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 智慧教育正在引領我國信息化教育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時代需要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師。本文將針對高職教師教育教學倦怠的現(xiàn)狀,探討智慧型教師的內涵及生成,以期有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成長為智慧型教師,開展智慧教學,促進智慧教育。
關鍵詞:高職 智慧型教師 生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29-02
智慧型教師是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新的境界和新的目標。然而目前高職教師由于科研、績效、職稱等諸多因素,出現(xiàn)教育教學倦怠危機,嚴重地阻礙了智慧型教師的生成。本文將針對高職教師教育教學倦怠的現(xiàn)狀展開分析,探討智慧型教師的內涵及生成,以幫助高職教師走出職業(yè)倦怠,重拾職業(yè)熱情,積淀教育智慧,積極邁向智慧型教師行列。
一、高職教師教育教學倦怠現(xiàn)狀
高職教師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教學任務重,面對的學生基礎比較差,同時為了職稱晉升還要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務,因此教育教學倦怠現(xiàn)象日趨嚴重。
(一)缺乏職業(yè)成就感
雖然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但社會對職業(yè)教育仍存在一定偏見,大多都認為職業(yè)院校是不得已的選擇,孩子成績不好只能送讀職業(yè)院校,因此如果是普高生源一般成績較差??偟膩碇v,高職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注意力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確實相對較弱,高職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當教師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課熱情滿滿地走進課堂,但得不到學生的積極回應時,教學成就感會逐漸下降,教起來覺得乏味,失去職業(yè)的熱情。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職教師的教學任務重,而教學工作量的多少及上課質量的好壞并未得到很好的肯定和激勵,在職稱評審中也并沒有很大優(yōu)勢,而且面臨職稱晉升的壓力,還需要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務,而本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及智慧生成的科研,已然帶有濃厚的功利性。繁重的工作壓力使教師身心疲憊,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倦怠現(xiàn)象油然而生。
這些客觀存在的外界環(huán)境確實給了高職教師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要緩解高職教師職業(yè)倦怠,需要多方的支持,學校與相關教育部門應充分體現(xiàn)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尊重與肯定,如學校教育教學激勵機制的完善,教育部門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與職稱評審保持一致等。然而不管外界環(huán)境如何,高職教師都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摒棄消極情緒,堅持通過個人的努力,讓自己成長為一名智慧型教師,用真善美去啟迪一顆顆心靈,培養(yǎng)一批批智慧的學生,重拾職業(yè)幸福感,實現(xiàn)人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高職智慧型教師生成探討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教育正由知識走向智慧(劉曉琳,2016),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由知識型轉向智慧型,這是時代發(fā)展的迫切需求。智慧型教師應具有情感智慧、理性智慧及實踐智慧。[2]情感智慧是智慧型教師生成的思想基礎,可以理解為是基于教師職業(yè)道德和師愛的特殊智慧,它可以幫助教師站在更高的視角,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或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依然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仰,并且能夠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地深化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理性智慧是智慧型教師生成的精髓,表現(xiàn)為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及專業(yè)知識進行的深刻洞察和不斷反思。實踐智慧是智慧型教師生成的基石,教師的情感智慧、理性智慧只有與教學實踐結合獲得實踐智慧,才能成為真正的智慧型教師。因此,要生成情感智慧、理性智慧和實踐智慧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忘初心
在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時,我們都有種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用自己的愛、付出和奉獻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喜愛、尊敬的良師益友,希望能培養(yǎng)出一批批國家的棟梁之才。這應該就是我們的初心吧,最初的我們只是想一定要好好教自己的學生,我們愿意全身心地付出,不會去計較學生的底子如何。但是在這個浮躁的現(xiàn)實社會,教師教著教著反而迷茫了,思想倦怠了,這些都嚴重遏制了教師智慧的提升。智慧型教師應銘記初心,具有良好師德,永葆一顆強烈而純凈的事業(yè)心和職業(yè)追求,努力工作、提升智慧、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才會有方向和意義,才能體會到教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只有不忘教育之初心,才能育人之始終。面對高職學生,我們應該用加倍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他們的開心,家長的放心,國家的振興!
(二)善于思考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智慧教育方興未艾,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應該是智慧型教師的重要標簽,而且思考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將賦予新的內涵。筆者認為思考包括教前思考、教中思考及教后的再思考,思考可以對教學進行前瞻策劃、運籌帷幄,也可以適時調控,還可以課后總結,持續(xù)改進。當今的社會是個全方位開放的社會,網絡讓世界似乎變得越來越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便捷,我們開始習慣去借鑒和分享。因此,我們的思考方式也應從封閉走向開放,思考主體從個體走向群體,思考內容從專業(yè)走向職業(yè),思考受益對象由自身走向大眾。[4]只有通過這些轉變,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理性智慧,以指導實踐智慧。
(三)付諸行動
教師的情感智慧和理性智慧只有付諸行動才能上升為真正的智慧型教師。付諸行動是教師終身學習理念的體現(xiàn)。教師不僅要付諸教學實踐,也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跟進世界變化的節(jié)奏,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與時俱進,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新的理念、知識、技能引入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模式,用自己的智慧為學生開啟智慧之窗,讓學生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當然智慧型教師的生成不僅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努力學習以完善自己,有關部門也應為教師創(chuàng)造暢通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提供良好的學習培訓機會,讓教師走出校園,到企業(yè),到其他學校,把先進的東西帶回來,并通過思考實踐內化為教師自身的教學智慧,只有智慧型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智慧型學生。
參考文獻:
[1] 劉曉琳,黃榮懷.從知識走向智慧:真實學習視域中的智慧教育[J]. 中國電化教育,2016(3):14-20.
[2] 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J].教育研究,2005(2):50-57.
[3] 蔣宗堯.優(yōu)秀教師的修煉之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
[4] 程嶺.智慧教育進程中教師教學反思智能模型設計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6(1):44-51.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