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0 月,安徽省祁門縣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程進良等3 名委員針對該縣古建筑利用工作中的問題特別是全國及省文物保護單位接連被毀事件,提出了“關于古建筑保護利用的質詢案”。
早在2015 年6 月29 日,該縣人大常委會對該縣古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開展了專題詢問,提出了建議意見。然而,事后整改不盡到位,效果不理想。由此,3 名常委會組成人員再次就此聯名提出質詢案。
質詢權長期“擱置”“休眠”,大多認為是現行法律規(guī)定制約了質詢案的產生和效力——質詢案的門檻過高、程序嚴格、操作繁雜。誠然,完善的制度可以為監(jiān)督職權的行使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撐,但信心比質詢更重要,一項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如果缺乏依法行權的信心和勇氣,缺乏敢于擔當的責任和精神,再好的制度也只是墻上的老虎——中看不中用。
人大就應當在實踐中理直氣壯地大膽運用,依法將質詢權聚焦在改革開放中的難點、法律實施中的熱點、人民群眾反映的焦點問題上,努力推進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
來源:《人民代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