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钡哪繕恕H绾文孟逻@份脫貧軍令狀,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在去年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景德鎮(zhèn)市以開發(fā)式扶貧為導向,以“減貧摘帽、精準扶貧”為主線,堅持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核心,脫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通過省第三方評估抽查評估后,2016年全市有4個貧困村 “摘帽”,退出了省級貧困村行列,脫貧人口達到8775人。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飽含了多少扶貧人的汗水和心血,凝聚了多少社會各界人士的力量和幫扶。但在成績單的背后,全市仍有14個省級貧困村,貧困人口16887人亟待脫貧。
然而,這16887人在短短兩年內率先完成脫貧目標,任務非常艱巨。從當前全市脫貧攻堅情況來看,由于統(tǒng)計項目較多、計算繁瑣,難以一家一戶核算收入,且衡量貧困尺度不好把握,在扶貧對象識別上難免會出現偏差,“貧困人口有哪些”、“致貧原因如何”、“如何進行精準幫扶”、“幫扶效果如何鑒定”等問題一直難以有效解決。同時,產業(yè)扶貧難度較大,抵御風險能力不強,貧困戶大多體弱多病、技術水平低、自我發(fā)展能力差,在產業(yè)發(fā)展中處于弱勢地位,嚴重束縛著脫貧的步伐。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2月28日,經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江西省政府批準,革命老區(qū)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要想精準脫貧,就須找準扶貧對象把好脈。對貧困人口的識別,著重把好調查摸底、必選公示、建檔立卡“三道關”,履行“農戶申請、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票決、村委會審查、鄉(xiāng)鎮(zhèn)政府審核、縣(區(qū))扶貧部門復核”的程序。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加強扶貧對象的數據統(tǒng)計和動態(tài)監(jiān)測,實現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負責、動態(tài)管理。
在精準幫扶機制上,就須瞄準成因施好策,定向診療。根據貧困戶的主觀意愿和客觀實際,分類指導、分類施策,脫貧攻堅實行規(guī)劃到村、項目到戶、增收到人,把扶持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經論證可行的產業(yè)項目,創(chuàng)新各種扶貧模式,形成扶貧開發(fā)機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扶貧對象,可作為專項扶貧的重點扶貧對象,培育多元扶貧主體,扶持發(fā)展綠色產業(yè)。同時,充分調動幫扶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性,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力量,形成各級各部門協(xié)調配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大幫扶”格局。
民生是最終的追求,而扶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民生。脫貧工作、百姓的幸福一直被習近平總書記掛牽著,他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樸實的話語,卻字字珠璣。在脫貧路上,要避免弄虛作假,摻不得半點水分,堅決防止出現“數字脫貧”和“被脫貧”等現象,不忘對黨、對人民的初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朝幸福生活奔去。
[作者簡介]
楊瑤紅,景德鎮(zhèn)市地稅局。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