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樂
高中生鑒賞詩歌,或毫無頭緒,或淺嘗輒止,或風馬牛不相及,詩歌的豐富意旨與優(yōu)美情趣,卻成了學生心中的痛。如何提高高中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深入品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呢?
一、“六看”以求點
高中教師都懂得引導學生“六看”,即一看標題,二看作者,三看小序,四看注釋,五看意象,六看情感關(guān)鍵詞。但“六看”以后,學生要達到什么目的呢?相信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都懵然不知。因此,中學生鑒賞詩歌能力的低下,與教師的引導無方不無關(guān)系。教師普遍只是就詩論詩,未能概而論之,而學生則一知半解,未能觸類旁通。所以,針對這一弊端,教師引導學生“六看”時,須達到的目標是:求點。
看標題,不只是局限在理解標題內(nèi)容。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詩歌的意蘊情感所在,所以解題時一定要聯(lián)系意象與情感的關(guān)鍵詞。也就是說,“六看”不能截然分開,而是渾然一體,綜合對全詩進行掃描,找準解讀這首詩的切入點,故說“六看以求點”。比如,在學習《登高》時,綜觀五個方面(沒有小序):蕭索秋風、落木猿啼(看意象)中,詩人因友人的失約(看注釋)而獨自登高,面對眼前之景,憶往昔,思后路,怎一個“悲”( 看情感關(guān)鍵詞)字了得?一曲登高(看標題),不僅抒寫了詩人自身的痛悲,也深憂國家的命運,這不正是杜甫“憂國憂民”的最好例證(看作者)嗎?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不就是把六看都連綴整齊了嗎?獨,孤身一人,感時傷世,滄然淚下在所難免,抓住“獨”字切入,能感受到全文的深情。所以,“六看”后再抓住切入點,就能對全詩的理解起到推動作用,“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選好與抓住切入點是理解詩詞的重要突破口,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鑒賞時,找到這一個點,就能讓學生深入領會全詩,品味詩歌給學生帶來的情感大餐。
二、“三吟”以求蘊
“三吟”不是指吟誦三次,而是多次。吟誦是古人讀書的唯一手段,注意,這里的讀書不僅僅是指看書,而是真真正正地出聲讀書,古人在看書時往往配合著吟誦。一方面古人留給了后人大量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也告訴后人學習的技巧方法,但后人卻是以“朗讀”這一方式來品嘗,如佳肴在此,以目視之,只見其形,而不知其味。正如《學記》中說的:“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碑敶奈膶W大家,都十分重視吟誦,而且特別指出,吟誦不僅僅是為吟誦而吟誦,吟誦的目的是為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詩歌,也該以吟誦為主,而不僅僅是朗讀。高中生通過吟誦詩歌,從詩歌的字里行間、抑揚頓挫中感悟詩歌的內(nèi)涵意蘊,不失為一種捷徑。“一吟雙淚流”,充滿感情的吟誦,帶來的是一番美的享受。一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道出了李后主的悲酸,反復地吟誦“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三次,你是否流下了眼淚,悲從心生,意由身起,那悲愁之感,比朗誦深千百倍,學生不就對此理解更深刻到位了嗎?吟誦求其蘊,素讀經(jīng)典課程創(chuàng)始人陳琴從音韻學的理論出發(fā),指出吟誦是特別的歌唱。合氣韻的吟唱不僅表意,同時它還為詩文情感定調(diào),只有通過吟誦,才能深刻體會古文的精神內(nèi)涵和審美韻味。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吟誦呢?高中語文教師的吟誦也是一個短板,所以教師必先作出一番努力。其一,是借鑒別人吟誦的方法,多聽網(wǎng)上有關(guān)吟誦的作品,多看有關(guān)吟誦方法的指導;其二,是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吟誦方式,保持吟誦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上、早讀時與學生一齊吟誦;其三,是教給學生吟誦的方法,讓學生有時間進行吟誦的訓練,舉一反三則觸類旁通。
三、“四字”以求華
所說的“四字”,是指在閱讀欣賞寫景抒情詩或敘事、詠物詩時,要緊緊圍繞“景、境、情、法”四字去分析,讓學生依托這“四字”進行自主的鑒賞。 “景”,就是指景物,即詩中的意象;“境”,就是詩歌所營造的詩的意境;“情”,就是詩歌要表達的感情;“法”,就是詩歌所運用的主要藝術(shù)技巧。從景物、意象、意境上,進一步對詩詞內(nèi)容進行理解,進一步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表達意旨,完成詩歌鑒賞就迎刃而解了。
教師在引導學生答題時,可以按照上面的內(nèi)容,緊扣這四個字進行作答。如,問這首詩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第一步回答“用了××表現(xiàn)手法”(法),第二步結(jié)合內(nèi)容(景與境)分析用了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詩句,第三步回答用了這種表現(xiàn)手法后的效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