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斌
(瀾滄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chǎn)業(yè)局,云南瀾滄 665699)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病蟲害防治技術
王永斌
(瀾滄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chǎn)業(yè)局,云南瀾滄 665699)
景邁山古茶林無污染、無農(nóng)藥殘留,除了茶樹,還保留了許多其他豐富的物種,形成了生物多樣性。隨著景邁山古茶林的開發(fā)利用和旅游業(yè)的興起,以及古茶林區(qū)遮陰樹的砍伐,病蟲害發(fā)生日益嚴重,有爆發(fā)的趨勢。文章通過景邁山古茶林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就綜合防治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及措施。
景邁山古茶林 病蟲害 防治
世界上目前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普洱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林,分布在瀾滄縣境內的惠民鄉(xiāng)景邁、芒景2個村民委員會轄區(qū)范圍內,位于東經(jīng)99°59′14″~100°03′55″,北緯22°08′14″~22°13′32″,總面積1 866.67 hm2。據(jù)有關傣文史料記載,景邁山最早種茶歷史已有1 800多年。
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chǎn)和寶貴財富,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贊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2007年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旅游示范區(qū)”;2012年被列為《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保護試點》;201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后備名錄》,成為世界上唯一以茶葉為主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地方。因此,當?shù)厝罕妼Σ∠x害防治均采取了有別于常規(guī)茶園的特別措施,不允許破壞古茶林生物多樣性,禁止在古茶林中使用化學合成的農(nóng)藥和肥料?,F(xiàn)根據(jù)景邁山古茶林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就其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措施簡介如下。
1.1 加強古茶林管理
切實加強古茶林管理,提高茶樹抗病蟲害能力。地勢低洼、靠近水源的茶林,要注意開溝排水,減少茶樹病害及漬害的發(fā)生。在農(nóng)閑季節(jié),要清除古茶林地上部分雜草、雜木和病蟲枝,增加古茶林通風透光性,破壞茶樹病蟲越冬場所。并將茶樹周圍枯枝落葉掩埋入茶樹根部,可使尺蠖類蛹、毒蛾類蛹、剌蛾類蛹及象甲的幼蟲和蛹深埋入土中不能羽化,減少來年病蟲害基數(shù),增加古茶林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和豐富茶樹營養(yǎng),增強茶樹抗病蟲能力。
1.2 適時采摘和修剪
茶樹嫩梢是茶葉采摘的主要部分,營養(yǎng)高,害蟲發(fā)生也嚴重,及時分批采摘既可保證茶葉的質量,又可將大量幼蟲、卵采下,如在茶尺蠖第2代3齡前采摘春茶可減少蟲源80%以上。適度修剪可以促進茶樹生長、發(fā)育、增強樹勢,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病蟲嚴重為害的茶樹可進行臺刈。
2.1 保護天敵
保護好古茶林區(qū)周圍遮陰樹,夏、冬季在茶樹間鋪草,以給天敵創(chuàng)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在進行古茶林清除地上部分雜草、修剪等人為干擾較大的農(nóng)活時給天敵一個緩沖地帶,減少天敵的損傷。將修剪下來的茶樹枝條堆放在古茶林附近,茶樹枝條上的某些害蟲(螨)因不能及時獲得食料而餓死,寄生蜂則可飛回古茶林。不捕殺古茶林附近的鳥類和蛙類。
2.2 釋放捕食螨、寄生蜂、蜘蛛等天敵動物
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敵經(jīng)室內人工大量飼養(yǎng)后釋放到古茶林,可控制相應的害蟲(螨)。捕食螨如德氏鈍綏螨可防治茶跗線螨,胡瓜鈍綏螨可防治茶橙癭螨。寄生蜂如赤眼蜂可用于防治茶小卷葉蛾,絨繭蜂、蜘蛛可用于防治茶尺蠖和茶葉螨等病蟲害。
3.1 燈光誘殺
在成蟲盛發(fā)期,按每1.33~2 hm2的古茶林安裝一只頻譜殺蟲燈或太陽能殺蟲燈的密度進行燈光誘殺,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2 糖醋液誘殺
取糖、醋、黃酒,放入鍋中微火熬煮成糊狀糖醋液,倒入盆缽底部少量,并涂抹在盆缽的壁上,將盆缽放在茶園中(略高于茶叢),具有趨化性的卷葉蛾、地老虎等成蟲會飛入取食,接觸糖醋液后粘連而死。
3.3 性誘殺
利用茶樹害蟲如:茶小卷葉蛾、茶假眼小綠葉蟬等成蟲的性信息素誘殺。設置肥皂液水盆,將捕捉到的雌成蟲放入小木盒中并懸掛或擱置在高于盆口2~3 cm的水盆上方中央,夜間利用雌成蟲釋放性信息素誘殺雄成蟲。春秋季兩天換一次成蟲,夏季一天更換一次成蟲。
3.4 色板誘殺
在小綠葉蟬高發(fā)期,每667 m2插20~40個數(shù)字化色板進行誘殺,在茶黃薊馬高發(fā)期,每667 m2插20~40個佳多藍板進行誘殺。
景邁山古茶林是無污染、無農(nóng)藥殘留的生態(tài)古茶林,除了茶樹,還保留了許多其他豐富的物種,形成了生物多樣性。隨著景邁山古茶林的開發(fā)利用和旅游業(yè)的興起,以及古茶林區(qū)遮陰樹的砍伐,病蟲害發(fā)生日益嚴重,有爆發(fā)的趨勢。茶樹以蟲害居多,如食葉類害蟲(茶毛蟲、茶尺蠖、茶茸毒蛾等)、吸汁性害蟲(假眼小綠葉蟬、紅蜘蛛、茶介殼蟲等)。較常見的病害以茶葉煙煤病、茶炭疽病、茶餅病、茶葉藻斑病為主。
4.1 害蟲類
4.1.1 茶毛蟲
又稱毒毛蟲。一年發(fā)生2代,以卵塊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開始孵化,各代幼蟲發(fā)生期分別為4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下旬至9月下旬。幼蟲3齡前群集,成蟲有趨光性。低齡幼蟲多棲息在茶樹中下部成葉背面,取食下表皮及葉肉,2齡后食成孔洞或缺刻,4齡后進入暴食期,嚴重發(fā)生時也可使成片茶園光禿。
防治措施:(1)秋冬季清園,摘除卵塊;(2)點燈誘蛾,減少產(chǎn)卵量;(3)應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人工釋放赤眼蜂;(4)防治在百叢卵塊5個以上時進行,掌握在3齡幼蟲期前,以側位低容量噴灑為佳。藥劑可選用蘇云菌桿菌500倍液或茸旋多角體病毒500倍液噴殺。由于茶毛蟲有假死性,一有動靜害蟲就會掉落地面假死,所以在噴藥時不但要噴茶樹樹冠還要噴地面。
4.1.2 茶尺蠖
又稱拱拱蟲。其生活習性為一年發(fā)生5~6代,以蛹在茶樹根際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羽化。幼蟲發(fā)生為害期分別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它以幼蟲殘食茶樹葉片,低齡幼蟲為害后形成枯斑或缺刻,3齡后殘食全葉,大發(fā)生時可使成片茶園光禿。
防治措施:(1)保護天敵;(2)清園滅蛹、培土殺蛹;(3)藥劑可選用蘇云菌桿菌500倍液或茸旋多角體病毒500倍液噴殺。
4.1.3 茶茸毒蛾
鱗翅目毒蛾科,是茶樹上的主要害蟲,寄主主要有茶、柑橘、櫻桃、柿、枇杷、梨、玉米等。茶毒蛾幼蟲以食葉為主,一、二齡幼蟲有群集習性,多群集在茶樹葉片背面,吃食下表皮和葉肉,而僅留上表皮與葉脈,使被害的茶樹葉片成為半透明網(wǎng)狀膜,不久即枯黃。三齡幼蟲始食全葉,常群遷到樹冠上部為害,同時吐絲結網(wǎng)。四齡幼蟲食量逐漸增加,到五、六齡時幼蟲食量大增,待吃完全株葉片后,即遷移至別處繼續(xù)為害,其后果很為嚴重。
防治措施:藥劑可選用蘇云菌桿菌500倍液或茸旋多角體病毒500倍液噴殺。由于茶茸毒蛾有假死性,一有動靜害蟲就會掉落地面假死,所以在噴藥時不但要噴茶樹樹冠還要噴地面。
4.1.4 假眼小綠葉蟬
又稱葉跳蟲。一年發(fā)生9~11代,以成蟲在茶叢中越冬,開春后當日平均氣溫達10℃以上時,越冬成蟲開始產(chǎn)卵繁殖。一般有兩個蟲口高峰,第一蟲口高峰自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以6月份蟲量最多,主要為害夏茶。第二個蟲口高峰自8月中旬至11月上旬,以9至10月蟲量最多,主要為害秋茶。它以針狀口器刺入茶樹嫩梢及葉脈,吸取汁液,造成芽葉失水萎縮,枯焦,嚴重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品質。
防治措施:(1)及時分批采摘;(2)保護天敵;(3)藥劑可選用白僵菌菌粉,每667 m2用白僵茵(每毫升含0.1億~2億個孢子)1 kg兌水100 kg,愛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噴施,具有一定持續(xù)效應。
4.1.5 紅蜘蛛
又名茶紅蜘蛛,是古茶林普遍發(fā)生、危害嚴重的害螨之一。該螨多在成葉面刺吸葉汁并結細絲網(wǎng),受害葉片呈現(xiàn)黃至紅褐色斑,失去光澤,滿布卵殼與蛻皮如同白色塵埃,終致硬脆干枯落葉。該螨由于螨體小,繁殖力強,代數(shù)多,同時對藥劑抗性強,給防治增加難度。
防治措施:(1)及時分批采摘;(2)以螨治螨,人工釋放捕食螨;(3)防治掌握在生長期,以低容量蓬面噴施為佳。藥劑可選用0.3%苦參堿水劑1 000倍,100倍綠穎礦物油,云菊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等環(huán)境友好型植物型殺蟲劑進行防治。在秋末噴施一次0.5波美度石硫合劑。
4.1.6 茶介殼蟲
蟲體外表披了一層自身分泌形成的盾殼或蠟質外殼,蟲體較小,固定在枝葉吸汁為害,繁殖力強,能在短期內形成密集的群體,滿布于枝干、葉片,茶樹受害后,養(yǎng)分損耗,樹勢衰退,老葉脫落,發(fā)芽減少,蟲口多時,枝條逐漸干枯,至干枯死。外界環(huán)境跟介殼蟲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郁蔽、低洼的古茶林有利于它的發(fā)生。
防治措施:(1)及時分批采摘;(2)秋末結合清園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3)藥劑可選用松脂酸鈉400倍進行防治,使用時應特別注意稀釋濃度。
4.2 病害類
4.2.1 茶炭疽病
主要為害成葉和老葉。病斑多自葉緣或葉尖,開始成水漬狀暗綠色,圓形,后漸擴大,成不規(guī)則形,并漸呈紅褐色,后期變灰白色,病健分界明顯。病斑上生有許多細小、黑色突起粒點,無輪紋。其發(fā)病通常在多雨年份,在一年中以秋雨期間發(fā)生較多。
防治措施:(1)加強古茶林管理,做好低洼積水的開溝排水;(2)秋冬季清除林間枯枝落葉,以減少第二年病菌數(shù)量;(3)增施生物磷鉀肥,增強茶樹抗病力;(4)藥劑防治可選用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噴施;每年11月至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林。
4.2.2 茶煙煤病
茶煙煤病是茶園中發(fā)生非常普遍的一種病害。枝葉上覆蓋一層煤污狀黑霉,一則影響茶樹正常的光合作用,二則在嫩葉枝梢上發(fā)生時,對茶品質有一定影響。
防治措施:由于該病發(fā)生與某些害蟲為害有關,要有效地控制病害,關鍵在于消滅這些害蟲。此外在早春噴施石硫合劑0.5波美度400倍液,不僅可防病,還可兼治粉虱類害蟲。
4.2.3 茶餅病
嫩葉上初發(fā)病為淡黃色或紅棕色半透明小點,后漸擴大并下陷成淡黃褐色或紫紅色的圓形病斑,直徑為2~10 mm,葉背病斑呈餅狀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狀物,最后病斑變?yōu)楹诤稚珴儬睿紶栆灿性谌~正面呈餅狀突起的病斑,葉背面下陷。葉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腫并扭曲,嚴重時,病部以上新梢枯死?;ɡ偌坝坠紶柊l(fā)病。
防治措施:發(fā)病嚴重古茶林冬季可用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發(fā)病期間可用100 ppm多抗霉素噴施,均可獲得良好效果。
4.2.4 茶葉藻斑病
又稱白藻病。主要為害中下部老葉片。老葉片染病葉正、背面均可產(chǎn)生黃褐色針頭大小圓形病斑或十字形斑點,漸呈放射狀向四周發(fā)展為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灰綠色至黃褐色病斑,大小0.5~1.0 mm,病斑上可見細條狀毛氈狀物,后期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稍隆起,呈暗褐色,表面光滑,有纖維狀紋理,邊緣不整齊。
防治方法:(1)雨后或地下水位高時,要注意開溝排水,防止?jié)駳鉁?;?)及時疏除徒長枝和病枝,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3)適當增施生物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