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華
摘 要:地域文脈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fā)展動力。城市特色的形成,歸根結底取決于其城市文化的積淀和發(fā)展,因此地理特征、民俗民風、文化心理、建筑文化等地域文脈是城市特色構建的出發(fā)點與根本點。本文以南陽地域文脈為中心,深入挖掘南陽地域文脈傳承因素,找尋其對于城市特色型塑的契合點,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與實施路徑,從而為構建河南省城市特色,打破河南省“千城一面”的城市特色格局,形成河南城市特色品牌提供決策支持。
關鍵詞:地域文脈;城市特色;南陽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趨同性成為城市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風格卻近乎雷同。城市的個性正在隱退,尤其是文化個性被高樓大廈及經濟追求裹挾,淪落為附屬品。這種城市個性危機引起了學界的關注。上世紀末,亞洲建協在馬尼拉舉行會議,以“特色危機”為主題,討論城市特色的喪失問題。近年來,又一股標新立異之風席卷了國內城市建設,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筑拔地而起,引起極大爭議。這種狀況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建設遠落后于經濟發(fā)展與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城市的文化品位并未得到彰顯。當下,河南城市建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本文擬以河南南陽地域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建構為基點,探索文化傳承與城市特色契合的現實路徑,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一、南陽地域文脈資源
南陽是中原形勝之地,位于豫西南,地接鄂陜,因居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為得名。南陽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五十萬年的南召猿人時期。春秋戰(zhàn)國,南陽已是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商業(yè)發(fā)達,經濟繁榮。漢代南陽郡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漢南陽是全國三大灌區(qū)之一,以富庶著稱;東漢南陽作為陪都,名冠一時。隋唐,南陽依舊繁華,李白《南都行》云:“清歌遏流云,艷舞有余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彼卧髑?,南陽是北方通往湖廣和云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商業(yè)繁榮。今天,南陽是豫陜鄂區(qū)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及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漫長的歷史古韻為南陽提供了展示自己獨特魅力的舞臺,累積了豐厚的文化資源。
按朝代劃分,南陽文化主要體現為楚文化、漢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及近現代文化,其中楚文化、漢文化最具代表性。據《國語》《左傳》《史記》,南陽是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曾為楚之都城,是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據考古發(fā)掘,南陽地區(qū)已發(fā)現上千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器、漆器,更有楚城池、長城遺址。“從南陽楚文化的考古發(fā)現到歷史文獻的有關記載,都證明南陽一帶與楚有密切的關系……南陽楚文化遺存表現出了相對的個性,故可在河南楚文化研究中獨立成區(qū)。”南陽在楚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楚文化也是南陽寶貴的歷史遺產。南陽又是兩漢政治中心之一,漢代南陽經濟、文化的昌盛在《史記》《漢書》《后漢書》均有記述?!稘h書·地理志》云:“南陽郡,戶三十五萬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萬兩千五十一?!?張衡《南都賦》云:“于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目前,在南陽市區(qū)及周邊縣發(fā)現及發(fā)掘了數量龐大的漢墓,出土無數精美的漢畫石、玉器、金銀器。南陽是學術界公認的漢代文化研究中心,保存了豐富的漢文化資源。
從類別劃分,南陽文化資源可大致分為玉文化、水文化、藥文化、府衙文化 、名人文化等。南陽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開采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今天,獨山玉暢銷世界,深受人們喜愛,獨山玉成為南陽文化的品牌之一。南陽水資源豐富,歷史上,南陽是“舟楫之便、水運之利”的形勝之地。據《尚書·禹貢》,白河、唐河在夏商之時時代是荊州向王室交納田賦的貢道隋、唐時期,江南槽糧除利用大運河北運之外,長江中游一帶仍以漢江水運為主,經丹江與關中相通,經唐、白河而溝通中原。今天,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qū)。南陽醫(yī)藥文化是中國中醫(y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秦漢始,南陽醫(yī)藥就比較發(fā)達。中國第一部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記載365種藥材,產自南陽的就有259種。南陽是中國府衙文化的代表之一,南陽府衙建于1271年,有740多年的歷史,是保存在完整的封建府縣官署兩級衙門。南陽府衙規(guī)模龐大,是北京故宮的縮影和元明清三代建筑藝術的結晶,集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于一體。物華天寶造就了南陽地杰人靈之美譽,以百里奚、范蠡、張釋之、劉秀、張衡、張仲景、諸葛亮、范仲淹、馮友蘭、彭雪楓為代表,南陽歷史名人熠熠生輝。武侯祠、醫(yī)圣祠游客不斷,聞名中外。
此外,南陽烙畫、戲曲、文學、月季、飲食等各具特色,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如此豐富、精致的文化資源是南陽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
二、南陽城市建設現狀
上世紀八十年代,南陽市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也開啟了南陽市文化城市建設的新征程,打造宜居城市、文化城市成為南陽城建的重要目標。但目前南陽在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文化遺址保護上與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加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文化遺址維護不力。作為千年名城,南陽的歷史遺址年代久遠,數量龐大。以城池為例,漢代南陽城遺址尚存,有城垣和高臺建筑。城垣遺跡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現位于南陽市城區(qū)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高臺建筑遺跡也有二處:一為“明遠頂”,亦稱“明山”,一為“望仙臺”。這是極為珍貴的漢代城池遺產,全國己不多見,但這些遺址未得到合理的保護,受損情況嚴重,急需看管、修繕。此外,南陽城區(qū)內散布的大量漢代灰坑遺跡、冶鐵遺跡、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文化遺址,很多處于無監(jiān)管的狀態(tài)。據司冬梅的統(tǒng)計,南陽城區(qū)已拆毀的歷史遺址有良賈店、泰古車糖公司、南關小寨門、劉少奇下榻過的交通旅社,瀕臨毀滅的有南關寨墻、甘露寺、宛城驛、楊家大院、董作賓故居等,破敗不堪、急需保護的有紅廟、接官亭、南陽縣文廟、三皇廟、萬興東藥店、河大王廟、天妃廟、徐家大院、魯班廟、復興昌、鹽店、好萊塢照相館、玄妙觀石刻等。面對南陽歷史文化資源的現狀,必須走搶救與保護為主,開發(fā)與利用為輔的道路,即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其次,在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方面,南陽市在河南省乃至全國處于劣勢,這與本市的文化資源大市地位不匹配。從整體布局上,南陽市歷史文化資源沒有統(tǒng)一的機構管理,因歷史文化旅游的性質各不相同,分別隸屬不同部門,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各個遺址或景區(qū)常處于“各自為政”的分散狀態(tài),缺乏系統(tǒng)的整合,不能形成一個相互關聯、彼此映襯的資源統(tǒng)一體。以武侯祠、漢畫館、烈士陵園為例,三者近在咫尺,彼此距離不超過兩公里。但開發(fā)、利用不充分,外地游客竟不知道烈士陵園和聞名世界的漢畫館就在眼前,未將它們列入參觀對象。再如南陽四圣遺址,是實現聯合開發(fā)的極好范本,基本上處于“東西永隔如參商”的窘境。因此,完全可以整體規(guī)劃,將資源、位置、交通、食宿整合,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經濟效益。
就個案而言,南陽市在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吃老本現象嚴重,開發(fā)意識不強,資金投入不足。相當一部分文化遺跡處于未開發(fā)或半開發(fā)狀態(tài),如古城墻、十里廟、紅廟、天妃廟、城隍殿等多年失修,破損嚴重,基本處于無監(jiān)管狀態(tài)。在得到較好開發(fā)、利用的文化遺產中,在此以武侯祠為例來具體論述。武侯祠是南陽文化遺產可發(fā)、利用的典范,基本支撐起市區(qū)旅游的半壁江山,但仍有極大地發(fā)展空間。一是基礎設施陳舊,在維護的同時,更新不足,如道路的整修、公廁的建設與提升、景區(qū)休息設施配套不足等問題。二是觀念落伍,不重視品質提升。武侯祠旅游基本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以靜態(tài)觀賞,尤其是泥塑觀賞為主,忽視了游客對歷史文化的深層次感受與了解,未能借助科技實現文化與游客之間的互動交流。三是急功近利,盲目開發(fā)。當下,市區(qū)不少文化遺址景區(qū)變成了游樂場,充斥著沒有特色的小商品、紀念品、小吃和套圈、射擊等游戲項目,和集市無甚區(qū)別。這嚴重影響了文化遺址的形象,拉低了其品位。四是目光短淺,惰于開發(fā)。隸屬武侯祠景區(qū)的龍角塔原為雙塔,為南陽知府顧嘉蘅、南陽縣知縣鈕?于清咸豐四年所倡建。塔如龍生角,直插青云,故得龍角塔之美名。今只存一塔,是南陽市區(qū)內僅存的一座磚塔,是“研究清代歷史、地方志史、風水塔”的寶貴建筑。因臥龍路橫穿臥龍崗,該塔被遺棄在景區(qū)主體圍墻之外,多年來未得到合理的維護、開發(fā),實為可惜。這四點是南陽市歷史文化資源開發(fā)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此外,南陽市在文化定位、旅游形象建設及宣傳方面也需要加強。在河南省的主要歷史文化名城中,其它城市的定位很明確,如開封稱宋都、安陽稱殷墟、鄭州稱黃帝故里。南陽作為南都,卻在城市風貌建設及文化遺產開發(fā)上達不到古都的標準。
三、建設特色文化南陽的策略與路徑
鑒于南陽在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方面存在巨大的空間,因此加大對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建設文化南陽的重要措施。結合其它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設方面的經驗,建設文化南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城市風貌的整體規(guī)劃,全面布局。一方面,合理規(guī)劃區(qū)域建設,按照歷史文化遺址的分布,劃分不同城區(qū)。對沒有文化遺址或文化遺址較少的區(qū)域,其建設可以現代城市風格為主。對于歷史文化遺址富集區(qū),尤其是老城區(qū),建筑要以復古風格為主,借助現代科技,實現現代化與擬古的完美結合?!皩v史積淀豐厚、續(xù)存狀態(tài)良好、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價值的文化形態(tài)進行整體保護,積極創(chuàng)造既有現代化功能又能體現南陽文脈特色的城市風格,讓城市成為歷史、現在與未來和諧對話的載體?!?在這方面,臥龍崗城建是一個反例,教訓深刻。臥龍崗于嵩山之南發(fā)脈,綿延數百里,至南陽古城西北起紫山,繼續(xù)南下至此崗地勢而隆起,勢如龍,回旋如巢。因是諸葛亮躬耕之地、漢昭烈皇帝“三顧茅廬”處,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崗上有武侯祠、龍角塔及民間廟宇,崗下有漢畫館,是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qū)。但因開發(fā)無序,臥龍崗已遭嚴重毀損,崗南段推崗填溝,成為工業(yè)園及住宅區(qū)。崗西高樓群起,崗東為城中村,臥龍崗困于鋼筋混凝土中,與周圍環(huán)境極不協調。另一方面,每個文化遺址周圍的城市建設都在風格上要與遺址相映襯,文化遺址的開發(fā)更要如此。如南陽民主街西北段的建設,基本做到了古色古香,與府衙形成照應,讓人有身臨古代的感覺。而白河游覽區(qū)的開發(fā)則相對落后,作為歷史秀水及4A級景區(qū),基本被高樓圍困,景區(qū)內的現代建筑及設施未能展現白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
二是城市標識設置。當下,城市標識早已超越了識別環(huán)境位置的功能。“作為一種特定的視覺符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綜合和濃縮”,自身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將南陽歷史文化資源與城市標識設置融合在一起來,是提高南陽視覺形象與辨別度的重要方法。南陽城市形象標識中“楚風漢韻”、“宛都帝鄉(xiāng)”“玉都”“四圣”“南水北調”等文化因子出現率最高,這些標識濃縮了南陽歷史,彰顯了南陽城市的歷史底蘊與精神特質。將南陽城市形象標識以各種藝術形式呈現在街道建設中,會有效提高城市的美感與識別度。當然,城市入口及主干道的標識集中展現南陽主要文化資源。眾多街道標識建設不能千篇一律,要結合各自的文化資源,做到百花齊放。譬如,臥龍路標識可以三國故事及諸葛亮事跡為元素,漢畫街以漢文化,尤其是漢畫石為元素。車站南路是藥品批發(fā)零售中心,藥文化和張仲景事跡是路標設計的最佳內涵。
除了在街道標識建設外,在旅游開發(fā)中宣傳城市標識是比較流行且有效的方法,其中旅游紀念品起到重要作用。“旅游紀念品代表了游覽地的文化和自然風貌,它們能夠在其他的時空喚起旅游者對某一時間旅游行為的多重記憶。因此,旅游紀念品的要素必須包含地域特色。這些地域特色可以從旅游紀念品的題材、材質、形態(tài)、功能等方面得到體現。”南陽作為旅游大市,有豐富的旅游產品,但大部分產品地域特色不明顯。以玉文化為例,漢代玉璧、玉蟬、玉豬、玉衣其造型與文化意蘊都是獨一無二,也是眾多旅游者及玉器愛好者喜愛的玉器種類。市場上多為普通的產品,以佛像造型為主,仿漢玉的產品少,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也無法體現南陽漢玉在玉文化方面的獨特地位。
此外,加大資金投入和提升市民素質也是建設文化南陽的必要措施。城市形象建設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從綠化到交通都離不開財政支持。市民的行為舉止也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品位,南陽市文明城市,市民素質較高,但仍有一些陋習有待革除。依托南陽師院、南陽理工學院及其他院校,推行文明新風,提高市民素質,為游客創(chuàng)造一個熱情好客、文明、和諧的南陽。
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省地域文脈傳承與城市特色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6B062)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懷滿:《南陽地區(qū)歷史沿革考略》,載《前沿》,2013年第8期。
[2]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78頁。
[3]李陳廣:《南陽地區(qū)楚文化的發(fā)現與研究》,載《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
[4]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563頁。
[5]嚴可均:《全漢文》,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549頁。
[6]司冬梅:《中原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探究》,載《科技信息》,2007年第29期。
[7]張朝霞:《南陽臥龍崗龍角塔》,載《中原文物》,2007年第6期。
[8]賀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構建之思考》,載《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
[9]李方方:《城市標識設計藝術研究》,載《長安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0] 林波,王廷廷:《城市典型性特質在旅游創(chuàng)意品設計中的應用》,載《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