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我已經(jīng)為《留學》雜志寫了幾十篇卷首語,每次都拐彎末角地鼓吹本期內(nèi)容有多神奇不看你就虧了。我很敬業(yè)。
我的敬業(yè)其實跟我無關(guān)。
閱讀跟我有關(guān)。今天打算跑跑題,說說最近讀到的兩本書。
托尼.朱特正在成為閱讀圈子里的網(wǎng)紅。這位文史界的霍金逝于2010年,當年他身體漸凍,但無妨其心騖八極。朱特通過他超人一般的思慮,把二十世紀的《戰(zhàn)后歐洲史》變成了一門高山仰止的學問。
翻開他的另一本書,朱特訪談錄—《思慮20世紀》,讀過一萬種書的他最讓人動容的,是對猶太民族悲劇命運的冷酷評判。朱特一家來自猶太民族的大本營波蘭,他本人生長于“視猶太人為局外人”的英國倫敦。對于二戰(zhàn)后猶太人循著《舊約》的教條、全體西遷至死海復國的做法,朱特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這是選錯了道路跟錯了人—倉促拋棄東歐老家,冒然深入阿拉伯腹地,瞬間由受害者變?yōu)榧雍φ摺?/p>
朱特繼續(xù)思慮:為了讓這種加害合理合法,以列色國“挾大屠殺以令美國”,由美國本土猶太人出面,將二戰(zhàn)期間東歐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嫁接到戰(zhàn)后的以列色國;他們要讓朱特之外的所有人相信:如果以列色國不與周邊阿拉伯國開戰(zhàn),則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將會再次降臨。
這算是以色列國下的一盤很大的棋嗎?如果朱特的思慮是正確的,則早年間曾經(jīng)將全世界感動得稀里嘩拉的《辛德勒的名單》,就是好萊塢出品的“大屠殺道德綁架”。美國本土猶太人斯皮爾伯格,用一部溫情款款、人性爆棚的電影,再次賦予以列色國合法攻伐周邊國家的特權(quán)。
跟朱特“猶太人里的局外人”身份相似,同樣廣受閱讀圈青睞的木心,也是“中國人里的局外人”。很巧木心也有一本訪談錄—《文學回憶錄》,而且看起來他好像也讀過一萬種書、并且全都印在了腦子里。木心調(diào)動幾乎所有能留下姓名的古今中外的文學家,通過回憶他和他們天才作品之間的親密接觸,幫著正在局內(nèi)掙扎的中國人,系統(tǒng)思慮了一下20世紀。
當然也包括大屠殺。
木心逝于2011年,比朱特在這個世界上多呆了一年。
扯得有點遠,閱讀跟辦雜志其實是有關(guān)系的,這些年你讀到的,是我的心。
《留學》雜志的讀者朋友,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