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華
清明前后,正是人們出門踏青、春游的大好時節(jié),同時也總會有不少應(yīng)時美味令我們懷念。特別是中醫(yī)更加講究飲食養(yǎng)生,提倡多吃時令菜,盡量別吃反季節(jié)菜。所以,我們在外出踏青、春游的時候,不妨讓舌頭也跟隨著我們的腳步去嘗嘗春天的鮮嫩滋味——
喝一杯“明前茶”
時下,正是春茶上市的時候,也是品嘗“明前茶”的大好季節(jié)。所以,對茶葉來說,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線,“明前茶”與“明后茶”的區(qū)別是很大的。“明前金,明后銀”,意思就是說過了清明節(jié),茶葉的品質(zhì)和價格就下降了。
懂得些茶葉的人都知道,在江南茶區(qū),由于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通常茶樹在“春分”時才開始萌芽,在“清明”前開始采茶。由于發(fā)芽數(shù)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chǎn)量很少。通常一個非常嫻熟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半斤鮮葉。而4斤鮮葉才做1斤干茶。最后再經(jīng)過篩選、精制。經(jīng)過驗證,每斤干茶,其芽頭通常在6萬個以上。物以稀為貴,這樣一來“明前茶”的價值就體現(xiàn)出來了。
而這一時期的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特別豐富,水浸出物含量高,葉綠素含量也高,尤其是葉綠素A含量較高,因此制成的綠茶色澤綠潤,沖泡后根根直立,煞是好看,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再者,氨基酸的含量相對后期的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揮發(fā)性成分含量較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使得茶葉入口香濃而味醇。
另外,清明前氣溫較低,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nóng)藥,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zhì)最佳的。所以,眾多高檔名優(yōu)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等等,均采制春茶前期,尤其是明前采制的茶葉,更是名優(yōu)茶中的極品,成為茶友們推崇的“寵兒”。
炒一碟清明螺
在嶺南一帶,民間流傳著“清明螺,賽肥鵝”的俚語。每年一到清明時節(jié),人們就會念叨著這句話嚷嚷著要去吃田螺。因為,這個時候的田螺,剛由冬眠中醒過來,少泥腥氣,趁著還沒產(chǎn)子,清明田螺長得又青又大,味美體壯,正如古詩所說的一樣:“一味田螺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p>
田螺又叫螺螄,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溝里。田螺個體不大,肉不多,其真正的肌肉只是螺口伸出來的頭和足,因此在吃田螺時,我們只吃其肉,棄五臟而不吃。
螺肉不僅肥美豐腴,清爽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據(jù)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質(zhì)10.7克,脂肪1.2克,鈣214毫克,磷345毫克,還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核黃素等。此外,螺肉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我國的不少醫(yī)書上都說它味甘咸,性寒,有清熱、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痔瘡、黃疸和尿閉等疾病。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家鄉(xiāng)的食物》中就這樣寫道:“我們家鄉(xiāng)清明吃螺螄,謂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螄,分給孩子,一人半碗,由他們自己用竹簽挑著吃?!?/p>
作為常見的家庭菜肴,炒螺的做法十分簡單。先從市場上挑選大小適中的田螺,買回后用清水養(yǎng)兩三天,每天換水兩次,待它吐盡腹中污物,就可以開始食用了。炒螺時先將螺篤(尖)打爛,再加上辣椒、豆豉、蒜蓉、香料和油鹽一起炒熟,端上桌便是一碗香味撲鼻、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了。
吃一頓新春筍
清明四月天,春雨細綿綿,正是春筍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的大好時節(jié)。每年立春之后,氣溫漸暖,春筍旺發(fā),因其肉質(zhì)鮮嫩,潔白如玉,清香純正,營養(yǎng)豐富,在宴席上常常被人們配肉類烹炒,并作為山珍佳肴。因此,一到春筍上市之際,人們無不大快朵頤,陶醉在腌鮮筍、肉烤筍、油燜筍、竹筍黃魚湯等美食的享受之中。據(jù)說,唐太宗很喜歡吃筍,每逢春筍上市,總要召集群臣吃筍,謂之“筍宴”,他還用筍來象征國事昌盛,也用筍來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輩出,猶如“雨后春筍”。
人們喜愛吃竹筍的理由,除了味道清淡鮮嫩外,還因為竹筍的營養(yǎng)很豐富。竹筍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能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fā)酵、有助消化和排泄,所以常食春筍對單純性肥胖者大有益處。中醫(yī)就認為,竹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
在嶺南一帶,人們通常把春筍美譽為春天的“菜王”。它的食用方法很多,炒、燒、煮、煨、燉等均可,皆成佳肴??扇澘伤?,可湯可菜,做法不同,風(fēng)味各異。即使是一支大的竹筍,因其各個部位鮮嫩程度不同,我們?nèi)绨阉謾n食用的話,也是各具特色的。如嫩頭可用來炒食,或作為肉丸、餡心的配料;中部可切成筍片,炒、燒或作為菜肴的配料;根部質(zhì)地較老,可供煮、煨以及與肉類、禽類一起熬湯,還可放在壇子中經(jīng)發(fā)酵制成霉筍,等到日后用來燉食,也別有風(fēng)味。
另外,在我國各地的地方菜肴中,竹筍也占有一席之地,如江蘇的“如意春筍”、浙江的“南肉春筍”、四川的“干燒筍”、上海的“筍腌鮮”、“拌雙筍”、福建的“雞茸金絲筍”等等,都是風(fēng)格清新、鮮美無比的佳肴,深受人們的喜愛。
夾一筷蒸刀魚
“春潮迷霧出刀魚”是一句流傳在江南一帶的農(nóng)諺。意思是說,清明節(jié)前后,正是食用刀魚的最佳時節(jié),這個時候的刀魚肉質(zhì)細嫩爽滑,魚刺入口即化。過了清明,刀魚的骨頭發(fā)硬了,就失去其絕美的滋味,價格也會相應(yīng)降低。正如人們常說的一樣:“清明前細骨軟如棉,清明后細骨硬如針?!?/p>
刀魚,又名刀鱭、毛花魚、鳳尾魚,與鰣魚、河豚和鮰魚一起,被人們譽為“長江四鮮”。每當(dāng)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后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扒迕鳌焙?,刀魚肉質(zhì)變老,俗稱“老刀”。刀魚體形狹長側(cè)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zhì)細嫩,肥而不膩,兼有微香,但多細毛狀骨刺。
刀魚不僅肉質(zhì)細嫩,味極鮮美,而且營養(yǎng)也十分豐富,每百克含脂肪16.88克,蛋白質(zhì)14克,磷191毫克,腴而不膩。早春入江的刀魚,魚體豐腴肥嫩,清洗不用刮鱗,因為魚鱗中含有大量脂肪,經(jīng)蒸煮會自動融化,變?yōu)橐粚忧辶恋挠汀3缘臅r候輕輕吮吸,魚肉便能脫離細骨,清香爽口,回味不盡。
煮一鍋薺菜粥
在嶺南一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陽春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币馑季褪钦f,清明節(jié)前后,薺菜莖葉鮮嫩,是一種宜吃的時令蔬菜,勝過吃什么靈丹妙藥。
薺菜,又名護生草、雞心菜、凈腸草,在路邊或野地里隨處可見。南宋大詩人陸游對它情有獨鐘,吟詩稱贊:“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鄙踔琳f自己曾“春來薺香忽忘歸”。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曾作畫題詩云:“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痹娙颂K軾對薺菜也非常推崇,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君若知其味,則陸八珍皆可鄙厭也?!?/p>
薺菜不僅是營養(yǎng)豐富的美味食品,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民間除了流傳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的諺語外,還流傳著“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梢娝j菜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里,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jīng),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春暖花開之際,正是采摘薺菜的好時節(jié)。在我國民間,古時有用薺菜預(yù)防春瘟的習(xí)俗,現(xiàn)在有些地方還有“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習(xí)俗,或在薺菜花盛開之時,采摘薺菜花佩帶,以驅(qū)瘟祛疾。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不愧是一味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