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獅子頭
“獅子頭”,用揚(yáng)州話說即是大斬肉,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據(jù)說它的“遠(yuǎn)祖”是南北朝《食經(jīng)》上所記載的“跳丸炙”(見《齊民要術(shù)·炙法第八十》)。史書記載,當(dāng)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千艘船只沿大運(yùn)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nèi)皆令獻(xiàn)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鑒》)。楊廣看了揚(yáng)州的瓊花,特別對揚(yáng)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后,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制作四道菜肴。御廚們在揚(yáng)州名廚指點下,費(fèi)盡心思終于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后,十分高興,于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yáng)菜肴傾倒朝野。
餃子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后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東漢末年,各地災(zāi)害嚴(yán)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yī)叫張機(jī),字仲景,自幼苦學(xué)醫(yī)書,博采眾長,成為中醫(yī)學(xué)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yī)術(shù)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y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rèn)真施治,挽救了無數(shù)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yī)病。有一年當(dāng)?shù)匚烈呤⑿?,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xiāng)后,走到家鄉(xiāng)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y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guān)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fù),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jì)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舍“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東坡魚
“五柳魚”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鮮美,噴香誘人,深為人們所喜食。人們在享用時,又常把“五柳魚”叫做“東坡魚”,這是為什么呢?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睎|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xué)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rèn)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狈鹩∮謫枺骸安蓊^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那么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狈鹩」笮φf:“那就把魚拿下來吧?!碧K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一旁的罄里。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寫好了上聯(lián),下聯(lián)一時想不出好句子?!狈鹩枺骸安恢下?lián)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狈鹩〔恢捞K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加思索地說:“下聯(lián)乃‘積善人家慶有余?!碧K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來你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dāng)”。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p>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楚霸王與燒雜燴
在蘇北一帶,無論是尋常人家,還是星級賓館,在酒筵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燒雜燴。尤其是在操辦紅白喜事時。
這道菜葷素搭配,魚肉并列。將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調(diào)以各種佐料。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產(chǎn)條件的提高,此菜在民間進(jìn)行了進(jìn)一步的“優(yōu)化組合”,原菜的搭配更趨合理科學(xué),不僅有魚有肉,還兼以海產(chǎn)野味,使得大雜燴雜而不亂,大有吃頭。這燒雜燴是怎么來的呢?蘇北人一致的看法,與楚霸王項羽有關(guān)。據(jù)說,項羽生性有兩大特點:一是室無二妻,終身以虞姬為伴;二是每頓飯菜無二樣。就為這第二個特點,傷透了手下廚子的腦筋。為了使馳騁沙場、鞍馬勞碌的大王有個健壯的身體,廚子們左思右想。其中一個小廚子想出個辦法,他將一些雞,魚肉等放入一鍋,精心烹制后,端到大王面前。以為挨大王一頓猛剋,未曾想,項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來,一大碗雜燴頃刻吃了個精光,而且批示廚師,今后為了節(jié)省時間,菜就這么燒。從此,手下廚師悉聽尊命,每菜必是雜燴。為了使雜燴不致太單調(diào),廚師們想方設(shè)法改進(jìn)配料,盡量讓雜燴燒得花樣翻新。后來,人們?yōu)榱藨涯畛酝醯墓?,“燒雜燴”便在民間很快流傳開來,一直燒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