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素芳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以“細”為核心,通過對課文的細講,讓每堂課都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個臺階。以細化知識滲透為目標,探討了“段落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構建,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段落;課堂教學;初中生
自新課改以來,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對如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廣大一線教師的使命。初中生的智力水平處于起步階段,面對這樣的境況,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把握好一個前提,即細化知識滲透,鞏固學生所學,幫助初中生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本文以細化知識滲透為目標,探討了“段落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構建,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建議和參考。
一、段落式教學的實施前提
1.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段落式教學的主旨是將教學內容劃分成數個段落,由淺至深,使教學過程徐徐推進。在這一過程中,每個段落都前后相連,換言之,學生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與其他階段相呼應,而這就決定了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時必須真正掌握每一個階段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然而,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另一方面,初中生對事物的認知尚處于起步階段,個人學習能力不足。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來應對段落式教學的實施。在實踐中,教師可采用一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和三名學困生的小組搭配方式,讓優(yōu)等生在小組合作時協助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如此,則有助于段落式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
2.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傾向于將目標劃分為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等,而在段落式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更細化、更全面。在實踐中,教師可將教學目標分解,分別通過每個階段的教學來滲透。如知識目標,嚴格來說,每一篇語文課文中都包含很多知識,體現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首先發(fā)掘出課文的所有教育價值,進而將其與知識目標相結合,通過不同的教學階段來實現目標。這種目標滲透方法更科學、更高效,它能化解課堂高度集中的信息量,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3.精心劃分教學段落
教學段落的劃分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通常按課文的內容來劃分段落,旨在讓學生分段了解課文的內容。然而,這種分段模式顯然無法全面發(fā)掘語文課文的教育功能。在新的課堂分段理念下,教師應結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從每一篇課文的讀、寫、思維拓展、語言文化、口語交際等價值出發(fā),將課堂教學劃分成數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的教學體現一個語文特性,包含一個教學目標。這種分段方法一方面能深挖課文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段落式課堂教學的構建——以《桃花源記》為例
根據《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特點,筆者設立了三個教學目標,即閱讀目標、寫作目標和語言文化目標,同時將課堂教學劃分成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落實閱讀目標
師:應該怎樣閱讀,才能盡快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
學生合作討論并回答:讀課文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
師:請同學們開始閱讀。
閱讀完畢后再次提問:同學們能否簡略說一下課文的內容?
學生合作討論并回答:東晉時期武陵漁人偶然進入“桃花源”,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款待,離開后報知當地太守,太守派人隨他去尋找,卻始終沒能找到。
師:細讀課文,看一看還忽略了什么?
教學分析:中學生閱讀能力不足,很容易陷入記敘文六要素這些簡單的框架中,而筆者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略讀和精讀,既落實了閱讀目標,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2.第二個階段:落實寫作目標
師:從整體來看,這篇課文一共涉及了三個主要因素,那么,它們分別是什么?
學生合作討論并回答:①人物;②事件;③氛圍。
師:那么,關于人物、事件和氛圍,課文中分別作了哪些描述?
學生回答問題后再次提問:匯總這些要素,能否評出這篇課文的優(yōu)缺點?
教學分析:基于初中生的文學鑒賞僅處于起步階段,對此,筆者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總結課文要素,繼而圍繞要素通過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與它們相關的文本,如此,既滲透了寫作目標,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3.第三階段:落實語言文化目標
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陶家莊東晉墓壁畫的局部圖片,繼而對學生加以引導:將畫面中的人物和壁畫相結合,能否想象出它們的語言特點?其實,它們的語言特點就藏在《桃花源記》這篇課文中。
師: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出課文里與現代語言不同的詞語,同時用現代語言替代它們。
教學分析:語言文化是語文課程傳播的重要對象,同時也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通過上述的教學引導,使學生了解了古今語言文化的不同,這對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段落式教學是細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發(fā)掘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價值,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相關理論,梳理其中的不足,探尋與其他教學資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使其成為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利器”。
參考文獻:
[1]陳蓉.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23):15.
[2]王麗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及改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08-109.
[3]宋勝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