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形象生動、膾炙人口的《憫農》詩讓我記住了唐朝詩人李紳。我想,只有了解民情、體恤民意、關心勞動人民疾苦的人才會寫出這樣世代傳誦的詩句。李紳一定是個這樣的人。
的確,李紳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在他六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孤兒寡母,盤中餐清湯寡水,生活清苦。年輕時,他目睹了勞動人民一滴汗水摔八瓣的艱辛和勞動果實得來的不易。正因為有生活基礎,才使他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婦孺皆知的千古絕唱。
此前,我只知道李紳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憫農惜糧之人。然而近日讀書,才知道李紳還是一個位至宰相的高官,一個腐化墮落之人。
李紳步入仕途,逐漸飛黃騰達之后,就再也沒有了憫農之心,反而“漸次豪奢”,蛻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貪圖享受之人。請看看他的盤中餐吧,據(jù)野史記載,他一餐的花費高達數(shù)百貫。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需要宰殺活雞三百多只,以致院后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其腐化程度不可思議,令人發(fā)指。
前后判若兩人,這是為何?盤中餐清淡時,知道“粒粒皆辛苦”;盤中餐豪奢時,忘記了“粒粒皆辛苦”。根本原因是背離了為官之道,背叛了勞苦大眾,不珍惜人民,也不珍惜自己。
多行不義必自斃。生活的腐化導致了李紳世界觀的改變,由于他結黨營私,制造冤假錯案,正義之劍在他死后也沒有放過他,他被處以“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原載《小品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