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桃源幼兒園 陳 韞 鄭小青
融入童話元素的戶外游戲場設計實例
杭州市桃源幼兒園 陳 韞 鄭小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jié)交替時要堅持。目前幼兒園存在戶外環(huán)境缺乏情境性、游戲活動缺乏趣味性、氛圍創(chuàng)設缺乏人文性等問題,由此我們提出了變革幼兒園戶外場地的新構思,充分挖掘童話中人物、情節(jié)、場景和法寶四個元素,形成了四大類型的戶外童話游戲場,讓童話與游戲牽手,用童話為孩子開啟嶄新的戶外游戲世界。
1.目標指向。以數(shù)學、科學領域中的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主題探究體驗構建知識經(jīng)驗,幫助幼兒保持良好的探究欲望,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
2.童話與游戲契合點:童話場景。童話場景一般有森林、大海、城市、鄉(xiāng)村、城堡、仙境等,有的場景是現(xiàn)實存在的,有些場景是虛構想象的。如孩子們在游戲時將戲水池想象成海洋,將沙池想象為藏寶之地,將大型玩具想象為城堡。
3.場地特點。所選的場地環(huán)境與童話中的場景有高度相似之處,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欲望,沙池、水池是場景類童話游戲場建構的首選。
4.材料選取。場景類童話游戲場中的材料會誘發(fā)動手的沖動,將其運用到探究類游戲場中,孩子們可以玩出不同花樣,在玩中體驗科學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科學原理。
案例1:“猴子撈月”戶外童話游戲場
童話與游戲的契合點:在水中撈物是孩子熱衷的一項活動,本游戲場的設計截取猴子撈月中“撈”這一有趣的動作,將“撈月”替換成游戲中用網(wǎng)兜撈水中的球。
場景:20平方米的戲水池,用輪胎和梯子搭建水上平臺,在戲水池旁邊的樹上布置“猴子撈月”的場景。
材料:捕撈工具(網(wǎng)兜、紙簍、磁鐵魚竿、S釣魚竿),打撈物(彩色海洋球、仿真水生動物),輔助物(輪胎、梯子、大型建構玩具)。
游戲參考:(1)數(shù)學類游戲(按數(shù)字撈月,按數(shù)字撈魚,按顏色標記分類,按顏色和數(shù)量分類等);(2)科學類游戲(浮力游戲、磁力游戲等);(3)動作類游戲(打撈游戲、垂釣游戲、過橋游戲等)。
1.目標指向。以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為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造幼兒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巧,形成關心、尊重他人的品質(zhì)。
2.童話與游戲契合點:童話人物。童話中的人物被賦予了善良、正義、勇敢的特質(zhì),能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使其獲得積極發(fā)展的驅動力。用童話人物的行為和性格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性格,這是童話人物與社會領域發(fā)展目標的契合點。
3.場地特點。童話中的人物往往出現(xiàn)在森林、海洋、城堡、農(nóng)莊等地。于是,我們選擇相對比較安靜,有圍合感和歸屬感的場地,例如小木屋、帳篷、灌木叢,等等。
4.材料選取。偏向人物經(jīng)典外形特征與代表性行為,便于幼兒對童話人物行為進行模仿與想象。例如小紅帽童話游戲場中,紅帽子、做點心的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2:“小紅帽”戶外童話游戲場
童話與游戲的契合點:可愛、善良的小紅帽形象,以及小紅帽和外婆間濃濃的親情,與幼兒社會交往類游戲中表現(xiàn)的真誠、善良品質(zhì)相契合。“小紅帽”在送點心的角色經(jīng)歷中,體驗真善美的情感。
場景:設置小紅帽的家,在游戲場中放置小紅帽、大灰狼、獵人形象;在一條隱蔽的小道上布置小紅帽遇到大灰狼的驚險場景。
材料:紅色兒童帽若干頂;在林間小路上用皮筋拉起錯綜復雜的折線,掛上小鈴鐺,營造路遇大灰狼的驚險。另外,準備廢舊鍋鏟,石頭堆砌的灶臺,廚房果蔬邊角料以及石頭、磚塊、木棍、樹枝等。
游戲參考:(1)角色扮演類(扮演小紅帽、大灰狼、獵人等角色開展游戲);(2)模擬生活類(利用家的環(huán)境,開展廚房生活模擬游戲);(3)體能類(小心越過各類障礙,完成挑戰(zhàn)任務)。
1.目標指向。主要從幼兒動作發(fā)展角度出發(fā),通過走、跑、跳、攀爬、懸掛等肢體動作的練習,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促進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活,達到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練習目的。
2.童話與游戲契合點:童話情節(jié)。童話情節(jié)變化起伏、趣味橫生,吸引孩子去傾聽,去閱讀,去幻想。童話中挑戰(zhàn)、懸念、滑稽的情節(jié)是孩子最感興趣、最易模仿和理解的,所以我們將此類童話情節(jié)作為開發(fā)游戲的契合點。我們的運動體能類活動傾向于挑戰(zhàn)幼兒的耐力、堅持性等。用童話中的情節(jié)貫穿運動體能類的游戲設計,更加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3.場地特點。由于體能類游戲涉及奔跑、跳躍等大肌肉動作群的發(fā)展,場地相對比較寬敞,材質(zhì)以塑膠、草地為主,保證孩子游戲的安全性。在場地的布置上以流線型為主,符合故事情節(jié)的線性發(fā)展特點。同時,也是體能類活動中“闖關”常用的布置形式。
4.材料選取。對于情節(jié)比較單一、具象的故事,可以選取童話中較為有趣、突出的言行作為材料提供的線索;情節(jié)相對復雜的故事,我們采用“闖關”或借助挑戰(zhàn)道具來保證游戲的連貫性和遞進性。
案例3:“綠野仙蹤”戶外童話游戲場
童話與游戲的契合點:《綠野仙蹤》故事情節(jié)曲折驚險,暗藏挑戰(zhàn)與懸念,與幼兒園戶外健康類游戲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將枯燥的肢體動作與生動的童話情節(jié)結合,游戲中有童話,童話中有游戲。
場景:平坦的塑膠場地、草地、灌木叢,翡翠城(大型玩具改造而成),固定器械群(集合了攀爬、懸掛、平衡等功能),童話中的形象:多蘿西、獅子、稻草人、鐵皮人。
材料:能量環(huán)(彩色發(fā)圈)、木梯、輪胎、木板、軟墊、木桌等。
游戲參考:(1)第一層次,單一固定項目闖關,遇到一位童話中的人物,獲取一個能量環(huán)。(2)第二層次,多個固定項目任意組合闖關,遇到多位童話中的人物,獲取多個能量環(huán)。(3)第三層次,自由搭建木梯、輪胎和桌椅等低結構運動器材,組合成難度較低的新路線,自主分配能量環(huán),組合闖關。(4)第四層次,自由搭建木梯、輪胎和桌椅等低結構運動器材,連通各個童話人物,組合成較高難度的新路線,自主分配能量環(huán),自主組合闖關。
1.目標指向。以童話中的審美體驗為主要內(nèi)容,引導幼兒感受環(huán)境中的藝術美,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增強幼兒自我表達的信心。
2.童話與游戲契合點:童話法寶。童話中的超能力非常吸引幼兒,那些超能力來自于各類法寶,比如《神筆馬良》中的神筆,《阿拉丁神燈》中的神燈,《小魔仙》里的魔法棒,等等。這些法寶正如孩子們游戲時的玩具,變化多端。
3.場地特點。根據(jù)法寶的特點,選擇利于發(fā)揮法寶特質(zhì)的開放性、散點狀場地,例如地面、涂鴉墻是神筆發(fā)揮魔力的地方,舞臺、森林是魔法棒發(fā)揮威力的地方。
4.材料選取。以各類法寶為主,圍繞同一類型的法寶建構多種相似物,在游戲中探究各種相似物的使用方法、效果。
案例4:“神筆馬良”童話游戲場
童話與游戲的契合點:馬良的神筆具有超能力,孩子們對這支神筆非常向往。將神筆作為該游戲場建構的一個切合點,提供豐富的作畫工具與各種質(zhì)地的場地,讓孩子體驗不同作畫工具帶來的不一樣的美術效果。
場景:平坦的水泥地,戶外涂鴉墻,沙池,石頭堆,林蔭小道,美術陽光房。
材料:筆類(彩色粉筆、海綿筆、地書筆、毛筆、顏料筆、水槍等),輔助材料(顏料、油桶、畫布、畫紙)。
游戲參考:墻面作畫“快樂粉刷匠”,布面作畫“彩色的瀑布”,地面作畫“大師的畫”。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14SC01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