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玲, 劉 偉, 紀彩娜
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療術治療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療效觀察
李俊玲1, 劉 偉1, 紀彩娜2
(1.青島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 山東 青島 266042;2.青島市腫瘤醫(yī)院口腔科 山東 青島 266042)
目的:探討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療術治療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近期療效,為牙科乳牙根管治療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筆者科室接受治療的145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75例,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實驗組:70例,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近期效果及疼痛發(fā)生率。結(jié)果:兩組疼痛率比較,實驗組(49.33%)與對照組(64.29%)存在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成功率(93.33% vs 77.14%)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實驗組(5.7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2.8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采用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療術治療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能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近期內(nèi)疼痛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療術;近期效果;疼痛率
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是兒童最常見的乳牙疾病,也是導致乳牙早失的關鍵,乳牙早失會影響牙列完整、乳恒牙正常功能發(fā)揮情況。及早進行乳牙疾病治療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1]。近些年,隨著現(xiàn)代牙體保護技術和兒童口腔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使用根管治療乳牙病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及肯定。由于常規(guī)治療方法極易復雜,加之兒童年齡較小,對口腔醫(yī)生一直有一種恐懼心理,因此,難以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就是把根管預備、清洗消毒及填充在一次治療中完成,目的為減少患兒看口腔科的次數(shù),提高臨床治療效率。2015年4月-2016年4月,筆者科室對145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兒分別使用常規(guī)根管治療和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療術,探討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科室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乳牙牙髓病、急性根尖周炎未伴有間隙感染、有竇道或無竇道慢性根牙尖周炎,采用X線片檢查根分叉區(qū)及根尖區(qū)密度減低,根吸收并未大于根長1/3,均處在牙根穩(wěn)定時期。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實驗組: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為(9.1±1.7)歲;對照組: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為(8.8±2.1)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為獲取患者家屬的同意,術前要向患兒家長講解、交代治療過程中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并與患者創(chuàng)建良好的關系。兩組患者中敏感患牙在操作前采用碧蘭局部麻醉后實施治療,根管充填24h開始進行1周的隨訪,并詳細記錄患牙疼痛情況。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根管治療,牙齒根管預備完成后,對其封藥觀察2周,復診并未出現(xiàn)其他合并癥。采用Vitapex糊劑充填根管,完成牙體填充操作。若復診時出現(xiàn)可疑癥狀,務必更換藥物直至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癥狀,隨之用Vitapex糊劑充填根管,完成整個填充操作。沒有明顯不良反應者去除暫時封物、根充,若存在癥狀者重封根管消毒藥物;實驗組實施一次性根管治療,所有患牙去齲后,進行常規(guī)開髓、揭頂拔髓后,在30#、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中進行反復沖洗、消毒。使用消毒紙吸干根管,隨之把Vitapex糊劑輸送器插進根管,緩慢抽提注射器,糊劑注滿整個根管并去除多余糊劑,以玻璃離子墊底后完成整個填充操作,術后采用X線片拍攝患牙治療效果。
1.3 臨床評價標準:①成功:患者無自覺癥狀和叩痛,咀嚼功能恢復正常。采用X線片檢查顯示根尖周圍投射區(qū)域消失或縮小,牙周間隙處于正常狀態(tài),硬骨板完整;②失?。捍嬖谧杂X癥狀,出現(xiàn)叩痛或不適癥狀,且有新生竇道或原有竇道未閉合,咀嚼功能較差,X線片顯示原有投射區(qū)域并未改變或擴大。
采用視覺模擬標準(VAS)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疼痛情況:①無疼痛:患兒自覺和臨床檢查并未出現(xiàn)不適癥狀;②輕度疼痛:患兒出現(xiàn)叩診、咬診等不適癥狀或輕微疼痛,無需給予相應處理;③中度疼痛:存在捫診和咬診疼痛,但處于可耐受狀態(tài),只需給予藥物治療或降低咬合即可減輕;④重度疼痛:患兒存在嚴重的捫診疼痛,無法咬合,疼痛處于不能耐受狀態(tài),必須服用藥物控制,或由于疼痛、腫脹接受急診處理[2]。疼痛發(fā)生率=(輕度+中度+重度)疼痛病例/總例數(shù)×100%。同時,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頭昏、腫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展開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用χ2檢驗,如果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隨訪1年后臨床療效對比:實驗組1年后治療成功率為93.33%,對照組為77.14%,組間對比有顯著性差異(χ2=6.412,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1年后療效比較 (例, %)
2.2 兩組術后近期內(nèi)疼痛情況比較:實驗組術后近期內(nèi)疼痛發(fā)生率為49.33%,對照組為64.29%,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71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術后近期疼痛發(fā)生率比較 (例,%)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實驗組過敏、腫脹發(fā)生例數(shù)均為1例,頭昏者1例;對照組頭昏7例、過敏5例及腫脹5例。實驗組(7.1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2.86%),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9.026,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例,%)
眾所周知,乳牙在口內(nèi)存留的時間為5~10年,這個階段是兒童咀嚼器官發(fā)展的關鍵期,其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兒全身發(fā)育情況[3]。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見及多發(fā)病癥,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如果長期無法愈合,不僅會破壞根尖周圍軟硬組織,也會作為感染病灶引起其他不良反應。傳統(tǒng)理念認為乳牙會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而更換,因此,部分人會忽視對乳牙的治療,且乳牙點與恒壓齲蝕解剖特點相比較,乳牙齲蝕具有患病率高、發(fā)病早、發(fā)展速度快等特點,導致患兒常出現(xiàn)劇烈疼痛、根分叉處牙齦反復腫脹等,嚴重者甚至需要拔掉患牙[4]。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影響患兒咀嚼、消化功能,甚至影響患者頜面部發(fā)育,因此,對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兒進行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隨著口腔知識和根管治療技術的發(fā)展,根管治療已成為保存感染乳牙最常用的手段。根管治療方法是去除根管內(nèi)的感染物質(zhì),并對根管實施預備和消毒處理,采用可吸收無刺激性材料充填根管,促進根尖組織愈合,達到維持乳牙功能、消除臨床癥狀的目的[5]。根管充填作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充填材料要具有以下性能:①并未刺激尖周組織;②極易導入根管,若有必要容易去除;③不會使牙齒變色;④對臨近恒牙胚并未危害,且并未影響繼承恒牙萌出[6]。因患兒年齡較小,自身耐受能力、配合積極性差,常規(guī)根管治療難以有效實施。因此,設計、開發(fā)一種簡潔、高效及操作方便的根充方法,一直是臨床牙醫(yī)重點關注的問題。一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術的關鍵在于手術過程中要嚴格防控感染,避免把根管內(nèi)容易感染的物質(zhì)帶入根尖周組織。大量研究實踐指出,根管治療術采用特殊器械消除髓室及根管內(nèi)的感染物質(zhì),通過根管預備、消毒及填充三個步驟切斷其感染路徑,促進已出現(xiàn)根尖周病變愈合。有學者研究指出,根管填充后極易出現(xiàn)腫脹、疼痛等不良反應,其發(fā)生率為8%~31%[7]。與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相比,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療術具有操作簡單、復診次數(shù)少、無需配備特殊器材等特征,使患兒容易配合,大大提升了治療成功率[8]。同時,這種治療方法能避免根管預備中對根尖部的感染,并減少對根尖的刺激,促使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相應的治療,獲取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
本實驗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和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對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兒進行治療,實驗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5.71%)與對照組(24.29%)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成功率分別為93.33%、77.14%,實驗組(49.33%)近期內(nèi)術后疼痛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64.2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知,對兒童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完成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填充,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并降低不良反應及疼痛發(fā)生率[9]。必須注意,臨床治療過程中,臨床醫(yī)生必需考慮到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例如:兒童自我感知能力低、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因此,必須全面了解患兒病史、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以此判斷患兒能否完全配合治療及達到的治療效果,綜合分析后選擇恰當、合理的治療方法。有文獻研究表明,術后疼痛發(fā)生率與操作手法、所用器械、充填材料等存在密切關系[10]。此時,必須嚴格把握患兒患牙情況,嚴格實施根管清理、消毒、三維填充,以此降低根管填充術后疼痛發(fā)生率。同時,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療術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預備根管時,選用的機器不可超過根尖孔,防止激惹或損傷根尖周圍組織;②根管充填必須嚴密,避免藥物超過根尖孔范圍;③無法把根管內(nèi)的污物、細菌等推出根尖孔,防止誘發(fā)根尖周組織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兒給予一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療效顯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降低疼痛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方法。
[1]周慈瑤.一次性根管治療乳牙急性牙髓炎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40(31):172-172.
[2]盧莉莉.乳牙一次性與多次性根管治療效果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25(12):1640-1641.
[3]王繼法.一次法根管治療乳牙牙髓根尖周病98例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9(10):71-71.
[4]于艷芬.乳牙根管治療失敗的原因及再治療臨床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33(25):3362-3363.
[5]王梅生,唐杰.一次性根管治療乳牙竇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6,37(6):1471-1472.
[6]胡衡.乳牙根管治療中采用一次性和二次性手術對于術后近期疼痛的效果比較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41(36):38-39.
[7]李艷娥.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術后近期內(nèi)疼痛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5):119-119.
[8]韓曉華,杜雨蓮.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的臨床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9):986-988.
[9]張環(huán).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術后近期內(nèi)疼痛情況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5(8):76-77.
[10]韓曉華.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療術后疼痛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2(25):2822-2823.
編輯/李陽利
·告作者和讀者·
為體現(xiàn)媒體的時效性,加快稿件處理速度,縮短編審周期,便于作者和編輯部的溝通與聯(lián)系,歡迎網(wǎng)上投稿。投稿信箱:zgmryx@163.com。投稿時請寄稿件審理費10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詳細聯(lián)系方式(包括詳細通訊地址和手機號碼)。
本刊編輯部
Eff i cacy of one-time Ruyagen Root Ca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nd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LI Jun-ling1,LIU Wei1,JI Cai-na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ingdao Central Hospital,Qingdao 266042, Shandong, China;2.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Qingdao Cancer Hospital, Qingdao 266042,Shandong,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pain of primary root canal therapy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nd periapical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root canal therapy of dental deciduous teeth. Methods 145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7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n = 7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50.67%, 93.33% ) and control group Pain ratios ( 64.29% ),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 77.14% ) was signif i 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5.71%_was signif 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22.86%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 ). conclusion The use of disposable dental root ca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nd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incidence of short-term pain in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nd periapical diseases; one-time root canal therapy; recent effects; pain ratios
R788+.3
A
1008-6455(2017)05-0060-03
2017-02-14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