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要:明代復古之風盛行,并產生了頗具規(guī)模的追和宋元名家詞作的現(xiàn)象。戴冠對朱淑真的《斷腸詞》進行了全集追和,有《和朱淑真〈斷腸詞〉》,且都基本采用原題原意。這為朱淑真的詞作傳播和明詞中興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朱淑真;戴冠;斷腸詞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5010403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宋代著名女性作家。其《斷腸詩詞》為南宋魏仲恭所輯錄,現(xiàn)存詩詞共有370首,其中《斷腸詞》共有32篇。明代詞人戴冠,字仲鹖,號邃谷,是正德、嘉靖年間一位鮮為人知卻頗具才氣的詞人。戴冠有《邃谷集》12卷,其中附有44首詞作?!跺涔仍~》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為“和朱淑真斷腸詞”,共計26首。戴冠關注到朱淑真《斷腸詞》,并用其原調原題進行追和,一方面促進了朱淑真詞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現(xiàn)了自我創(chuàng)作才力。本文試探尋戴冠追和朱淑真《斷腸詞》的緣起,通過比較朱淑真的《斷腸詞》以及戴冠的《和朱淑真〈斷腸詞〉》揭示二人創(chuàng)作中的異同,并探尋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
一、戴冠追和朱淑真《斷腸詞》緣起
由于傳統(tǒng)禮教及程朱理學的影響,朱淑真受到了文人們從倫理上對她進行的責難與貶低。杜瓊《題朱淑真〈梅竹圖〉》批判朱淑真不守婦道,標榜“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旗來否定朱淑真:“人之一念不以自防,則身后之禍,遂致如此?!盵1]237楊慎透過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一詞對她進行了強烈的譴責:“詞則佳矣,豈良人家婦所宜邪?”[1]239然而,在詩學立場上,她亦受到了褒揚與稱贊。宋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對朱淑真的才情給予了高度贊美:“嘗聞?chuàng)まo麗句,固非女子之事;間有天姿秀發(fā),性靈鐘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雖欲掩其名,不可得耳?!韧淞?,見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誦朱淑真詞,每竊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盵1]1田藝蘅在《詩女史》中贊朱淑真“幼警慧,工詩書,風流蘊藉。” [1]242另外,鐘惺在《名媛詩歸》中說:“朱淑真,浙人也。才色清麗,實閨門之罕有?!盵1]243歷代文人從“倫理”和“詩學”兩個視角來審視朱淑真,隨著社會思潮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與重視女性的才學,朱淑真就是憑借她的才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褒揚。
戴冠為何要模仿朱淑真詞?他在和詞的跋語中道:“始予得朱淑真《斷腸詞》于錢塘處士陳逸山,閱之,喜其清麗,哀而不傷。癸亥除夕之歲,因乘興遍和之,且系以詩?!盵2]662與以上批評朱淑真詞過于哀傷的觀念不同,戴冠喜歡朱淑真詞的“清麗”與“哀而不傷”,在得到朱詞后便連夜乘興追和全詞。這是他追和朱詞的主觀原因,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原因。不得不說,這次的追和是一場帶有偶然性質的意外之舉。
戴冠處在明詞的中興期。此時,明代詩文領域復古模擬之風盛行,這種風氣也影響到了詞的領域。成化之后,社會動蕩逐漸得以平復,江南經濟發(fā)展逐步走向繁榮,而經濟的發(fā)展也為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多樣性的選擇。此時,上層官僚繼續(xù)沿襲臺閣之風,而下層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意欲改變僵化羸弱的臺閣風氣,為此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學復古運動。他們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但也并未因此排斥宋詞這一體制,而是身體力行地進行了詞的創(chuàng)作。復古派認為詞只是盛行于唐宋兩代,真正起源于漢代樂府。他們將詞看作是漢魏六朝樂府流變的產物,“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詞這一盛行于宋代的文體與他們詩文觀念之間的沖突?!盵3]185于是,在他們進行詩文復古的同時,也產生了詞的追和之風。明陳鐸有詞集《草堂余意》,全書選唐宋詞人49人,作品收錄他本人及其他作家149首詞。事實上,這全是陳鐸一人追和《草堂詩余》的結果??傮w來說,明代詞人作追和詞,以宋詞為標桿和范式?!懊鞔泛退卧~之作達到1 052首,占追和詞總數(shù)1 501首的70%,所涉宋詞原唱作品數(shù)、作者數(shù)的比例同樣也最高?!盵4]文學復古運動從詩文創(chuàng)作延伸到詞的創(chuàng)作,也在成員內部的創(chuàng)作展開了相互的影響。戴冠追和朱淑真全詞就是在這種文化生態(tài)下發(fā)出的行為。
這一時期是明詞自覺的時代,詞人們有意對之前明詞的缺失進行理性的反思,同時也想追步宋人,以求回歸詞之傳統(tǒng)本色。相較于宋代后期及清人的創(chuàng)作,明詞的創(chuàng)作回歸詞最初發(fā)生的狀態(tài)。明人視詞為小道,他們的創(chuàng)作重在娛眾或自娛,他們的創(chuàng)作也更偏向小情趣,寄托生命之感性。戴冠喜歡朱淑真詞的“清麗,哀而不傷”,并且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有意地對傳統(tǒng)意象進行選取,這是他對詞之美學的自覺傳承。這一大的文學環(huán)境的潮流,也便成為戴冠追和朱詞的客觀因素。
二、朱淑真《斷腸詞》與戴冠《和朱淑真〈斷腸詞〉》異同比較戴冠追和朱淑真的《斷腸詞》,不僅次朱淑真詞原韻,而且絕大多數(shù)用其原調原題,但是二者的創(chuàng)作依然在選取的意象、表現(xiàn)的技巧以及傳遞的意趣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
(一)在意象選取上存在差異
在作詞的意象選取上,朱淑真多選閨閣事物,戴冠則走出閨閣之外,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朱淑真在《憶秦娥·正月初六夜月》中描寫了初六新月的可愛以及夜市的喧鬧盛況。她選取“鉤寒玉”“鳳鞋兒”和“翠眉兒”來將新月形象化。緊接著又是“鬧蛾雪柳添妝束”一句,她把這些屬于閨閣女兒的事物與新月、鬧市聯(lián)系在一起,以此表現(xiàn)外在之景和內在之情。戴冠的和詞,以“西樓曲”開篇,寄托情思。緊接著是一句“天涯目斷,遠山輕蹙”,但是從意象的選取和組合上來看,“天涯”和“遠山”不僅僅可以視作眼前的屏風和臉上的皺眉,這二者更可視作外界宏大的自然之天涯,自然之遠山。除此之外,戴冠在“姮娥今夜新妝束”一句中用想象直接從人間轉到了天堂,空間設置從平面上升到了立體的天地之間,這就把整首詞的空間感充沛了起來。在空間對比中,一方顯得更加內斂,一方則是更加深遠。這便是戴冠在模仿朱淑真詞的創(chuàng)作時,意象選擇的差異所傳達出的不同效果。
(二)在遣詞造句上存在差異
1字詞的運用
朱淑真的遣詞用字不事雕琢,卻又給人匠心獨運之感,情感內質在不經意間得到最充分的傳達。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和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五個“獨”字連用之中,力度層層加深,也使得這種微曲的孤獨感的傳遞得更加淋漓盡致。女主人公自己寫自己的閨閣苦情,不假男性詞人的猜測與揣度,真實而動人。戴冠則仿寫了一句“黃昏獨坐,倦來獨擁重衾臥”,用“黃昏”之意象,以及 “倦”和“重”這兩個形容詞來傳遞主人公的愁苦和孤寂,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寫作方向。但是,不論是從樂感還是從情感內質上比較,這在原詞面前都是耍大刀罷了。
除此之外,朱淑真作詞愛用疊字。她寫“輸與鶯鶯燕燕”“去去惜花心懶”或是“遲遲春日弄輕柔”。這些疊字,為她的詞作平添了一份音律美和修辭美,同時也使得她詞作表達的情感更加綿長、深刻,可以說是情貌無遺。
2問句、陳述句的設置
朱淑真作詞愛用問句。在追問之中,含蓄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心的情感走向。而戴冠則更偏向于陳述句來傳遞自己的詞作情感,這種表達不免讓詞味兒稍減幾分。同樣是對春的挽留與不舍,朱詞《眼兒媚》自問自答:“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边@種閑愁不直說,讓讀者與主人公一起向三處場景中探尋,閑愁變得更加秾密。戴冠直說滿院衰敗鎖著閑愁——“海棠如訴,丁香似泣,豆蔻垂頭?!备上У氖?,戴冠想追求句式的整齊卻未成功,這將他原本想營造的一種“閑愁”氛圍瞬間打破,突兀而生硬。
又如朱淑真在表達惜春之情的另一首詞《清平樂》中寫“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贝鞴趧t寫“千金買得良宵,落花又把門敲。”朱詞用問句委婉含蓄,但也不得不提的是戴詞“落花又把門敲”一句詞味極濃,情思深遠。
(三)在詞作傳遞的意趣上存在差異
朱淑真作詞,清婉含蓄;戴冠和詞,過于直露。朱淑真在《菩薩蠻·詠梅》一詞中說“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哀婉微曲,是人憐花,還是花惜人,都已不得而知。戴冠寫“莫言人似舊,人比花尤瘦。寂寞苦相干,花寒人也寒”,破了舊語,卻也瓦解了原詞所營造的幽微意趣。再有寫冬雪的兩首詞,朱淑真《念奴嬌·催雪》全詞寫雪之美,“不放玉花飛墮地,留在廣寒宮闕?!庇窕欤瑥V寒宮闕,極盡清空,戴冠則是換了主旨,寫“可憐墨浪翻云,遺蝗得志,入地應難絕”,他希望天降大雪,以滅人間蝗蟲,既是對自然的反映,也有對社會現(xiàn)狀的反映,憂國憂民之心一覽無遺。
除此之外,朱淑真也有《清平樂·夏日游湖》“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边@出自一個閨閣女子驚世駭俗的直白表露,卻也如純美的民歌一般“多情而不猥褻”[6]。戴冠也有《鷓鴣天·春深》“如何春在花先瘦,試遣黃鸝問海棠”,張仲謀贊其“于此癡語中見其流連光景之一往情深”,“警醒跳脫”,“即此一句,已足留名于后世了?!盵7]179
總之,戴冠雖然極力模仿朱詞,但是在意象的選取上,朱詞多是閨閣事物,戴詞則又在閨閣之外找尋到了更多的抒情對象。在遣詞造句上,朱淑真愛用疊字和造句來增加詞的樂感,加重詞味兒。而戴冠則更多使用陳述句來直陳其情,字詞的使用上也少了些心思。也正是因為這樣,朱詞的意趣就更顯秾密和深刻。
三、朱、戴詞差異的形成原因
戴冠追和朱淑真的詞作,基本是沿用了原題原意。他在追和詞中盡量選用相同或相似的對象來進行創(chuàng)作,也盡力去表達朱淑真想要傳遞的情緒。同時,戴冠的詞風也是往朱淑真的“清麗”靠攏。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能看到二人作品中的眾多差異,其形成原因大約有如下兩個方面:
首先,性別的差異致使朱、戴二人所關注的生活層面不同。朱淑真生活在家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父母兄嫂都懂翰墨。在這樣的文學藝術的陶冶之下,她懂音律,工書畫,擅詩詞,成長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大家閨秀。同時,朱淑真生活在南北宋易代時期,此時理學說教泛濫,對婦女的禁錮十分嚴酷,她生活在尤為幽閉的空間里。所以她對世界的觀照也多是那幽幽庭院上的牛郎織女星,是那幽幽庭院里的“落花”“秋千”“長扃”和“湘簾”,是那簾內的“鳳鞋兒”,和那畫著“翠眉兒”的自己。這樣的女子幾乎與外界沒有任何聯(lián)系,此刻她的閑愁就是真的無聊悠閑,而不是像辛棄疾那樣故作輕松的閑愁,實則背負著無數(shù)家國之恨?!坝忠颉e,她才能更敏感、更冷靜地觀察事物,更注目于事物間微妙的變化和情感中微細的波動?!盵8]朱淑真詞作對象集中在自然和愛情之上,所有的花花草草、鶯鶯燕燕都是自己體察到的。她真真切切地感受著這個世界,并把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寫自然也是在寫自己。同時,她在愛情詞里的字字句句也是自身的真實寫照。朱淑真才華過人,向往著未來幸福美好的愛情生活。她在婚前已有一位愛人,可是世事難料,最后卻是嫁給了一個粗鄙之人。這樣幸福的她,在《清平樂·夏日游湖》里能寫出“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也正是這樣一個不幸的她,在《江城子·賞春》哭訴“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這般無所顧忌,這般痛徹心扉,都是她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寫照,無需任何修飾和做作。
戴冠作為一個男性,能夠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他為官清廉,心系天下。在目睹貧苦百姓在天災人禍下的流離失所,面對內憂外患,權宦當?shù)?,他仗義直言:“我國家自祖宗以來,之于今日百五六十年矣。倉庫之積蓄未見其不匱。而海內之虛耗,物力頓屈……陛下誠以今日之勢觀之,豈不為寒心哉……陛下何忍以赤子之膏血而養(yǎng)此無益之蠹也!”戴冠因此被貶蠻荒之地,但卻未郁郁寡歡,反而“清修自勵,簡靜以居”。這樣的文人士大夫身份,讓戴冠的視野更加開闊;這樣的心系天下,讓他的作詞旨趣也能夠上升到天下蒼生;也正是這樣的樂觀豁達,又能讓他對生活瑣事處多一份觀照,因此在其和詞中也能盡其可能地挖掘生活的細膩。
朱淑真詞里的一切,是她作為一個女性最真實、最細膩的描繪。同時,作為一個女性,她更能將這些真實的、細膩的東西,更加微曲含蓄地傳遞。戴冠作追和詞,他筆下的女子內心,更多的時候會需要一些男性視角下的猜測和揣度。這種情況下的創(chuàng)作,朱淑真的詞之意趣也就更高了些。
當然,外在的客觀因素也影響了戴冠的創(chuàng)作。明詞曲化現(xiàn)象嚴重,陳霆在《渚山堂詞話》中提到明詞的主要缺點是“音律失諧”和“詞語塵俗”,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則指出“詞興而樂府亡矣,曲興而詞亡矣,非樂府與詞之亡,其調亡也。”這些因素也從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他詞作所包含的意趣。
其次,從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上來看,朱、戴二人有專注與率意的不同。朱淑真將每一天、每一刻的情思全部付諸在詩詞之中。她看到了實實在在,便記錄得真真切切。不管是客觀事物的描寫,還是內心情感的傳遞,朱淑真總愛用白描、口語、想象等手段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更讓她的詞比戴冠真摯、精細得多。而明人作詞多是興之所至,偶發(fā)為之。戴冠在這一系列追和詞的跋語中提到“癸亥除夕之歲,因乘興遍和之,且系以詩?!盵2]662乘興之下,一夜遍和朱淑真所有的詞作,多少帶點娛樂遣興和炫才的意味。余意在《明代詞史》中說:“……明人并未選擇契近個人精神的其中一家精研細摹,而是利用選本資源的示范來仿作詞,其效果自然也是會出現(xiàn)很多平熟之作,……”[3]8戴冠選擇了朱淑真這一家之詞集全本來追和模仿,這和余意所說的有所偏差,但是他在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還是顯得隨意了些,“明人作詞是隨意的,相比之下,清人更虔誠認真?!盵3]8這樣的時間把握和創(chuàng)作動機使得戴冠的和作很難達到朱淑真詞的藝術水準。
在明代的追和之風影響下,戴冠邂逅了朱淑真的《斷腸詞》并全集追和,這促進了朱淑真詞在明代的傳播和接受,另一方面也為明詞的中興貢獻了一份微薄之力。但是,這些追和詞里所反映出的明詞創(chuàng)作的問題和弊端,也值得后人關注和審視。
參考文獻:
[1]朱淑真,撰,鄭元佐,注,冀勤輯,校.朱淑真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2]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余意.明代詞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王靖懿,錢錫生.明代追和詞的文化意味[J].文藝理論研究,2014(4).
[5]毛湛玉.唐宋詩詞中的“西樓”意象解讀[J].新余高專學報,2010,15(3).
[6]全建華.論朱淑真及其斷腸詩詞[D].成都: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04.
[7]張仲謀.明詞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79.
[8]胡元翎.論朱淑真詞的女性特色[J].文學遺產,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