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頌
我不會喝酒,但嗜茶。嗜到何種程度?這么說吧,除了服藥,不喝水,只喝茶。
這一喜好,是從我當兵以后開始的。上個世紀的70年代初,我參軍去上海。上海確實繁華似錦,但它的自來水卻令人不敢恭維。有一句顛倒話叫“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正過來說反過來說意思一樣。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上海的用水,大部分取自黃浦江。經(jīng)過水廠處理,加進很多漂白粉,再送到千家萬戶中去。這種水,真難喝。剛開始,有人渴得口干舌燥,也不愿去喝那水。老兵教我們一招:在水里加點茶葉。我們一試,果然靈驗。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當然,現(xiàn)在上海有了青草沙水源地。
開始時喝的茶葉,都是廉價的低檔貨。那時的津貼費,一個月才六七元錢,哪里喝得起好茶?仗著連隊多有南方兵,他們有時探親捎回一點來,資助我們一下。我們探親回去時,就帶點花生米、蘋果什么的,請他們品嘗,大家互通有無。
記憶中最早喝的一次好茶,是在我們一個無線班長的大哥家里。他的大哥是團級干部,招待我們的茶,入口滿嘴清香,大家都叫好。臨走時,無線班長索性向他大哥要了一包,帶回連隊,我們飽了大約半個月的口福。
要說會喝茶,還得數(shù)南方人。早先在北方,多數(shù)人喜歡茉莉花茶。其實茶經(jīng)茉莉一熏,喧賓奪主,真正的茶味被掩蓋了。那種香,不是茶的清新之香,而是茉莉的濃艷之香,像一個臉上搽粉過多的美女,失了天然,徒余矯揉造作。更有一些茶販,將陳年的茶葉,用茉莉花熏過,再配以精美的包裝,以次充好。北方人不識貨,屢屢上當。我結(jié)婚那年,帶回去幾兩上等綠茶,招待親戚朋友。茶泡好了,眾人一嘗,皆道:“喝不出什么味道來”,我一聽,立即悄悄吩咐妹妹,換上茉莉花茶。結(jié)果第二杯斟上以后,都齊聲叫好。我才體會到,“看客下菜,量體裁衣”,原來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雖然嗜茶,但卻并不精于茶道。幾十年來,我品嘗過許多茶:到過西湖,飲過用虎趵泉水泡的龍井;去過岳陽,喝過君山銀針;去黃山,品過毛峰。還有安溪鐵觀音、信陽毛尖、六安瓜片、云南普洱等等,也都淺嘗輒止,概因囊中羞澀。我喝茶,只憑感覺,上等的好茶,一沾唇,感覺絕對錯不了。倘要細分茶的產(chǎn)地、價格,是(清)明前茶還是(谷)雨后茶,就沒那本事了。積多年的體會,喝茶就像有的人追求當官一樣,只能上,不能下,官職要越當越高,茶葉要越喝越好。一旦顛倒,立刻覺得不是滋味。
1998年6月,我重回上海。一天晚上,友人邀我等在四川北路天鵝賓館的溢香酒家吃飯。大堂中有一條幅,寫得真是對我的心思:“茶到微濃無倦意,酒逢薄醉有神思?!蹦翘焱砩希易畲蟮氖斋@,就是記住了這兩句詩。
茶確實能修身養(yǎng)性。北方人剛烈如火,是酒灌出來的;南方人柔情似水,是茶泡出來的。只要你是喜歡喝茶的,久而久之,茶的精神,就能滲透到你的肌膚中,浸潤到你的靈魂里。比方我,原本地道的北方漢子,只因在南方打磨了近20年,學會了喝茶,以至于回到北方后,不少人都把我誤為南方客,奧妙全在潛移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容我再添上一句:近茶者綠。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