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鎮(zhèn)江北臨長江,古運河穿城而過,長江和大運河在此構成黃金十字水道,是長江下游重要港口,一度成為揚州評話藝人常年說書演出的大碼頭。據《鎮(zhèn)江市志》記載:“清末,鎮(zhèn)江有書場36家?!?929年鎮(zhèn)江為江蘇省省會,評話藝人們更是競相來鎮(zhèn),多時上百人,王少堂、康又華、戴善章、朱德春等各派評話名家均攜帶家眷在鎮(zhèn)江定居,以方便講書,并將能站穩(wěn)鎮(zhèn)江碼頭作為演出成功的標志。因此,鎮(zhèn)江便有了“揚州評話鎮(zhèn)江說”之美譽。
“揚州評話”又稱“維揚評話”“評詞”,是用揚州方言清口講說表演的一種獨特的漢族曲藝形式,源于明朝末年,清代中葉達到極盛階段,流行于鎮(zhèn)江、揚州、南京、上海及蘇北大部分地區(qū),以及安徽東部等地。清代前期,揚州評話在鎮(zhèn)江流行。據成書于嘉慶四年(1799年)以鎮(zhèn)江風情為背景的小說《紅樓復夢》描述,在元宵節(jié)活動中有“說評話、鼓兒詞”的項目。19世紀后期出生于鎮(zhèn)江住四牌樓曹家巷的姚梁棟,擅說《唐書》和《三國》,為已知的鎮(zhèn)江早期評話藝人之一。
揚州評話經過不斷傳承發(fā)掘,書目豐富多彩,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飛傳》《隋唐》《東漢》《西漢》《綠牡丹》《濟公傳》《清風閘》《乾隆皇帝下江南》《彭公案》《西游記》《八竅珠》《九蓮燈》《飛龍傳》《飛跎傳》《善惡圖》《靖難故事》等二十余部傳統(tǒng)書目。目前,鎮(zhèn)江揚州評話藝術已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揚州評話在一定規(guī)模的書場內說演。舊時鎮(zhèn)江書場遍及城里城外,尤其城外山巷、中華路一帶的書場較多,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專業(yè)書場,一類是茶樓書場。專業(yè)書場專營說書,不賣早點和清茶,一日兩場,分下午場和晚場說書;茶樓書場則早上賣清茶和素菜包子、什錦包子、燒賣、插酥草爐燒餅等早點,下午、晚上說書,兼供茶水,以說揚州評話為主,間演評彈。
專業(yè)書場有大西路上的“藝園書場”,小街吉康里的“雙吉書場”,陶家門的“有余書場”,魏同興巷的“銀臺書場”,太和里的“閑中趣書場”,板壁巷的“欣嘗林書場”,小碼頭永寧里的“永樂書場”,松花巷口的“福來書場”,堰頭街的“樂聞書場”,小門口的“鴻翠書場”,上河邊的“鴻福泉書場”,小閘口的“暢和書場”,柴炭巷的“天升樓書場”,魚巷的“天源書場”,日新街盆湯巷的“潤州書場”,小碼頭新河橋口的“小龍江書場”,參府巷口的“福星書場”,五條街的“勝春書場”,南門大街的“如意書場”等等。還有書場巷,一是書場相對集中,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如“安樂書場”等,因此冠名書場巷。
這些專業(yè)書場中,“雙吉書場”“有余書場”“福星書場”三家場地寬敞,整潔明亮,能坐300人左右。其中“雙吉書場”創(chuàng)辦于清末,坐北朝南,為七架梁三間兩廂磚木平房,天井加蓋,上開天窗,房間全部打通,共設茶桌50余張。書場門口懸有一塊“醒世良言”的小牌,三間房的正中靠墻設書臺。上掛孫中山畫像和對聯(lián):“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泵刻烊找箖蓤觯K年聽客盈門,許多曲藝名家都曾在此掛牌演出。民國19年(1930年),鎮(zhèn)江成立書社聯(lián)合會,會址設在雙吉書場。鎮(zhèn)江淪陷期間,書場停業(yè)。新中國成立后恢復營業(yè),1950年冬季,因經營不振而關閉。
鎮(zhèn)江的茶樓書場也頗受書客們青睞,去聽書的,有各個階層、各式人物、各種年齡,聽客們大都沏上一壺清茶,聽上一段《水滸傳》,既是品茗休息,又是一種藝術享受,優(yōu)哉游哉!
茶樓書場和專業(yè)書場一樣,時常接待說書彈唱藝人。龍江茶社、萬和樓茶坊、春陛園茶坊、翠綠茶社書場的門口,具有茶坊特色的紅色木牌上天天有海報,《三國》《水滸傳》《清風閘》《八竅珠》《乾隆皇帝下江南》等精彩書目,都曾在上面出現(xiàn)過。萬和樓茶坊柜臺前的楹聯(lián)也說得明白:“把以往今朝事重提起,破工夫明天請早些來?!遍L江畔義渡碼頭旁有一家名叫“天下第一樓”的酒樓,為清末鎮(zhèn)江著名酒樓兼茶肆,內設書場,它有一副楹聯(lián)頗為貼切:“酒后高歌聽一曲,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茶邊清話問幾許,星軺露冕從淮海南來?!?/p>
揚州評話的舞臺布置十分簡單,書場正面靠墻處搭一個不大的木臺,上放一張掛有桌帷的條桌,后面擺一張椅子,在后沿墻上掛一塊寫著今天要說的評話的章回目錄的黑板。條桌上放置一塊醒木、一把折扇、一方手巾、一把茶壺或一個茶杯。醒木,是一塊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面的木塊,即“驚堂木”,也叫作“止語”。說書藝人拿起“止語”在桌上一拍,臺下的聽客立刻鴉雀無聲了。醒木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的道具,以加強表演效果,渲染氣氛。
折扇作為道具出現(xiàn)在評話現(xiàn)場,藝諺云:“扇子古時有,指點分文武。假筆可代書,兵刃借它舞。”“扇子原本古有,刀槍棍棒憑它。文武九流各有差,唯我不分冬夏?!鄙茸舆€能代表各種器物,以不同姿勢代表刀、槍、筆、紙。比如,折扇橫在桌上就是橋梁,豎著往桌上一戳就代表房屋。
說書藝人手中的手帕稱為“沒大小”。它攤開來可作為宣讀皇帝圣旨的一個道具,這圣旨那肯定是“大”了;說“小”,通俗點說可作為書信、布告,甚至上茅房的草紙,肯定是“小”了。所以,手帕也就稱作“沒大小”。這些道具使用得當,可使講述大為增色。
書桌上的茶壺,號稱“生機壺”,寓意說書人的手往茶壺蓋上一捺,靈感滾滾,腦筋馬上就“活套”起來。桌上的茶杯,又稱“添語杯”,寓意杯中茶水喝下去生津,說書人話匣子也就一句接一句地打開了,話就源源不斷。
說書藝人說書時腳上一般穿黑色的圓口布鞋,無論冬夏春秋都身著傳統(tǒng)長衫,在臺上不戴帽子不化妝,但要凈面漱口,保持外形整潔。20世紀中葉以后,衣著不再固定為專穿長衫,道具也有所簡化,特殊情況下可不用道具,站著即可說演。
藝人說書,通過口頭說表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的藝術手法,藝人統(tǒng)稱為“表”,有“表是書中寶”之說。說書人說表有“方口”與“圓口”之分。方口語句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圓口近似生活語言,較靈活。其表演動作幅度較小,通常身子不偏出書臺桌角,兩足不露出書臺桌圍。說書人說書過程中可以休息但不能下臺,過去說書一般講三段,后來改為講兩段再休息一會。
鎮(zhèn)江聽書的人很多,雙吉、有余、福星、如意、龍江、萬和樓等幾家規(guī)模較大的書場,幾乎天天客滿,他們所聘藝人多是揚州評話名家。比如金國燦擅說《岳飛傳》《平妖傳》;鄧光斗、王少堂說演的《水滸傳》功底深厚,百聽不厭;康國華、康又華說演的《三國演義》,戴善章說演的《西游記》《西漢》,龔午庭、仲松巖說演的《皮五癩子》,金綏章說演的《彭公案》,樊紫章說演的《施公案》,郎照明、郎照星說演的《綠牡丹》皆膾炙人口,名重一時。當時鎮(zhèn)江聽書的書客中流傳著這樣贊語:“要聽金國燦,不能吃中飯,吃了中飯沒處站。要聽龔午庭,吃飯不打停。要聽鄧光斗,吃飯就要走。要聽王少堂,吃飯都著忙?!?/p>
鎮(zhèn)江說書界最有名氣、影響最廣的當數揚州評話藝人王少堂。王少堂出身說書世家,7歲從父學藝,9歲登臺,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yè),在書壇嶄露頭角。20歲時成為業(yè)界四大名家之一,在鎮(zhèn)江名氣極大。王少堂上承先輩之業(yè),下衍家族書藝,說書神形兼?zhèn)?,描摹殆盡。他的表演,說表細膩、形神兼?zhèn)?、張弛有度、口齒清雅、神采奪人,段段精彩,回回引人。人稱其藝術“細致而不累贅,壯美而不粗疏”。京劇大師梅蘭芳曾與他在同一電臺演出,贏得了“聽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的贊譽。王少堂的父親玉堂,伯父金章,弟弟少卿全是說《水滸傳》的揚州評話藝人。人稱玉堂是活李逵,金章是活武松,少卿是活時遷??箲?zhàn)前,王少堂在鎮(zhèn)江書社聯(lián)合會擔任主委職務。
王少堂的兒子王筱堂及孫女王麗堂皆直承祖業(yè)。新中國成立初期,王筱堂是鎮(zhèn)江市戲曲評彈協(xié)會主任,后來擔任鎮(zhèn)江市曲藝團團長、鎮(zhèn)江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lián)委員。之后,王麗堂也成為江蘇省曲藝團的頂梁柱,她在祖父“甜、粘、鋒、辣”之藝術風格的基礎上,說演更脆雅,語言更洗練,有“秀口”和“盆豁桶傾一串珠”之譽。王筱堂祖孫四代的“武十回”“宋十回”,鎮(zhèn)江人百聽不厭,成為名副其實的王派《水滸傳》藝術世家。
1949年4月鎮(zhèn)江解放后,在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揚州評話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先后成立了戲曲評彈協(xié)會、曲藝聯(lián)誼會、戲劇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創(chuàng)作或改編了一批反映革命斗爭題材和現(xiàn)實生活的長篇及中短篇書目,如《烈火金鋼》《林海雪原》《紅巖》《一筆救災款》《戚老七養(yǎng)鱉》《李家莊變遷》《京江怒濤》《一路順風》《陳司令看親家》《一張火車票》《貓王傳人》等。
《鎮(zhèn)江市志》記載:“建國后,鎮(zhèn)江有藝園(260座)、鴻翠(300座)、有余(180座)、新龍江(220座)、大眾(200座)書場5家。其中位于大西路的藝園書場,較整潔明亮,專演蘇州評彈。其他書場都說揚州評話。1955年,新龍江、大眾兩書場關閉。1958年,雨花書場開業(yè),有250座。1959年1月,藝園、雨花、鴻翠、有余成立聯(lián)營書場,統(tǒng)一管理,屬市影劇公司。4家書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p>
隨著時代變遷,加上一些評話名家相繼去世,鎮(zhèn)江市的揚州評話藝術面臨岌岌可危、瀕臨失傳的窘境,目前會說揚州評話的藝人,只有年逾古稀的省級代表性揚州評話傳承人黃俊章老先生一人。為了搶救這一即將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年來,鎮(zhèn)江市打造了揚州評話“文心書場”,每周兩次,每次兩場,免費向書客開放,由鎮(zhèn)江揚州評話老藝人黃俊章老先生演繹家傳五代的全本俠義書《八竅珠》。同時,北固山推出“甘露書場”,“潤心書場”也在潤州區(qū)文化館內掛牌,開講傳統(tǒng)揚州評話《乾隆皇帝下江南》等書目。
(題圖:南園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