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學勤
摘 要:該研究通過在棉田設置白、藍、青、綠、黃5種顏色粘膠板,開展了色板誘捕棉盲蝽成蟲試驗。結果表明,黃色版和白色板對綠盲蝽的誘捕效果比較明顯,而中黑盲蝽誘捕效果各色板間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色板誘殺;棉盲蝽;鳩江區(qū)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0-0093-02
2014年蕪湖市鳩江區(qū)白茆鎮(zhèn)棉花種植面積200hm2,主栽品種為鄂雜棉系列、湘雜棉系列、皖棉系列,少數(shù)為中棉系列、冀棉系列、魯棉系列。棉盲蝽是近幾年當?shù)孛藁ㄉ系闹饕οx,以成、若蟲刺吸棉株汁液為害,造成破頭瘋、枝葉叢生和蕾鈴脫落,對棉花產量造成嚴重影響。2014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白茆鎮(zhèn)棉盲蝽呈中等偏重發(fā)生趨勢,局部重發(fā),對棉花造成嚴重的減產損失。為探索對棉盲蝽的有效監(jiān)測與防控,根據(jù)蕪湖市植保站安排,白茆鎮(zhèn)承擔了色板誘殺棉盲蝽成蟲試驗,現(xiàn)將試驗情況小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白、藍、青、綠、黃5種顏色粘膠板,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提供(購置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1.2 試驗地概況 鳩江區(qū)白茆鎮(zhèn)旭光村三組,地處洲區(qū),地勢平坦,棉花種植面積約6.67hm2,較集中成片,插花種植少量玉米、蔬菜等。
1.3 試驗設計 根據(jù)試驗方案要求,選擇了一塊大約0.27hm2左右的棉田,色板兩兩之間間隔10m,總體呈正方形隨機排布,每種色板兼顧地邊和中間。
1.4 試驗時間及調查方法 試驗于2014年8月15日開始,2014年9月4日結束,每5d調查1次,記錄每塊色板上誘捕到的棉盲蝽種類及對應的數(shù)量,并更換色板。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期間,共調查4次,各色板共計誘捕棉盲蝽191頭,其中綠盲蝽80頭,中黑盲蝽111頭。具體誘捕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黃色、綠色和白色板對盲蝽誘捕效果比較明顯。綠盲蝽偏向于綠色和白色版,而中黑盲蝽偏向于黃色和白色版,如圖1所示。
3 與田間系統(tǒng)調查比較
試驗期間,8月15日系統(tǒng)調查,百株蟲量11.3頭,其中綠盲蝽為65%,中黑盲蝽為35%,新被害株率為8.0%。8月18日系統(tǒng)調查,百株蟲量3.3頭,其中綠盲蝽為80%,中黑盲蝽為20%,新被害株率為2.0%。8月25日系統(tǒng)調查,百株蟲量1.3頭,都為中黑盲蝽。9月1日系統(tǒng)調查,百株蟲量8.0頭,其中綠盲蝽為50%,中黑盲蝽為50%,新被害株率為9.3%。與色板誘捕比較,兩者之間結果差異性較大。
4 小結與討論
根據(jù)上述誘捕情況,白色板誘捕效果較好,其他色板誘捕效果有待進一步試驗觀察;與系統(tǒng)調查比較色板誘捕與田間調查為害情況不一致,其中可能是色板誘捕只能反映成蟲高峰,不能直接反映田間為害情況,它們之間可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有待進一步試驗比較。希能盡快找到一種色板,通過色板誘集,查看數(shù)量,與田間為害比較,尋出規(guī)律,從而能夠推算田間棉盲蝽發(fā)生動態(tài),進而取代田間人工系統(tǒng)調查,并能夠大面積使用,作為一種物理殺蟲方式,推廣應用。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