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巴菲特是個著名的投資家;對彼得來說,巴菲特只是自己的父親。他說,來中國之前,根本不知道“富二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彼得的童年,是在美國中西部小鎮(zhèn)奧馬哈度過的。伴他成長的房子建于20世紀初,那是一棟普通的小屋,沒有圍墻,從廚房的后門出去,就到了別人家。巴菲特至今還生活在那棟小屋里,80歲了,每天高興地開著用了20年的車去上班。據(jù)彼得介紹,如果現(xiàn)在某天晚上去父親家,可能跟他8歲時看到的場景是一樣的:父親穿著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條,享受生活。彼得的童年生活和普通的美國孩子沒有什么區(qū)別。要給家里做雜務(wù),才能掙得很少的零用錢。彼得是一個音樂人,曾經(jīng)為了演出到處募集資金。很多人聽到彼得的姓氏,知道了他是“股神”的兒子,問他:“沃倫·巴菲特的兒子還需要募集資金嗎?”實際上,巴菲特從未給過兒子大筆的金錢。彼得也曾向父親借過錢。那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30歲的時候,他向父親借錢買房。父親說:“借錢給你會破壞我們純潔的父子關(guān)系,自己貸款買吧,自己還。”當時彼得很生氣,可是很快就理解了父親,“他那么做是因為愛我和尊重我”。
【精要評點】
沒有經(jīng)歷過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很難懂得財富的來之不易;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敗掉家業(yè)。因此,沒有人才輩出的家庭難以富過三代,沒有人才輩出的企業(yè)難以長盛不衰,沒有人才輩出的國家難以興旺發(fā)達。
【適用話題】
家風、父親、尊重、自立、成長、財富、人才……
作文評點報·初中版2017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