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進軍
文章千古事 質樸求新知
羅進軍
邢福義教授
《邢福義語言學文選》分為上下兩冊,2017年1月由邢福義先生家鄉(xiāng)的海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精裝,非常大方。其內容安排,共有七個版塊。上冊包括“步履留痕”“思路理念”“詞語小句”“復句句群”四個版塊,下冊包括“左鄰右舍”“走近國學”“文稿博錄”三個版塊。單獨來看,文章各有特色,新見迭出;統(tǒng)攝全書,崇尚事實,平易近人;縱覽文選,貫穿了一條質樸求新知的主線。
作者結合自己的為學之路,向我們闡明該“如何向眾多名師求教”,“學會寫好萬字文”,“學會讀好一本書”,“為建立學術根據(jù)地下功夫”,“如何在理論與方法上進行探索,不僅要自己走路,而且要走出自己的路”。總之,既要充分借鑒前賢時達的各種治學方法,更要在此基礎上自我參悟,凝聚自我特色;既要有“厚實的基礎、驚人的毅力,又要有靈敏的悟性、有效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學風”,注重它們的“總體發(fā)揮”,打造自我優(yōu)勢,追求“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專”。細細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精彩之處甚多。摘要言之,以下幾點值得特別關注。
首先,辯證法貫徹全書。無論是微觀研究還是宏觀研究,無論是本體研究還是應用研究,無論是語言學內部的研究還是跨學科的研究,處處體現(xiàn)著這一思想。作者總是既能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又能兼顧其他方面;既能闡釋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又能注意到它的特殊規(guī)律所在;既注意語言靜態(tài)層面的特點,又注意它動態(tài)發(fā)展的一面;既深入挖掘漢語普通話的個性特點,又與方言、少數(shù)民族語言甚至外語進行比較,進而抽象概括它們的共性特征;既擅長全面廣泛地搜集、整理、分析語言事實,又善于高屋建瓴地進行理論闡釋與提升;既指出國外理論必不可少,又強調必須立足自主創(chuàng)新。正因如此,全書每一個研究結論的得出都是那么客觀科學,不偏不倚;既經(jīng)得起語言事實的審視,又經(jīng)得起理論方法的驗察。
其次,注重研究方法的示范性。比如《語法研究中“兩個三角”的驗證》一文,作者結合豐富的漢語事實,對于如何進行“表里印證”和“語值驗察”做了詳細的分析,通過這樣的示范,哪怕是初學者都知道該如何進行表里值的考察了。書中像這樣的示范性研究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我們只強調一點,對于剛剛走上學術道路的年輕人而言,這種手把手的研究示范何其寶貴。若能以此為藍本,對年輕一代進行系統(tǒng)的方法訓練,必定能讓他們迅速成長起來。
第三,跨界融合,構建大語學體系。作者既立足語言學,又走出語言學,學術視野極其開闊。具體說來,不僅將語言學與國學融合,還將其與信息處理、哲學、藝術學等結合在一起,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比如,強調“樸學之風”的“四必”,即“事實必竭力占有,證據(jù)必充足可靠,結論必令人信服,有錯必坦誠改之”。作者認為,“以現(xiàn)代意識為前導,弘揚國學優(yōu)良學風、深刻學理和有用成果,讓國學精魂與現(xiàn)代意識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振興,有利于助產(chǎn)中國特色的學問?!庇直热纾瑢W(wǎng)絡新詞語的監(jiān)測與搜獲,作者的設計理念科學精準,讓人嘆服。再比如,作者從古圣先賢孔子那里提煉出“辭達而已”的語用學原則,認為它“反映了漢族人使用漢語的共同心態(tài)”。作者還指出,“山水畫上,往往留有大塊空白,許多意思就隱匿在空白處里。漢人的繪畫語言和漢人的有聲語言、文字語言似乎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跨學科的視角,給語言研究注入了新的動力,所以,作者總是能在新的高度認識到更多的新規(guī)律。
第四,大愛與感恩浸潤全文。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強烈感受,那就是字里行間,浸潤著濃濃的愛與感恩之情。比如,對家人的深沉之愛:無論是對自己的父親,還是對自己的三叔,無論是對自己的妻子,還是對自己的兒女,都竭盡所能地給予關愛。又如,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與他們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做學問,不僅關心他們學術成長,而且關心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如,從《桂山魂》可以感受作者對母校的無比熱愛,從《黃流中學懷想》可以讀出作者對當年黃流中學那位年輕老師的感恩之情,從《何人不起故園情》可以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這種無疆大愛與感恩圖報,是一種永恒的情感動力,一直激勵著作者。從某種角度講,作者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學術成就,之所以具有這么高尚的師德,之所以培養(yǎng)出這么多優(yōu)秀人才,都與這種大愛與感恩息息相關。
為人子,孝順父母,感天動地。為人夫,情比金堅,感人肺腑。為人父,關懷備至,培育英才。為人師,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心底無私天地寬,胸懷大愛譜華章。作者赤誠的中國心,給本書烙上了深刻的中國印。作者科學地解決了“根”與“向”的問題,所以能夠立足本國,借鑒他國;立足事實,驗察理論;立足自我,學習先賢;立足現(xiàn)在,面向未來;立足當代,總結過往;立足本體,融合應用;立足語學,跨界他學。所有這些,讓本書體現(xiàn)出原創(chuàng)鮮明的中國風格,卓爾不群的中國氣派。毫無疑問,我們的語言學界需要這一類型的著作。
筆者同汪國勝教授合寫過《世界語言學界的中國聲音》一文,評論邢福義先生的《漢語語法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8月第1版)。文見2017年4月9日《光明日報》。此書,已由著名的英國盧德里奇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英譯本,在世界范圍內發(fā)行,書名為“Modern Chinese Grammar:A Clause-Pivot Approach”。《漢語語法學》是學術專著,《邢福義語言學文選》是雅俗共賞的大小文章的集結,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特別是,《邢福義語言學文選》中第七版塊“文稿博錄”最后安排兩篇文章《自信有為 構建特色》(《光明日報》2016年06月13日16版)和《自我出新 據(jù)實立新》(《人民日報》2016年7月25日“大家手筆”欄目),都是邢先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體會。作者以這兩篇文章為全書做結,突現(xiàn)了作者學術思想的高度!
(作者介紹:羅進軍,博士,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