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浪漫之櫻
情竇萌發(fā)的春天,櫻花正當(dāng)盛放,淡雅而又飽滿的粉色,是茫茫人海中遇見了那個TA時心底泛起的粉紅泡泡,是被“喜歡”這種思緒填滿時染上臉頰的顏色。校園類的動漫作品中,櫻花多為愛情的象征。4月正值落英繽紛之時,同時也是日本中學(xué)生入學(xué)的日子,在櫻花盛開的坡道上和校園里,少男少女們邂逅、相戀。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日本漫畫家椎名輕穗的《好想告訴你》。
在桐生南高校的小徑上,爽子與翔太邂逅于櫻花樹下。有著一頭烏黑長發(fā)的爽子,外表看上去十分陰沉,被同學(xué)取了個外號叫“貞子”,被傳凡是和她對視三秒就會受到詛咒。鮮有朋友的爽子無法融入集體,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直到那個光芒四射、主動向她伸出手對她微笑的翔太出現(xiàn),爽子才漸漸走出了陰郁孤獨的世界。雖然爽子和翔太早早就喜歡上了彼此,但誤會作梗,雙方遲遲沒有表明心意。
但雙向暗戀的迷人之處不就在此嗎?青春清澈如水,愛情緘默如深。當(dāng)百轉(zhuǎn)千回的試探后終將愛意袒露,回望相處的軌跡時才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青春,就是不敢將心情說出口,而美好,是發(fā)覺想說的早已傳達到。相信每個人都能從這段純簡如櫻的校園愛戀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別離之櫻
櫻花花期短暫,大約七天,盛開時熱烈燦爛,美到極致之后,便會如雪花一般靜靜飄落,這也預(yù)示著美好的事物是稍縱即逝的。落櫻飄零,漸行漸遠的兩顆心,就像《秒速五厘米》中,主人公貴樹和明里那刻骨銘心卻終將隨風(fēng)而逝的愛戀。
“如果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那么,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在一個櫻花飛舞的日子,明里與貴樹追逐著跑向下坡,明里先過了鐵軌,恰巧此時鐵道邊放下的護欄擋住了貴樹,對面手撐櫻花圖案小傘的明里,歡快地旋轉(zhuǎn)一圈說:“貴樹君,如果明年也能一起看櫻花就好了?!钡Р患胺赖?,貴樹轉(zhuǎn)學(xué)了,從此和明里兩地分離。不管櫻花掉落的速度是不是每秒五厘米,兩顆心無論多久都不能再靠近。幾經(jīng)周折得以見面的兩人在櫻花樹下初吻,令貴樹在內(nèi)心感慨:“我們的面前仍有非常巨大的人生、過于茫然的時間無情地阻隔著。”
13年后,東京再次迎來了落英時節(jié),卻早已物是人非,貴樹走在記憶里的鐵路平行道,與迎面而來的一位女子擦肩而過,“我強烈地感覺到,如果此刻我回頭,那個人一定也會回頭”。就在兩人同時回首的一瞬間,兩列相向行駛的火車將他們隔斷。貴樹站在鐵路邊,看著列車一節(jié)一節(jié)呼嘯而過,鐵路那邊卻再沒了明里的身影。貴樹的臉上先是露出一絲失落,轉(zhuǎn)眼又釋然地笑了——好像一直在等待這個終曲,那些因記掛而生的苦楚終于可以煙消云散,從此塵埃落定,各自相安。我們總以為有些東西不會變,其實從分別的那一刻起,一切都不一樣了。縱然秒速只有五厘米,卻依舊是無法抓住的幸福,錯過了的,就只能成為回憶。
凄美之櫻
櫻花的盛開、凋落,不得永駐,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無?!敝?,體現(xiàn)了日本人“物哀”的審美意識。很多以櫻花盛開、飄落作為故事發(fā)生和結(jié)束背景的動漫作品,往往會擁有不完滿的結(jié)局,櫻花元素的出現(xiàn),為純真的愛情增添了凄美的色彩,更容易激起人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感動,《四月是你的謊言》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女主宮園薰是個身患重病的女孩,為了年少時一見傾心的初見,從鋼琴改學(xué)小提琴,只為了和男主有馬公生進行合奏。宮園薰一直在偷偷地關(guān)注著有馬公生,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她決定為了幫助有馬公生成長而燃燒掉自己最后的生命。她隱瞞病情,一改病懨懨的形象,以小提琴手的身份出現(xiàn)在有馬公生黯淡的人生里,讓他解開與過世母親的心結(jié),拋下禁錮的枷鎖,幫他學(xué)會處理與身邊人的關(guān)系,讓他變得更優(yōu)秀,往真正的演奏家道路邁進。當(dāng)有馬公生的生活步入正軌時,薰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沒有囿于大團圓的俗套結(jié)局,薰的過世成為整部作品中殘酷而美麗的點睛之筆。命運對有馬公生來說無疑是殘酷的,當(dāng)他活在母親去世的陰影下一蹶不振時,薰的出現(xiàn)照亮了迷失的他,然而病魔卻再次將薰從他的身邊奪走,但恰恰是薰的離世,讓我們看到了有馬公生的成長:他已不會因為失去至親之人而再次陷入沉淪。
成長是充斥著傷痛的,但傷痛終將成為青春的注腳。青春或許是沒能完成的合奏,沒能開始的戀情,抑或是來不及開口的告別,但少女將成為少年彈奏出的音符,永存少年心中。盡管沒有了少女的陪伴,少年依舊會前進,就像少女說的:或許前路永夜,即便如此我也要前進,因為星光即使微弱也會為我照亮前路。
死亡之櫻
除了愛情,在二次元中,櫻花也往往伴隨著鮮血和死亡。說到櫻花的傳說,不得不提日本著名漫畫團體CLAMP筆下的《東京巴比倫》中經(jīng)典的一幕:“櫻樹之所以能每年都開出美麗的花,就是因為在它的下面埋著尸體。櫻花的花瓣應(yīng)該是白色的,像雪一樣的雪白色。但是,櫻花的花瓣卻是淡紅色的。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它們吸取了埋在樹下尸體的血!”
“櫻花樹下埋著尸體”,從盛開的櫻花看到死,傳達出日本民族“生的頂點即為死的到來”的生死觀與櫻花觀。日本人贊賞櫻花綻放時的芳華,但更欣賞櫻花凋落時的干脆利落、不污不染。代表這種生死觀的櫻花,與日本幕府時代的武士精神緊密相連。日本有一句諺語,叫“花中櫻花,人中武士”,意思是“百花之中櫻花最為美麗,各類人中武士最值稱道”。武士的理想應(yīng)該是成為櫻花,像櫻花般圣潔地生存,并且在綻放自己的光彩后毫不猶豫地隕落。
在以日本幕府時代為背景的動漫作品中,櫻花元素的運用多是為了襯托武士精神。漫畫《新撰組異聞錄》中,用櫻花來形容主角之一的沖田總司無疑是最貼切的,平日里的他是陽光燦爛如櫻花般的美少年,溫柔、愛笑,關(guān)心他人。但在那個紛亂的時代,作為新選組第一隊隊長的總司,在劍道方面被譽為天才的總司,又怎么可能只是碌碌無為地過一世?這個血櫻下為了信念而浴血奮戰(zhàn)的武士,他的一生也確實如櫻花一般,短暫而又絢爛。而在另一部同題材作品《薄櫻鬼》中,土方歲三與風(fēng)間千景決戰(zhàn)于櫻樹下,漫天櫻花飄散,武士的死亡與飛舞的櫻花花瓣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襯托出櫻花對武士道的象征意義——“汝等終將匆匆飄散,宛若逝櫻”。
(婉瑩摘自簡書 圖/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