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麗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各地的實施,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教學。轉而是向探究式教學模式、自主式教學模式、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和發(fā)現式教學模式等進行轉變。對于老師來說,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對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獲取的方法以及學生思維的發(fā)散等進行引導,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自主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2-0063-02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上老師基本以灌輸式講課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無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目前,全國各地都進行新課程改革,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在漸漸地發(fā)生轉變,學生的主導地位逐漸顯示出來,探究式教學模式得到了更多老師的歡迎,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抓住教學的關鍵點,值得廣大師生進行討論。
一、首先應該明確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內容與特點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可以說是琳瑯滿目,各式各樣。但是不同的老師不能夠只是簡單地復制然后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的整體素質來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更多的知識。
1. 探究課本知識的改變思路
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的課本知識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增加了很多新內容,而對于這些新增的內容,一些老師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去表達。這就要求老師首先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探索出課本知識的改變思路,把這些新增的知識轉化成更加貼合生活、更加容易理解的課堂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進而樂于學習。
2. 教學模式與內容的轉變
高中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還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新課程標準中,更加明確地指出了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對于高中數學老師來說,數學的教學課堂將不再是簡單的知識講解,課堂也不再呆板無趣。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老師把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來活躍課堂,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假如老師的每節(jié)課都是以一件趣事或者時事來開始,那么這一節(jié)課就不會讓學生感到乏味,而是一節(jié)生動的知識傳授與探索的課。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產生興趣,才能在學習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發(fā)掘自己的天賦。
二、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上學生昏昏欲睡,對基礎知識都理解得不是特別的透徹,更加不用說那些延伸出來的題目。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于對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的挖掘,通過學生的興趣來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老師也應該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讓學生來主導課堂,并發(fā)揮引導的作用,將新的教學模式帶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與進步。
1. 探索式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中,許多老師都將探索式教學模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這是因為探索式教學模式可以最大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他們的天賦。并且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一個活躍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的興趣高漲,才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探索,可以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實際問題,設置一連串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一步一步地進行探索和思考,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程改革中成功的課堂。
2. 自主式教學模式
自主式教學模式,就是要求學生先進行知識的預習,對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標注,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課堂,以問題為課堂的切入點,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老師就這些問題進行引導。例如在教學立體幾何的時候,由于之前平面幾何的學習有一些基礎,所以教師選用了自主式教學模式,首先概括性地向學生講解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點,然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把學習過程中沒有理解的知識標識出來,最后進行統(tǒng)一講解,糾正他們的思維誤區(qū),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3. 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模式,除了枯燥之外,其實是效率最高的教學模式,因為高中教學知識點多,而傳統(tǒng)授課方式可以短時間內講解很多的知識,但是由于這樣的課堂呆板無趣,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對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不是一味地講授,而是在講授之中加入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在啟發(fā)式教學中,老師不再平鋪直敘地進行講授,而是應該在講授的過程中,加入轉折點,引入一些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活躍起來。
4. 發(fā)現式教學模式
發(fā)現式教學模式就是要學生動手做,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然后動腦去解決問題。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對知識更加深刻理解。例如在立體幾何的學習中,可以先讓同學把模型做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雖然花費的時間增加了許多,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卻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在智力方面帶來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三、新課程改革下對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zhàn),更是對數學老師的一次挑戰(zhàn),改革對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優(yōu)化課堂,對自己課后的反思等。在這些要求下,老師應該對自己進行充電,讓自己對知識的把握和對課堂的把握更加的自如。
1. 對課堂的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堂上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把講解的知識都理解吸收,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但是課堂時間是非常短的,一節(jié)課僅有45分鐘,而需要講解知識則是有很多的,所以這就要求老師要對課堂進行優(yōu)化,把那些煩瑣的過程變得簡練,重點要突出,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2. 對課后自己的反思,對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中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更多地去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課后要針對這個環(huán)節(jié)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四、總結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不僅需要學生的適應,也是所有老師的一個探索的過程,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對新課程改革有很好地把控,老師也需要經驗的積累,而新課程改革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要優(yōu)化課堂,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有各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等等。
參考文獻:
[1] 張為帥.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模式漫談[J].科學中國人,2015,(15):432-432.
[2] 林清波.新課程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有關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1):226.
[3] 劉小輝.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J].未來英才,2014,(6):203-203.
(編輯: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