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秀女士:
你問睡眠的時間究竟需要幾個小時才算足夠。這不可一概而論,不同年齡的人,不同的個體,都不盡相同。
不同年齡的人,所需睡眠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樣。不滿月的新生兒,除了吃奶之外,全部時間都處于睡眠或半睡狀態(tài)。嬰幼兒每天需睡16~20小時,學齡前兒童一般要睡12~14小時,學齡期兒童大約需睡10小時。進入青春期,每天應睡9小時左右。成年以后,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就可以了。
同是成年人,個體差異也很大,有的要睡10小時才夠,有的只需6小時就行了。因為疲勞的消除,不僅與睡眠的時間長短有關,而且與睡眠的深淺程度有關。睡眠較淺的人,睡眠時間需長些,而大腦皮層抑制很深的酣睡,即使時間短些,也能迅速消除疲勞。睡眠很淺的人,特別是噩夢紛紜的睡眠,盡管睡得很久,大腦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起床以后仍然感覺頭昏腦漲,疲倦乏力。所以,較短時間的熟睡比較長時間的淺睡更容易消除疲勞,恢復精力。
那么,究竟怎樣判斷自己的睡眠時間是否足夠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只要清晨無需人喚就能自己醒來,而且自我感覺良好,頭腦清爽,精力充沛,可以勝任復雜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則無論睡眠時間長短,都說明睡眠是足夠的。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每天大約只睡四五個小時,仍然精神飽滿,思維敏捷,一生中有一千多項發(fā)明,而且享年84歲。
話又說回來,像愛迪生這樣只睡四五個小時就足夠的人畢竟很少。而許多人只睡四五個小時,則是因為白天工作時間不夠用,便在本應睡眠的時間中去強行擠占。短期來說,似乎是贏得了時間,從長遠的觀點看,卻是大大的失去了時間。白天過度的緊張用腦,夜晚又缺乏足夠的睡眠,會使衰老加速,甚至英年早逝。
明秀女士,我想特別強調一點,請你向工會會員多加宣傳。關鍵就是一句話,千萬不要擠占睡眠時間。
人的一生中,睡眠花去了整個生命過程三分之一的時間,也正是依靠這“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消除疲勞,儲積能量,才換來那精神抖擻、大有作為的“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所以,要想贏得更長的工作時間,必須舍得花去“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即使在“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里,也要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下面再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哪種睡眠姿勢最有利于安眠?
睡眠的姿勢,自古就有講究。
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認為,側臥比仰臥好。他在《千金要方?道林養(yǎng)性》中寫道:“側臥,益人氣力,勝于仰臥。”
在側臥之中,右側臥又比左側臥好?!独m(xù)博物志》說:“臥不欲左脅?!薄独侠虾阊浴芬舱f:“臥宜右側以舒脾氣。”
不僅要右側臥,而且要踡曲屈膝,做到臥如弓。明代名醫(yī)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專門寫了一節(jié)“睡法”:“睡不厭踡,覺不厭舒。踡者,曲膝踡腹?!彼J為,這種睡姿不僅舒服,而且“益人多宏”,對健康大有益處。
的確,右側臥的睡姿使居于胸腔左側的心臟不會受壓,有利于心臟排血;右側臥又使居于右腹的肝臟處于最低位置,從而可獲更多供血,有利于新陳代謝;右側臥還有利于食物在消化道中順暢通過,因為胃通向十二指腸的開口和小腸通向大腸的開口都是朝向右側的。特別是右側踡曲屈膝的姿勢,使人自然放松,在舒適的感覺中安然入睡。
其他的睡姿對人均有這樣那樣的不利影響。仰臥,肌肉放松不夠,手又容易不自覺地放在胸前,引起噩夢,使身心兩個方面都難以充分休息,而且熟睡之后,舌根易于下墜,致使呼吸不暢,發(fā)出鼾聲。俯臥,肌肉放松更加不好,由于擠壓胸部,又影響心肺功能,為避免口被枕頭捂住,只好將頭扭向一側,容易引起頸肌疲勞和損傷,出現落枕。左側臥擠壓心臟,影響心臟功能,而心尖部受壓還易引起噩夢。
當然,在整夜的睡眠中,睡姿是不可能完全不變的,一般每個晚上要變動幾十次。我們只是提倡在入睡時采取踡曲的右側臥姿勢,以達到舒適放松、安然入睡的目的。
關于用什么樣的枕頭最有利于睡得香甜,我們下次再談。
順祝晚安
馬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