人立判,藝術作品中隱藏著藝術家的生命密碼與生命狀態(tài),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不自覺地灌注了自己的生命能量。每張作品都是作者的自畫像,從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人生的覺解程度與內(nèi)在達到的精神品格,每張作品也都在為作者的思想作傳記。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不只是娛樂和審美的對象,也不僅僅給人看一個經(jīng)驗的事物和表象,更要有一種超驗的東西在所創(chuàng)作的具體形象中體現(xiàn),具有超越的關照。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除了具備扎實的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還應該具備深刻的哲學修養(yǎng)和終極關懷的宗教體證,在深入體悟古圣先賢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進行日積月累的道德實踐,最終豁然貫通,變化氣質(zhì),接續(xù)中國文化的慧命。
修養(yǎng)心性、洗滌胸襟有兩種方式:靜處涵養(yǎng)、動處磨煉。一、靜處涵養(yǎng)。寧靜致遠,只有沉靜下來書方看得進,《大學》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一個人通過廣泛學習與自我審視,找到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和與之相應生活方式的哲學基礎,逐步建構起自己的文化哲學理論,奠定自己的倫理原則與價值基礎,成為道德自覺的主體。同時忠實于自己的價值觀,不取悅于任何人,堅持獨立的人格,保持不迎、不拒、不推、不抗的中道狀態(tài),從容、篤定、沉著、包容。二、動處磨煉。書法不只是練手,更要打開感官,在生活里磨練心性,學更多的東西,用敏銳的心去感悟、領悟和提煉。其實做什么都可以達到生命的完成與生命的內(nèi)在領悟。一念不懈,時刻關照自己的不足,感受、覺悟、提升、凈化,突破自己的習性,在紅塵中進行人格修煉。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韌性,身心越柔軟,達到的韌性越強,善待身邊的一切,卑以自牧,援心向內(nèi)求,謙下、柔和、無爭。放下自我、放下個性,離開分別對待,進入絕待的無欲地狀態(tài),體證空性、共性,在深刻領會虛無中找到終極實在,擁抱并熱愛生活。從而圓融一切個性,超越一切好壞對錯的標準,獲得一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大心,遠離一切固定標準的框框,獲得大自在。
書為心畫。大雅之書一定是稱合法性的,充滿著一種平靜、祥和、廣闊而慈悲的愛,體現(xiàn)出內(nèi)心的飽滿與富有。最好的美學標準在清靜心里面,如佛菩薩的莊嚴相好:端莊、有威儀,內(nèi)心非常寧靜,充滿著佛菩薩的那種慈悲之光,心存太和之氣,書中自然溫雅德香。好作品要讓人放松,能讓人找到自己內(nèi)心需要的快樂、美好和溫暖。在書寫過程中保持平常心,順勢隨性,筆筆生發(fā),體現(xiàn)一種完全自然的情感狀態(tài),讓胸中的諸般工夫、美好心境自然流淌出來,不人為造作安排。作品要去掉機詐之心、苦心積慮之相,不糾結、不折騰,自然歸大道,顯溫柔敦厚之意。身心剛硬與法性不相應,要心無殺伐之音,遠離炫耀、傲慢、輕狂、外馳之心,戒輕浮、張揚、毛躁、爭強斗狠、生存競爭之心。藝術不是宣泄的工具,世間書很多所謂的彰顯自我,彰顯的其實只是私欲和負能量。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弟子規(guī)》講得真好!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佛法中講一心具足十法界,我們每個人,身為人類,心卻都在六道輪回。很難想象一個藝術家,在放縱煩惱習氣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對人能有多少審美教化作用。一個藝術家首先應該從體起用,保持覺性,凈化身心,在身心抵達純凈無染的狀態(tài)下自然書寫,作品方能心手相應,漸臻上乘,達到一種飄逸、淡泊、灑脫、空靈、圓融、莊嚴、敦厚、慈悲的大美境界。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