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茹
2016年12月1日,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當晚宣布,不再參加2017年總統(tǒng)選舉。他由此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在歷史上首次放棄連任的總統(tǒng)。就此拉開了法國新一輪大選的帷幕。
奧朗德:
“法國現(xiàn)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tǒng)”
2012年5月15日,奧朗德在法國參眾兩院議長的見證下,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軍團長勛章,奧朗德正式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7位總統(tǒng)。而在2016年,法國《世界報》10月的民調顯示,社會黨的代表、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跌至4%,坐實了“法國現(xiàn)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tǒng)”的頭銜。
奧朗德表示他不能眼見左翼陣營的渙散和分裂。他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其經歷教會了他履行公職所必須的謙遜態(tài)度,權力沒有讓他喪失清醒的頭腦。他認識到參選可能會導致左翼陣營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奧朗德還表態(tài),在未來數月內,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繼續(xù)領導國家。他還為自己的政績辯護說,自從2012年5月以來,他相繼與艾羅和瓦爾斯領導的政府共同致力于重振法國和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
奧朗德在執(zhí)政期間,其政治方面的政策帶有明顯的傳統(tǒng)左翼色彩,但也滲透著一定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可謂“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個“團結的總統(tǒng)”,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建設其“法國夢”的進程之中。奧朗德早期還強調,自己不想做薩科齊那樣的“超級總統(tǒng)”,而要做一個“正常總統(tǒng)”,帶領法國人實現(xiàn)自己的“法國夢”。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托馬斯·皮凱蒂曾這樣評價道: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tǒng)與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時面臨的危機相似。羅斯福上任之初,美國剛遭遇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秉承“凱恩斯主義”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和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
馬克龍:
愛自由的“無綱領先生”
法國內政部4月23日晚發(fā)布的初步統(tǒng)計數據顯示,“非左非右”的“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在當天舉行的法國總統(tǒng)選舉首輪投票中得票領先,將進入法國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投票。其中馬克龍獲得23.7%的有效選票,勒龐獲得21.7%的有效選票。
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馬克龍是奧朗德內閣中最年輕的部長,也是自瓦萊里·德斯坦以來最年輕的經濟部長。2016年12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宣布參加競選的他當時的支持率還未達到20%。但一切在2017年迎來了轉機,伴隨著過于激進的左翼社會黨候選人阿蒙的出爐以及菲永出現(xiàn)政治危機,宣稱要彌合左右兩派的馬克龍越來越受到法國民眾歡迎。
法國社會黨候選人阿蒙已經在第一時間號召自己的選民支持馬克龍,共同反對勒龐當選。阿蒙表示,“我這么說是為了將一位政治對手與共和國的敵人區(qū)分開來?!狈▏偫砜杉{夫也在首輪投票后號召選民支持馬克龍。法國共和黨候選人菲永在投票結束后發(fā)表了敗選演講,他呼吁選民第二輪投票支持馬克龍?,F(xiàn)任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24日已發(fā)表電視講話支持馬克龍,因為他“捍衛(wèi)那些能把法國人凝聚在一起的價值觀”。一時之間,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成為了下一屆法國總統(tǒng)競選的熱門。
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在亞眠讀高中的馬克龍愛上了大他24歲的老師布麗吉特。當時的布麗吉特已婚已孕,但是馬克龍還是突破了家人的阻撓,在14年之后與布麗吉特結為夫妻?,F(xiàn)在不到40歲的馬克龍已經有三名繼子和七名繼孫。這一事件一直被大眾所津津樂道。馬克龍一“出山”,就明確主張要反“潮流”,反常規(guī),反傳統(tǒng)政黨的“老一套”!他自己早已在各種場合“聲嘶力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說:“綱領”得一步步來,不急于“拋售”或“兜售”,應自下而上,經由“前進黨”地方委員會和追隨者們一步步討論后,直到2017年3月初,他才將社會政策偏左、經濟政策偏右的完整綱領和盤托出。左右兼收的馬克龍反感被稱作“中間派”。他認為 “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好的政治綱領”?!拔襾碜宰笠?,但樂意采納右翼的優(yōu)點。我從不因循守舊”。
瑪麗娜·勒龐:
“法國特朗普”
2017年被譽為是歐洲局勢最不穩(wěn)定的一年,隨著英國脫歐之后,意大利在去年年底修憲失敗也面臨進一步脫歐的可能,而此次法國大選很可能會揭開歐洲動蕩局勢的第一頁。這次法國大選的熱門候選人之一勒龐被稱為“法國特朗普”,競選階段就表示如果她當選一定會主張重啟法國法郎,并曾表示當選后將舉行法國退歐公投。
此前英國獨立黨黨首Nigel Paul Farage曾警告稱,勒龐所造成的政治轟動效應恐怕會超過英國脫歐,如果其當選法國總統(tǒng),可能意味著歐盟60年的整合歷史結束。
如果極右翼候選人勒龐獲勝,西方最重要的三個國家:美、英、法都被極端民粹主義所席卷。西方歷經五百年才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受到極大摧毀。其意義不亞于當年蘇聯(lián)解體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沖擊。這也意味著西方面對中國的唯一一個殘存的優(yōu)勢、遏制中國的唯一一張牌也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它還反襯了中國模式的溫和與合理性,為中國軟實力的崛起和自然輸出創(chuàng)造了歷史條件。
而勒龐獲勝意味著歐盟會加速解體,她不僅會強力退出歐元區(qū),也會主導進行脫歐公投。歐盟解體成為一個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弱化了歐洲勢力對中國的壓力,它們每一個國家的實力都無法和中國抗衡,在一對一的雙邊談判上,各國議價能力嚴重削弱。甚至為了從中國獲得更多支持而不得不競相讓步。更重要的是,它們挑戰(zhàn)中國的能力也完全喪失。
如果勒龐上臺,將和特朗普一樣采用排斥穆斯林的政策,這會進一步激化西方和廣大伊斯蘭世界的矛盾,雙方的沖突將在未來一定歷史時期內成為國際社會演變的主線。當然,這其中中國置身事外,倡導和平,贏得主動,又迎來一個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提升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但同時歐盟的解體意味著世界將缺少重要的一極,這并不利于中國崛起過程中追求的多極化平衡戰(zhàn)略。美國可能會在行動上更加“放肆”,假如中國和美國發(fā)生沖突,就少了一個平衡、牽制的力量。
其中最關鍵的是勒龐獲勝將對中國目前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方針產生不利影響,極右上臺,歐盟必然陷入混亂進而解體。而歐洲是“一帶一路”的終點。歐盟如此境地,“一帶一路”的意義就大打折扣。沿路國家的積極性也同樣會受到消極影響。而且極右黨上臺,中法關系有可能倒退甚至邊緣化。戴高樂時代創(chuàng)造的中法特殊關系將無法延續(xù)。
總的來說,勒龐如果成為法國新總統(tǒng),對于中國來說弊端還是較多的,關鍵是勒龐獲勝會引發(fā)的蝴蝶效應才是恐怖的。民粹主義可能會因此蔓延到整個歐洲,甚至更大。
法國總統(tǒng)大選之所以吸引人眼球,一方面是因為法國依然是國際社會中的大國,有著較強的國際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法國同德國一道作為歐盟的支柱,很大程度上其態(tài)度決定著歐盟乃至歐洲未來的發(fā)展。早在去年,就有不少人對今年的法國總統(tǒng)大選做出預測,認為:由于左翼的混亂和分票,以及阻止極端勢力“共和陣線”,中右翼共和黨上臺的幾率非常之大。但局勢的風云變幻,實際上如美國大選一樣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