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晴
摘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商品與貨幣、資本的蓄積、信用等進行了深刻的闡述,本文對這些理論中閃爍的“財富標志”思想進行采擷,試圖為“財富標志”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在馬克思看來,貨幣可以直接由財富標志充當,也可以用代表財富標志量的象征性貨幣代替,但是流通中的信用貨幣超過其本應代表的財富標志量則有流動性泛濫的危險;貨幣最終要落在能保值增值的財富上;金銀是世界性的財富標志,而一個主權國發(fā)行的貨幣還不具備這樣的功能;信心、信用等虛擬物也可以成為貨幣的支撐;可以用作貨幣材料的物品在增加。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馬克思指出了財富標志悖論。
關鍵詞:財富標志;資本論;貨幣;財富標志泛化;財富標志缺失
“財富標志”是廣義虛擬經(jīng)濟理論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是指在心理上滿足人們對一般財富(貨幣形態(tài))進行聚集、濃縮、存儲和轉化(還原為貨幣)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或法定的)物質或非物質形態(tài)。當人們選定眾多物質財富中最可信賴的一種物品,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心理屬性的承載對象時,也就是作為人的全部生活對象化的凝聚時,財富的標志出現(xiàn)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商品、貨幣、資本、信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其中許多內容可以呼應“財富標志”的思想。
一、財富標志與貨幣
(一)以財富標志為貨幣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價格形態(tài)包含商品轉化為貨幣的可能性,又包含這種轉化的必要性,而金能充作想象的價值尺度,只因為金已在交換過程中當作貨幣商品流轉著。想象的價值尺度后面,潛伏著硬的貨幣?!?/p>
這個“潛伏著”的硬的貨幣其實就是財富標志,物本經(jīng)濟的早期時代,以貴金屬(比如金銀)作為貨幣,此時,商品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貨幣)與財富標志物是同一的。貴金屬貨幣之錨,就是它們自己?!霸谪泿庞少F重金屬鑄造而成的情況下,它與首飾的聯(lián)系有助于保持其價值的穩(wěn)定性,因為對首飾的需求具有很大彈性,它吸納了大量的、增長著的貴重金屬的供應,因而防止了對它們價值的過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對貨幣增長著的需求可以通過使用首飾的庫存而得到滿足,這既使得需求的數(shù)量得到滿足,同時也避免了貴重金屬價格的上漲?!苯疸y是那個時代的絕對財富和終極財富,即財富標志。對于貨幣而言,暫時不需要的金銀熔鑄成金銀器而以財富標志的形式存在,起到了對發(fā)行貨幣量進行自動調節(jié)的作用,社會總財富是當時可發(fā)行貨幣數(shù)量的直接依據(jù)。
(二)貨幣以財富標志為錨
“印有1鎊、5鎊等紙幣名稱的紙券,是由國家從外部投入流通過程中。如果它們的現(xiàn)實流通額,恰好代替同名稱的金額,它們的運動,就只反映貨幣流通的法則。紙幣流通只有一個特殊法則,那是以紙幣代表金的比例為根據(jù)的,簡言之,這個法則是紙幣的發(fā)行額,有一個限制,構成這個限制的,是無紙幣為象征代表時,實際必須有多少的金或銀流通,流通界所能吸收的金量,是不絕在一個平均水平線的上下動搖?!瘪R克思指出,“紙幣是金的記號或貨幣的記號,紙幣在它代表金量的限度內為價值記號?!碑斬泿乓越疸y之外的形式出現(xiàn)時,社會上存儲著的金銀則成為了可發(fā)行貨幣數(shù)量的依據(jù)。在馬克思看來,紙幣的發(fā)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黃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shù)量,紙幣應以金銀這樣的財富標志為錨。
“貨幣,在為商品價格之暫時的客觀的反射時,本不過是記號,故能由記號代替。不過,貨幣的記號,必須有客觀的社會的妥當性。紙造的象征,是由強制通用力,取得這種妥當性的。但國家的限制行動,只能在本國的限界內或流通領域內發(fā)生效力。貨幣充作流通手段或鑄幣的技能,也就是在這個領域內充分發(fā)揮的。所以,它也就在這個領域以內,能使紙幣形式,取得純粹的機能的存在,并完全和它的金屬實體分開?!比珩R克思所說,貨幣與財富標志的分開需要國家機制的作用以使貨幣具備妥當?shù)目山邮苄?。可是,國家和銀行掌握了紙幣的發(fā)行權之后,往往會濫用這種權力?!凹僭O用茶葉這樣的商品作為貨幣,如果習俗和法律都得以很好的確立,那么我們就可以用象征的茶葉代替實際的茶葉。在無限期界下,交易所需的茶葉是永遠不能消費掉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用象征性的茶葉代替實際的茶葉,那么我們就既有了交易用的茶,也可以將它消費掉。但是這種手法用對政府實施合約權力的信任代替了以價值交換價值的現(xiàn)貨交易?!闭庞锰娲苏娼鸢足y,同時產(chǎn)生了透支信用的可能。
(三)信用貨幣追逐財富標志
“一國流通手段量,決不會降到一定的最小限以下。這樣的最小限,是可以根據(jù)經(jīng)驗來決定的。無論這最小限量由什么構成,換言之,無論構成這最小限量的金片如何,其量之大小,或其在流通范圍內的連續(xù)的運動,皆不受影響。所以這最小限量,由紙印符號代替,是不成問題。反之,假令流通的水路,在今日已充分依照貨幣吸收力,由紙幣充當,則在明日,商品流通突發(fā)變動的結果,它會發(fā)生泛濫,也未可知。這樣,一切的限界,皆蕩然無存。”
馬克思認為,在一定限度內用紙幣代替財富標志是不成問題的,但超過了紙幣本應吸納的財富標志量則后果難料,由于現(xiàn)在的貨幣是無錨的信用貨幣,這樣各國可以開動印鈔機印鈔,正如金融危機后美國、日本、歐洲的量化寬松做法一樣。馬克思在寫就《資本論》時就預言了量化寬松以致流動性泛濫的可能。
“金本位制時代黃金供應量缺乏彈性,亦時常導致通貨緊縮、經(jīng)濟衰退乃至金融危機;美元本位制時代的貨幣供應量具有高度彈性,中央銀行則能夠盡其所能管理流動性和應對金融危機。究竟是金本位制優(yōu)越還是美元本位制優(yōu)越,是有錨貨幣制度優(yōu)越還是無錨貨幣制度優(yōu)越,人們至今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確定無疑的是,人類已經(jīng)徹底告別有錨貨幣時代,進入完全無錨的信用貨幣時代,沒有可能再回到有錨貨幣時代了?!?/p>
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發(fā)行的數(shù)量沒有相應的法定財富標志作為支撐。“由于注入了法幣作為資產(chǎn),而沒有抵消性的金融工具,整個金融體系是不對稱的?!绷⒆阌谏顚ο蠡蛟煲粋€新的,可以在全世界適用的新型法定財富標志尤為重要。endprint
“財富到底是什么:是靜態(tài)的資本還是有風險的投資?高老頭的意大利面食可以變成史蒂夫·喬布斯的平板電腦,1800年對西印度群島的投資到2010年可能變成對中國或南非的投資。資本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至少在初期總是伴隨著風險和企業(yè)家精神,但也總是在積累到足夠大的數(shù)額后向租金的形式轉化,那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邏輯起點?!睂Υ?,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過論斷:“人類最后的唯一目的,是貨殖。”而這也正是財富標志的特點:尋租。
馬克思在論述貨幣資本的蓄積時認為,要賺取貨幣以不斷追加財富的蓄積,但在賺取貨幣的愿望實現(xiàn)之后,還有一個最迫切的愿望,是找到有利息的投資方法把這些貨幣處分。可見,財富最終要棲身在財富標志上,以財富標志作為自己的存在形式,實現(xiàn)財富的聚集、濃縮和存儲。
二、世界性財富標志
“世界貨幣可以充作一般支付手段,充作一般購買手段,充作財富一般之絕對的社會的體化物。每一國皆須為國內流通貯藏一個準備基金,也須為世界市場流通貯藏一個準備基金。所以,貨幣貯藏的機能,固有一部分是由貨幣充作國內流通手段和國內支付手段的機能發(fā)生,也有一部分,是由貨幣充作世界貨幣的機能發(fā)生。在后一種機能上,必須有現(xiàn)實的貨幣商品,即現(xiàn)實的金銀。金銀為世界貨幣?!?/p>
“貨幣的鑄幣形態(tài),是由貨幣充作流通手段的機能發(fā)生的,想象的在商品價格(或其貨幣名稱)上表現(xiàn)的金的重量,必須在流通中,當作有同名稱的金片或鑄幣來與商品對立,像價格標準的確立一樣,造幣也是國家的事務。但金銀在鑄幣形態(tài)上穿起的國家制服,一到世界市場上來,會再脫下來的。這情形,表示商品流通的國家領域,與其世界市場的領域是分開的。”
在馬克思的時代,貨幣還是一個國家內部用法定約束的手段建立起來的,這樣的穿著國家制服的貨幣在世界市場上會再脫下來,也就是說一國的貨幣只在一國的范圍內有效,只有金銀才是在世界范圍內有效的世界性財富標志。希法亭也持同樣的觀點,即國家要規(guī)定法定財富標志,金銀才是世界性財富標志:“國家也必須同時宣布這種物即貨幣材料。只是在協(xié)議的范圍內部,例如在國家內部,這種標準才是適用的。在國境之外,它就不適用了。在世界市場上,按其重量來計算,金銀被看作是貨幣?!笨墒?,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世界市場的領域是一體的,具有高的認可度的貨幣早已跨越國界成為世界貨幣,成為全世界的財富標志,例如美元。美元之所以能成為財富標志,并不在于那一張張紙,而在于它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實力,這并不是物化的東西,而是制度層面的東西?!耙环矫?,美元作為全球統(tǒng)一貨幣,美聯(lián)儲作為事實上的全球中央銀行,對于協(xié)調全球經(jīng)濟運轉,降低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費用,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擔負全球經(jīng)濟和金融協(xié)調重任的儲備貨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發(fā)行和管理該儲備貨幣的中央銀行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它很自然就形成了該國所獨享的貨幣霸權、金融霸權和巨額利益?!?/p>
三、“財富標志”的物化與非物化
財富標志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非物化的?!皟r格形態(tài)不僅可以有價值量與價格(即價值量與其貨幣表現(xiàn))之量的不一致,且可以包藏二者間的質的矛盾,以致貨幣雖僅是商品的價值形態(tài),但價格可以完全不表現(xiàn)價值,本身決非商品的東西,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也可由它們的所有者,拿來換取貨幣,并由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態(tài)。所以,一種東西雖沒有價值,但能夠在形式上有價格,在這場合,價格表現(xiàn)像數(shù)學上某幾種量一樣,是想象的。不過,想象的價格形態(tài),也有時可以隱匿現(xiàn)實的價值關系或由此派生的關系?!?/p>
馬克思的偉大之處是,他在物本經(jīng)濟時代就指出了價格可以完全不表現(xiàn)價值,本身決非商品的非物質的良心、名譽也可以具有價值。人類成功地將財富貨幣化、資本化和標志化,這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通過這個發(fā)明,人類逐漸將交換的領域擴展得越來越廣泛,什么都可以買,什么又都可以賣。原先不能貨幣化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的滿足,現(xiàn)在也可以進入交換的領域了,甚至財富標志也不需要標記在硬通貨或紙幣上,它可以標記在許多類東西上,如地產(chǎn)、股票、字畫等?,F(xiàn)如今美債的大行其道、美元在世界上的一元獨霸正是美國對世界輸出的信用,這樣的信用、信譽為它們的所有者美國帶來了物質財富。
“這些綠色的紙具有價值,這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它們具有價值;而每個人都認為它們具有價值,是因為在人們的經(jīng)歷中它們之前已經(jīng)具有了價值。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那么我們的經(jīng)濟甚至可能超不過現(xiàn)有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一小部分;然而,這一共同的、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本質上卻是一種社會慣例,這種社會慣例的存在完全歸功于人們對一種可以說是虛構之物的廣泛接受。”“貨幣是任何具有普遍接受性的交換媒介,普遍接受性是受自我證明信念影響的復雜現(xiàn)象,如果社會成員認為貨幣會被普遍接受,那么它就會,反之則不會。”可見,信心、人氣成為了寶貴的資源。
“貨幣度量的價值和它所要表達者之間彼此的關系是純粹心理學意義的,這樣的事實使其度量之穩(wěn)定性的存在不可能像對空間和重量的度量那樣穩(wěn)定。”“在恐慌期中,虛擬的貨幣資本會大大減少,從而,它的所有者用它作抵押而在市場上借取貨幣的權力,也會大大減少。有價證券在交易所行情上代表的貨幣名稱,將減少;但這種減少,與它所代表的現(xiàn)實資本毫無關系,卻是與它的所有者的支付能力極有關系的?!?/p>
四、財富標志泛化
“在商業(yè)進行的每一點,都有金銀的貯藏,不過程度不等罷了。商品有當作交換價值,或交換價值有當作商品來保持的可能性以后,貪金的念頭就發(fā)生了。隨著商品流通的推廣,貨幣的權力是增加了。貨幣成了富的隨時可以使用的絕對社會的形態(tài)?!?/p>
“在恐慌中,商品與其價值形態(tài)(貨幣)的對立,激化為絕對的矛盾。貨幣的現(xiàn)象形態(tài),在這場合,無關重要。用金抑用信用貨幣(如銀行鈔票)支付的問題,不會影響到貨幣的饑荒?!?/p>
“用土地作貨幣材料的觀念,只在進步已經(jīng)很大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內才能發(fā)生,那是17世紀末才有的。若當作一種國家政策實施,那還是一世紀后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候的事。”endprint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不僅詳盡地分析了金銀這樣的貴金屬貨幣、信用貨幣,還分析了土地作貨幣材料的觀念,也即財富標志增加了。財富標志的增加,可以說是和社會文明發(fā)達成正比的。人類不會只把財富標志固定在一種事物上,它是一類組合,受“人氣”的驅動而輪流坐莊?!爱斦J識到貨幣不具有穩(wěn)定的價值時,就出現(xiàn)了一種政治性要求:貨幣應該具有穩(wěn)定價值,或至少應當進行一番設計以使它盡可能地接近這樣一種理想狀態(tài)。對于購買力保持‘穩(wěn)定的期望,源于人們在興衰不定的市場中保護財富與收入的愿望。其目標是‘永久地維持財富與收入。為將這些困難與不確定性減少到最低程度,資本家購買土地、政府債務與抵押債券。”資本家購買的土地、政府債務與抵押債券即是其認為能夠保值增值的財富標志?!澳呐氯∠私疸y和法定的貨幣工具,我們還是擺脫不了貨幣,只要存在任何耐用資產(chǎn),這種資產(chǎn)就會有貨幣屬性,因而就會產(chǎn)生貨幣經(jīng)濟所特有的許多問題?!边@些耐用資產(chǎn)都是“財富標志”擔當。在歷史上,當黃金、白銀不足以完全成為社會財富的棲身之處時,珠寶、古董、房產(chǎn)、甚至作為生產(chǎn)資料的耕地都會登上財富標志的歷史舞臺。這就是財富標志的泛化。
“在世界市場上金銀被看作是貨幣,關于一定貨幣的協(xié)議,也可以不經(jīng)國家干預而由私人來達成,例如由一個城市的商人們來達成,這時,它當然只適用于這個范圍?!币恍┯泄餐в闷玫南M者們所形成的亞財富圈會在“自組織”地推出自己的“財富標志”,從而使社會上的“財富標志”無序轉移和泛化的情況更加嚴重。
“在信用已經(jīng)發(fā)達的國家,我們可以假定,一切可貸放的貨幣資本,都會當作存款,存在銀行或貨幣貸放業(yè)者手里。至少,營業(yè)大體的情形,是這樣的。再者,在營業(yè)良好,而投機尚未十分活躍的時候,因信用容易得到,信任心仍在增長的緣故,通貨機能的最大部分,雖不借金屬貨幣或紙幣的媒介,也能由單純的信用移轉來實行?!瘪R克思指出不依靠貨幣,單純憑信用即可完成財富轉移。在財富標志泛化的情況下,并不是每一種財富標志都需要有實物作標的,信譽也可以作為下一個衍生的財富標志的抵押物,這就使財富標志的泛化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黃金與其他東西不同,它的邊際消費不會減少。”對于消費“財富標志”,邊際效用遞減永不存在。在追求財富標志多多益善的過程中,一些不具備永無邊際效用遞減的物品充當了財富標志,財富標志泛化導致物價不斷攀升上漲,直至經(jīng)濟崩潰,之后經(jīng)濟秩序重新洗牌,傳統(tǒng)的財富標志又重新確立它的地位,進行下一個輪回?!鞍鸭s定俗成的財富標志定義為社會性財富標志,把由社會經(jīng)濟制度確認的規(guī)范、標準的財富標志定義為法定財富標志,那么,財富標志泛化的原因歸根到底是法定的財富標志的缺失?!?/p>
“從質的方面看,貨幣因為可以直接和每一種商品交換,所以是無限制的,是物質財富一般的代表。但從量的方面看,則現(xiàn)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制的,只是效力有限的購買手段。貨幣在量方面有限在質方面無限的矛盾,使貨幣貯藏者不絕的,像西西弗斯一樣,從事于蓄積的工作?!瘪R克思在《資本論》中的這一精彩論述說明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確立‘財富標志物的目的是要無限地讓人類財富有棲身之處,卻反而成了限制它增長的極限,確實是一個無奈的悖論?!瘪R克思指出的這對質與量的矛盾是財富標志悖論,其原因是財富標志供應不足。那么,如何打破“財富標志”進入確立、崩潰、再確立的輪回,避免如馬克思描述的像推動巨石的西西弗斯那樣,人類財富的增長一直周而復始地被“財富標志”限制住,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
五、結語
中國廣義虛擬經(jīng)濟時代才剛剛到來,還有大量的生活對象化價值要素未通過市場化轉化為財富,中國可以大力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醫(yī)療保健產(chǎn)業(yè)、體育產(chǎn)業(yè)、教育產(chǎn)業(yè)等現(xiàn)代生活服務業(yè),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方式的轉變。而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迎來新一輪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的出現(xiàn),只要這個時間足夠長,人類一定會共同尋找出一個健康成熟的法定的財富標志體系。在我國研究如何爭取時間,化解法定財富標志缺失的危機,以及研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法定財富標志缺失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更具有極其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重溫馬克思的《資本論》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在廣義虛擬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資本論》仍不失其理論光輝和現(xiàn)實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