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銀器上的墨書題記(下)

2017-06-05 09:30:51韓建武
收藏家 2017年5期
關鍵詞:蓋碗素面金銀器

□ 韓建武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銀器上的墨書題記(下)

□ 韓建武

三、反映唐代衡制

何家村窖藏金銀器中墨書最多的是標明自身重量,共63件,另外還有2件金盆傳原有墨書。

序名 稱尺寸重墨書內容折合一兩號(厘米)(克)約等于克1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1、口徑19646十五兩43.1 2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8、口徑18.8615十五兩一分40.3 3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2、口徑18.5589十四兩半40.6 4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9、口徑19.9579十五兩38.6 5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9、口徑18.7555十三兩三分40.4 6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1、口徑18.9620十五兩一分40.7 7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6、口徑19.1604十五兩40.3 8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8、口徑19580十四兩半軟40 9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9、口徑19625十五兩強41.7 10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4、口徑18.4520十三兩軟40 11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口徑19.3615十四兩三分41.7 12素面折腹大銀碗高8.3、口徑19.9612十五兩一分40.1 13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7、口徑18.9613十五兩一分40.2 14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7、口徑18.6623十五兩一分40.9 15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5、口徑18.6十一兩一分強16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3、口徑18.4十四兩三分17素面折腹大銀碗高7.5、口徑18.4584十四兩半40.3 18素面折腹銀碗高7.6、口徑16.8491十二兩一分40.1 19素面折腹銀碗高7.5、口徑16.9503十二兩半40.2 20素面折腹銀碗高7.8、口徑17496十二兩41.3 21素面折腹銀碗高7.7、口徑19651十五兩半軟少42 22素面折腹銀碗高7.7、口徑19630十五兩半40.6 23素面折腹銀碗高8、口徑19.7618十五兩三分39.2 24素面折腹銀碗高7.8、口徑18.8640十五兩三分40.6 25素面折腹銀碗高7.9、口徑19.5610十四兩三分強41.4 26素面折腹銀碗高7.7、口徑19650十五兩半強41.9 27素面折腹銀碗高6.7、口徑16.1343□八兩一分28素面折腹銀碗高6.4、口徑16.3318七兩三分41 29素面折腹銀碗高6.4、口徑16.6322□七兩三□分30素面折腹銀碗高6.5、口徑15.9312七兩半41.6 31素面折腹銀碗高6.7、口徑16.1322八兩□32素面折腹銀碗高7.8、口徑15.7318七兩三分41 33素面折腹銀碗高6.4、口徑16320八兩40 34素面折腹銀碗高6.7、口徑15.8359九兩39.9 35素面折腹銀碗高6.3、口徑15.9334八兩一分40.5 36素面折腹銀碗高6.4、口徑16.1355八兩半41.8 37素面折腹銀碗高6.7、口徑16345八兩二分40.6 38素面折腹銀碗高6.1、口徑16.2296□兩半39素面折腹銀碗高6.7、口徑16354八兩三□分40.5 40素面折腹銀碗高6、口徑16.9389十兩38.9 41素面折腹銀碗高7.6、口徑17504十二兩一分41.1 42素面折腹銀碗高6.6、口徑17.2457十一兩強41.5 43素面淺腹銀盤高4.5、口徑20.1551十二兩三分43.2 44素面提梁銀蓋罐上高12、底徑5.6、387蓋面墨書“九兩”;43口徑6.7內底墨書不可識45素面折沿銀盤高1.8、口徑18.6266內底墨書兩行,不清碗內底、蓋內墨書分46鎏金折技花紋銀蓋碗高11.9、口徑21.81380別為:“二斤一兩并41.8蓋”、“二斤一兩并底”蓋內、碗內底墨書分47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高11.7、口徑211220別為:“卅兩并底”、40.7“卅兩并蓋”

蓋內墨書:“三斤二48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高11.8、口徑21.61421兩并底”,碗內底墨書:41.8“二斤二兩并蓋”49素面提梁銀鍋高4.2、口徑12.5168四兩一分39.5 50鎏金鴻雁銜綬紋銀匜高9.4、口徑20.4865廿一兩41.2 51鎏金鴻雁紋銀匜高9.2、口徑19.9806廿兩40.3 52素面雙耳提梁銀鍋高7.1、口徑19.2740一斤二兩半40 53素面雙耳提梁銀鍋高7.3、口徑21.2700一斤一兩半40 54五足鏤空銀熏爐高30.5、最大徑4100三層五斤半46.6 21.5 55素面銀蓋罐高7.5、口徑8.4429十兩一分41.9 56素面長柄三足銀鐺高7.6、通長28.5519十二兩43.3 57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8、口徑2.3549圈足原有墨書:“十三40.7兩半”58素面帶把杯高9.7、口徑9.1391底外壁殘留墨書:“九□□分”59素面帶把杯高9.9、口徑9395九兩□分60素面金盒高3.7、口徑8.2259六兩一分41.4 61素面金碗高6.5、口徑15.1550十二兩半44 62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6、口徑13.5391九兩三分40.1 63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5、口徑13.7392九兩半41.3 64素面金盆高6.7、口徑242075傳原有墨書四斤半65素面金盆高6.7、口徑24傳原有墨書四斤半

以上器物墨書大體應該是同時標重,但可能非同一稱量者和同一書寫者(圖26、圖27)。重量單位為“斤”、“兩”、“分”,沒有“錢”,超過十六兩者,有的以“斤”為基本單位,有的仍以“兩”為單位,如小簇花紋銀蓋碗(圖28),碗蓋及底內分別墨書“卅兩并底”,“卅兩并蓋”,以“兩”為基本單位,或許和蓋捉手內沿鏨文“卅兩一分”和底足內沿鏨文“卅兩三分”相對應。圈足與環(huán)狀捉手均與器物焊接,蓋較之碗稍大,“卅兩一分” “卅兩三分”的字樣說明器蓋與碗不是一套,應該有另外一套與之相匹配。而折枝花紋銀蓋碗(圖29)則標為“二斤一兩并底”、“二斤一兩并蓋”。在以“兩”、“分”為基本單位時也有此現(xiàn)象,有標為“八兩二分”,也有標為“八兩半”,可能反映了稱量者使用不同的衡器或者手寫者書寫習慣的不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折枝花紋銀蓋碗圈足內沿鏨刻一“進”字?!斑M”即進奉之意,表明此碗非中央官府所作,應是地方官府向皇帝進奉的物品。目前已知考古發(fā)現(xiàn)帶銘刻的唐代金銀器,絕大多數(shù)為中晚唐作品,銘刻主要包括制作年代、器物名稱、數(shù)量、重量、制造機構等方面內容。以上兩件蓋碗從紋飾分析,大體屬德宗朝器物。此碗上刻銘也說明了此點,而恰好進奉之風在德宗時達到極盛。

圖26 鴛鴦蓮瓣紋金碗

圖27 素面雙耳提梁銀鍋

圖30 素面提梁銀罐

除前面提到的“五兩朝”銀鋌上墨書及銀盒內釵釧外,何家村金銀器上標重多為單個器物,但如器物帶蓋等附件,則在蓋內、器內均有書寫,素面提梁銀蓋罐(圖30)蓋內標明“九兩”,罐內底也有墨書標明,此小罐較深,罐底極難書寫,這說明當時管理者是十分認真的。除了金盒、銀藥盒等盛藥物者,因器內底不方便標注,鮮有例外。銀熏爐(圖31)因難以找尋書寫地方,故寫在中間,但明確是“三層五斤半”。但另外大量的金銀器上未標重無墨書現(xiàn)象,又令人費解。實物標重上有“軟”、“軟少”、“強”這樣的描述(圖32~圖37),說明當時測量者盡力追求精確,這在一些器物上能得到確認,如“十二兩一分”者實測得491克,“十二兩半”者實測重503克。但是也有大量不相符合者,如“十五兩半軟少”者實測重651克,“十五兩半強”者實測重650克。同樣標明“十五兩”者,重量分別為646克、579克、604克,相差殊甚。標明“十二兩”者和標明“十二兩一分”者分別重496克和491克,前者比后者還重。雖都在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但還是增添了唐代衡制的復雜性⑦。

還有一些墨書題記明顯屬筆誤,如寶相花紋銀蓋碗(圖38),蓋面標明“三斤二兩并底”,依唐代衡制推定,應是“二斤二兩并底”。

根據(jù)以上器物,總的來說,唐代一兩最大為46.6克,最小為38.6克,銀餅更有折合一兩為46.7克,而以40~43之間為最多,這就是唐代衡制的基本狀況。

圖28 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圖29 .1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

圖29 .2 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碗底鏨文

四、反映器物的來源與用途

何家村窖藏器物組成復雜、多元,有未完成品,有地方進奉的器物,有諸國珍寶、諸國錢幣,有大量中央官府作坊生產的金銀器,有明確屬官府收交上來的庸調銀等。經(jīng)過初步分析,窖藏的所有者應是皇室,具體管理者是“中尚署”。⑧

何家村有兩件墨書器物值得注意,一件是素面金銚(圖39),高5、口徑14.5~14.9厘米,重683克,柄殘斷,從金銚內壁殘留的遺跡看,金銚曾被長期使用,這和何家村大量未使用過,甚至未完成品相比,值得注意。金銚內底有三行墨書題記:“舊涇用,十七兩,暖藥。”題記的內容涉及三方面,金銚的使用者,原來是“涇”,金銚的重量為十七兩,金銚的用途是暖藥,即溫藥。有專家根據(jù)《舊唐書》:“張美人,生涇王……涇王梃,肅宗第七子,至德二載十二月,進封涇王”,推定這件器物可能是涇王府的用物,涇王死后(德宗興元六年,784年),被收歸皇家內庫。⑨這就對何家村窖藏器物的來源提供了一些線索。另一件素面銀盒(圖40),高3.8、直徑9.1厘米,重240克,盒外有“劉古□□”四字墨書,第四字似府字,這會不會又是器物的一個來源呢?

五、反映埋葬情況及埋藏時間

何家村窖藏金銀器上的墨書分三類:第一類60多件,主要內容是記錄存放物品的名稱、重量或器物的自身重量 (圖41) ,這些墨書雖非同一人書寫,但基本是同一時間書寫,墨書字體舒展大方,多屬于顏體行書,當是高級管理人員所書(圖42)。第二種,如劉古□□墨書,筆觸略有呆滯、拘謹。第三種,銀餅、銀鋌上字體,分兩種,“東市庫郝景”(圖43)等字體軟弱無力,潦草幼稚,當為低級收稅者所寫;“吳銳”(圖44)等字體屬于行草,非常灑脫,反映了書寫的不同時間和不同的書寫者。第一類為大多數(shù),也最重要,當為出庫時詳細稱重并記錄,與出土情況也相符,應為埋藏前所為。因為將各類器物混裝在一個銀盒或銀罐的情況(如大粒光明砂銀盒內裝朱砂、玉帶胯、小金盒、金錢、麩金等),絕非庫房器物正常保管的狀態(tài),第一,金玉等東西混裝,容易破損,第二,違背了庫房分類保管物品的原則,所以只能是搬遷出庫時臨時所為,墨書所記是便于日后對帳,在出庫時詳細稱量并記錄,又說明搬遷出庫,絕非匆匆而為,而是從容不迫,有計劃的。⑩

圖31 五足鏤空銀熏爐

圖32 十三兩軟

圖33 十四兩三分強

圖34 十五兩

圖35 十五兩半

圖36 十五兩半強

圖37 十五兩半軟少

圖38 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

圖39 素面金銚

圖40 劉古□□銀盒

另外在整理文物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有些器物外部有墨書(見下表),但并非書寫,而是包裝紙印上去的,多不識,唯可識“容縣”等字,器物在當時被仔細地包裝過,也說明埋藏前是有充分時間準備的(圖45)。

序名 稱尺寸(厘米)重量(克)墨書內容號1素面折沿銀盤高2、口徑18.8244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2素面折沿銀盤高1.9、口徑18.1294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3素面折沿銀盤高1.7、口徑18.9254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4素面折沿銀盤高1.8、口徑18288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5素面折沿銀盤高1.8、口徑18.8241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6素面折沿銀盤高1.7、口徑18.7274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7素面折沿銀盤高1.9、口徑18.1287外底有墨書不清(包裝紙印上)

何家村窖藏的埋藏時間有安史之亂時和德宗時兩種觀點。從“東市庫,郝景,五十二兩四錢”銀餅可推知,德宗時埋藏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于事實,因為在盛唐時期,計算重量單位,只有“斤”、“兩”、“分”三種,“錢”作為第四種計量單位,出現(xiàn)較晚。

圖41 鎏金鴻雁紋銀匜

圖42 銀蓋罐

圖43 郝景 銀餅

圖44 吳銳 銀餅

圖45 銀盤外底包裝紙印上的墨跡

圖47 素面折腹銀碗

六、何家村窖藏金銀器墨書的書法價值

在金銀器上書寫比在紙上要困難的多,而且可以揮灑的空間也很有限,所以何家村金銀器上的有些墨書,在字體排列上有時松散,有時又特局促,行距、文字排列也時常有誤,使得字體大小不一,有的比較拘謹,有的被空間壓迫得似無法喘息,但總體來說,字體大方灑脫,令人嘆為觀止。何家村墨書屬顏體,主要為行書和楷體(圖46)?!肮饷髯仙啊便y盒、“大粒光明砂”銀盒等,字體活潑圓潤,行氣貫通,字體大小勻稱,筆鋒有藏有露,筋力豐滿。“次光明砂”銀盒,楷書味很濃,用筆橫輕豎重,筆力雄健而有厚度、兼以筆劃重,更增加了氣勢宏大圓潤,渾厚的美感?!吧仙先椤薄ⅰ按紊先椤?、“次乳”銀盒,字體濃纖得體,筋力豐滿,又有縱橫跌宕的特點,結構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圓,豎筆向中略顯弧度,這在“須”“簡”中均有所表現(xiàn),顯得剛中有柔,富有動態(tài)??傊?,何家村窖藏金銀器墨書氣勢充沛,巧妙自然,筆墨淋漓,深得顏體要領。

顏真卿(709~785年),唐長安人,開元年間中進士,德宗時,李希烈叛亂,顏奉命勸降,被李殺害。顏真卿自幼勤奮好學,有文學才能,他的書法受家庭和外祖父殷氏的影響,同時得到張旭的指導,又廣泛學習歷代書法,廣采眾長,創(chuàng)造出出類拔萃,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成為有唐一代的大書法家。何家村金銀器上墨書以顏體為主,說明當時其書法的流行,其時可能顏氏尚在或過世不遠。

圖46 素面長柄三足銀鐺

注釋:

⑦申秦雁《重見天日的遺寶》,《花舞大唐春》,文物出版社,2003年。

⑧⑩韓建武《關于何家村窖藏的幾個問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3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⑨申秦雁《素面金銚》,《花舞大唐春》,文物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田紅玉)

Xian hejiacun tandai jiaocang jinyinqi shang de moshu tiji

Han jianwu

猜你喜歡
蓋碗素面金銀器
蓋碗肉
李蕾作品
大觀(2022年7期)2022-08-18 13:42:24
天降大福喜成雙
寶藏(2021年3期)2021-12-03 22:55:22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蓋碗肉
金山(2020年10期)2020-12-07 05:59:37
「金」風吹開一池蓮 金銀器中的池塘小景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18
唐代金銀器對瓷器的影響文獻綜述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1:02
素面
蓋碗,小清新茶具
藝術品鑒(2017年4期)2017-05-15 03:23:55
西夏金銀器研究
西夏研究(2016年4期)2016-07-10 12:08:14
北海市| 玛沁县| 宣武区| 金塔县| 吐鲁番市| 太白县| 沈丘县| 任丘市| 平果县| 行唐县| 郎溪县| 锦屏县| 新源县| 永济市| 甘南县| 梨树县| 七台河市| 滁州市| 缙云县| 如皋市| 定州市| 临潭县| 化州市| 繁昌县| 夏河县| 新干县| 河津市| 卓尼县| 台江县| 上高县| 永善县| 海盐县| 云浮市| 阿瓦提县| 老河口市| 新河县| 东宁县| 溧水县| 尚义县| 佳木斯市|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