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網絡欺凌立法及其啟示*

2017-06-19 18:51謝永江
關鍵詞:受害者青少年校園

謝永江,袁 媛

(北京郵電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 100876)

美國網絡欺凌立法及其啟示*

謝永江,袁 媛

(北京郵電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 100876)

近年來網絡欺凌現象日益嚴重,且在青少年間更加普遍。目前美國對于網絡欺凌的立法相對完善,明確了欺凌者的法律責任、受害者的救濟權利、學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責任以及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立法經驗,在法律上明確網絡欺凌的法律責任,完善受害者救濟權利,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教育和監(jiān)管功能,同時引導父母協同配合,構建應對網絡欺凌的法律制度。

網絡欺凌;青少年;美國立法

網絡欺凌是指行為人利用網絡設備故意反復實施的損害他人(多是指青少年)的行為。網絡欺凌的特點體現在青少年成為網絡欺凌現象的高發(fā)群體、網絡匿名性導致追責困難、傳播范圍廣且損害難以消除以及顛覆傳統(tǒng)“力量原則”等方面。近年來,網絡欺凌現象日益嚴重,青少年往往不堪忍受網絡欺凌造成的心理壓力而導致抑郁,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保護自身的意識和能力與其頻繁的網絡社交行為不相適應;互聯網固有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使施害者責任感缺失、暴虐心理膨脹;同時,網絡監(jiān)管困難

和相應的法律制度缺失也是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日漸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絡欺凌問題作為青少年校園欺凌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始終受到美國聯邦和各州法律界的關注。本文擬對美國有關網絡欺凌的立法進行探討,以期有裨于構建我國網絡欺凌治理法律制度。

一、美國網絡欺凌立法的背景

自2002年起,美國網絡欺凌研究中心(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①網絡欺凌研究中心是由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薩米爾·鑫度佳(Sameer K. Hinduja)教授和威斯康星歐克萊爾大學賈斯丁·帕欽(Justin W. Patchin)教授創(chuàng)辦,自2002年來一直致力于網絡欺凌研究,并于2005年推出了網站。網絡欺凌研究中心致力于提供有關青少年網絡欺凌的性質、程度、原因和后果等的最新信息。針對初中和高中學生進

行了有關網絡欺凌的調查并收集了相關數據*該研究中心最早的兩項研究(2004年和2005年)被排除在外,因為當時是通過在線方式采集的樣本,因此不能簡單地與其他研究相比較。而最近9年的研究都是在學校進行的隨機抽樣,提高了數據的可信度和采集效率。。據2007年至2015年的調查統(tǒng)計數據顯示,約26%的學生表示自己曾是網絡欺凌的受害者。盡管不同的研究結果中顯示的比例稍有不同,但也可從中得知平均約16%的學生曾實施過網絡欺凌行為。調查取樣過程中數據難免存在偏差,但整體上仍可表明在2007-2015年間美國校園中長期存在著網絡欺凌問題,且該問題亟待解決。

與此相關的后果是,青少年不堪網絡欺凌對精神造成的壓力導致抑郁甚至自殺的事件不斷發(fā)生。

加利福尼亞州的15歲女高中生奧黛麗·波特(Audrey Potter)在2012年9月12日自殺,原因是在她死亡前八天的一個聚會上,三個十幾歲的男孩對她進行了性侵并將當時的照片配以欺辱性話語傳到了網上,以至于奧黛麗難以忍受,選擇了死亡[1]。

懷俄明州年僅13歲的佐伊·約翰遜(Zoe Johnson)于2015年7月自殺。佐伊多年來一直是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并患有輕度抑郁癥。人們認為她自殺前一天發(fā)布在Facebook的帖子可能是將她推向自殺的關鍵[2]。

內華達州的14歲小姑娘卡拉·杰姆森(Carla James)于2015年自殺。她多年間遭受網絡欺凌,盡管曾經向城市和學校的警察求助,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最后她選擇上吊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人生[3]。

由此可見,隨著互聯網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校園欺凌行為逐步向網絡環(huán)境侵襲。因此近年來,網絡欺凌作為青少年校園暴力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始終受到美國聯邦和各州法律界關注,成為新的立法熱點之一。下文將主要基于哈佛大學伯克曼網絡和社會研究中心于2012年2月22日發(fā)布的一份關于美國聯邦和各州網絡欺凌相關立法概述的工作報告[4],以及美國網絡欺凌研究中心于2016年1月公布的一份關于美國聯邦和各州網絡欺凌政策法規(guī)的比較數據[5],對美國有關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的立法現狀及特點進行分析。

二、美國聯邦及各州網絡欺凌立法現狀

截至2016年1月,美國已經有50個州頒布立法要求學校對校園欺凌問題采取相應措施(見圖1)。其中與部分州僅僅簡單地提及“電子騷擾”和“使用電子手段進行騷擾行為”的法律不同的是,有23個州明確地將“網絡欺凌”加以規(guī)定,有48個州的欺凌立法中包含了“電子騷擾”的規(guī)定。除了蒙大拿州外的其余49個州均要求學校制定相應的政策,由于聯邦法律中允許學校對于學生實施的嚴重擾亂學校教學秩序的校外欺凌行為也可以加以制止,但因為這種行為可能侵犯學生的自由權進而和憲法的規(guī)定相沖突,僅有部分州對此進行規(guī)定。

在美國各州有關欺凌問題的立法中,最新的立法之一是2015年4月21日由蒙大拿州州長簽署的蒙大拿州《預防欺凌法》(Bully-Free Montana Act)[6]。但該法案除了對欺凌進行定義,并沒有其他更加具體的規(guī)定。

部分州的反欺凌法律包含修改現有刑法規(guī)定或創(chuàng)設旨在規(guī)制欺凌的新罪名,正如下文所討論的,許多現有的和即將制定的法律將一些欺凌行為犯罪化。大多數情況下,反欺凌的法律主要側重于學校解決欺凌問題的責任,通常提出學校制定的政策僅需要滿足規(guī)制欺凌的最低要求。

圖1 出臺網絡欺凌立法的州情況統(tǒng)計[7]*根據美國網絡欺凌研究中心2016年1月報告中的數據進行部分補充。

(一)明確欺凌者的法律責任

一些州通過立法明確了網絡欺凌者的法律責任。例如,2006年,美國密蘇里州發(fā)生了著名的

“梅根”事件*2006年,美國密蘇里州一名婦女羅莉(Lori Drew)為了報復早前與她女兒莎拉(Sarah Drew)吵過架的 13 歲少女梅根(Megan Taylor Meier),與其女兒及雇員在社交網站Myspace上注冊了一個名叫喬?!ぐN乃?Josh Evans)的虛假身份用戶,冒充成16歲男生,在連續(xù)數周向梅根表示好感后轉而對她進行惡語辱罵,事情的持續(xù)發(fā)酵最終導致女孩選擇自殺。梅根的母親于2007年成立了以反欺凌和反網絡欺凌為宗旨的梅根·梅爾基金會(Megan Meier Foundation)。,梅根因受到網絡欺凌而自殺。密蘇里州Dardenne Prairie市的參議員委員會于 2007年11月22日通過了條例來回應該事件。該條例禁止任何利用電子媒介進行網絡騷擾的行為,包括互聯網、短信服務、尋呼機及類似設備。單純違反條例的被視作輕罪,可處以最高500美元的罰款和90天監(jiān)禁[8]。同時,該法案還規(guī)定,如果一個21歲以上的成年人對17歲以下的青少年實施騷擾行為,或者曾犯騷擾類犯罪后又實施該行為,可視為重罪最高可處以四年監(jiān)禁[4]。作為對“梅根”事件的回應,密蘇里州也修改了有關騷擾的法律,加入了通過計算機、手機短信進行騷擾的內容,并將21歲以上的成年人騷擾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行為入罪,予以刑事制裁。

2008年,還有議員向美國眾議院提出了名為《梅根·梅爾網絡欺凌預防法》(Megan Meier Cyberbullying Prevention Act)的法案。該法案規(guī)定實施網絡欺凌行為構成聯邦犯罪。“任何人在跨州或跨國貿易交流中,利用電子手段進行嚴重的、重復的和敵對的行為,意圖強迫、恐嚇、騷擾,或對他人造成實質性的情神困擾的,根據本法處以罰款或不超過兩年的監(jiān)禁?!盵9]可惜該法案最終未能成為法律。

(二)明確受害者的救濟權利

在美國的民事訴訟中,受害者可以向施害者請求經濟賠償,當受害者是未成年人時,該訴訟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法定監(jiān)護人提起。經濟損失的范圍包括因受傷造成的損失、治療費用和與學業(yè)下滑或者耽誤課程相關的損失等。受害者也可以請求法院發(fā)出禁止令要求施害者進行或者終止某種行為。

美國整個法律體系中有許多民法理論能夠成為民事訴訟案件中受欺凌者請求賠償經濟損失的理論基礎。例如,美國《侵權法重述(第二次)》(Restatement Second of Torts)第558條規(guī)定,虛假和傷害性言論的傳播是構成誹謗行為的原因。這種言論必須表明了欺凌對象的身份且在社會范圍內對其名譽造成傷害。它必須證明一個人實施故意誹謗行為,發(fā)表了言論或者在他/她能夠停止傳播時未能及時停止[10]。第46條規(guī)定,行為人通過故意極端和離譜的行為或因魯莽導致另一人受到嚴重精神傷害,或人身傷害,或類似傷害的,構成侵權行為[11]。

有的州法律支持對違反刑法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民事訴訟。根據反誹謗聯盟(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ADL)*反誹謗聯盟,原名Anti-Defamation League of B’nai B’rith,是一個猶太人的國際間非政府組織,總部設在美國。認為自己是“全國最重要的民事權利/人際關系機構”,反誹謗聯盟認為通過“信息、教育、立法和宣傳”,可以“反猶太主義和各種形式的偏見,捍衛(wèi)民主理念和保護公民權利”。的統(tǒng)計,截至2012年8月,大多數州和哥倫比亞地區(qū)已經頒布了仇恨犯罪法律[12],其中大部分遵循ADL模式的仇恨犯罪條款。當犯罪者的動機是受害者的種族、膚色、宗教、殘疾、國籍、性取向或性別時,會提高現有犯罪(例如侵占犯罪、騷擾、威脅、恐嚇、攻擊和/或毆打)的處罰[13]。例如,俄勒岡州提供了符合恐嚇犯罪要求的案件中民事訴訟行為的基礎,該恐嚇法律禁止“因他人或他人家庭成員的種族、膚色、宗教、國籍、性取向、殘疾或者民族出身等對他人故意做出旨在造成其實質上不便的恐嚇警告等行為”[14]。并且規(guī)定,“任何遭受恐嚇行為威脅的人可以要求民事訴訟賠償和禁令救濟”。此類案件中的原告可以請求民事賠償的范圍包括一般損害賠償和特殊損害賠償。在賠償金額不超過5 000美元時,父母應當對孩子的行為承擔監(jiān)護責任,并支付對方可能因此產生的律師費[15]。

(三)明確學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責任

2011年,美國安全聯盟和微軟聯合發(fā)布了《國家網絡道德、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環(huán)境調查》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超過85%的學校管理者和82%的技術專家強烈建議學校將網絡道德、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環(huán)境納入日常課程[16]。由此可見,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特定場所,應當通過開設某種形式的課程對學生開展欺凌教育或預防欺凌項目,或者包括品格教育和以證據為基礎的實踐教育等教育課程。

同時,各州法律多要求學校肩負相應的管理責任,除了蒙大拿州外的其余49個州的法律中均要求學校制定相應的政策以應對網絡欺凌問題,45個州明確允許學校對校園網絡欺凌行為進行處罰[5]。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學校需要自行制定政策和調查程序。加利福尼亞州希望保證所有教育機構繼續(xù)致力于減少歧視、騷擾、暴力、誹謗和欺凌現象。于2012年7月生效的《教育法》第234節(jié)對《營造安全學習環(huán)境法》(Safe Place to Learn Act)進行了修改,規(guī)定“學校應當制定禁止歧視、騷擾、誹謗、通過實際或虛假的人物欺凌或類似行為的政策”。該法案要求學?!皯斨贫òń邮芎驼{查因殘疾、性別、性別身份認知、性別表達、國籍、種族或民族、宗教、性取向,或與一個人,或一些人與一個人或多個人具體的或可感知的特征而進行的歧視、騷擾、恐嚇、暴力、基于具體的或可感知的特征欺凌或類似行為投訴的程序”。該程序應包括要求目擊該行為的學校員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干預;確保投訴者免受報復;確保受害者受歧視、騷擾、恐嚇、威逼的信息保密不對外泄露。甚至要求同時設立定期監(jiān)控和審查地方教育機構的管理部門,俗稱“分類項目監(jiān)控程序”(Categorical Program Monitoring Process)對學校的管理行為進行監(jiān)督。該法案還要求“公共區(qū)域的負責人應當在他或她的互聯網網站上發(fā)布并每年更新一份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列表并提供給每個學區(qū)。該列表至少應當包括向受到學校歧視、騷擾、恐嚇、威逼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庭提供幫助的基層社區(qū)組織名單”[17]。

(四)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

目前,美國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用戶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的法律基礎是1998年10月通過的《千禧年數字版權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該法第二部分內容主要規(guī)定了互聯網服務提供者(ISP)發(fā)生通過其網絡侵害他人著作權事件時的責任問題,但對于網絡欺凌行為涉及的侵權行為也具有指導意義。它確立了過錯歸責原則和避風港規(guī)則,即“通知-刪除”規(guī)則[18],也可以將這種判斷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的方法適用于網絡欺凌問題,網絡服務提供者只要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欺凌者利用其網絡服務平臺進行侮辱性信息的制作和傳輸,并且能夠在受害者通知其受到欺凌的事實后及時采取刪除欺凌信息、斷開侵權鏈接、禁封欺凌者賬號或ID等措施防止受害者遭受的傷害的進一步加深和擴大,就可以免責。

此外,也有一些網絡服務提供者通過采取技術支持等手段幫助降低網絡欺凌行為的危害。比如,美國網站Facebook作為針對高校學生開放的網站,在用戶注冊上十分嚴格,要求必須在指定大學的IP地址范圍內申請才能注冊賬號,這種機制基本保證了用戶的學生身份,使其用戶降低了遭受來自非高校學生的網絡欺凌傷害的可能性[19]。

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到,美國各州法律規(guī)定在內容和水平的細節(jié)上千差萬別,網絡欺凌事件的產生打破了地域上的界限,使得損害發(fā)生和產生結果地之間存在不同,往往會由于各州立法規(guī)定的不統(tǒng)一,難以形成一致的約束和規(guī)范。例如,夏威夷州、緬因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州僅僅要求校區(qū)和其他相關機構制定政策,并沒有將網絡欺凌問題具體納入法律體系進行規(guī)范。同時,大多數法律規(guī)定遠遠超出研究型欺凌的定義,而是包含著更廣泛的行為類型,通常是對法律上“騷擾”的含義適當引用和修改得出的??傮w而言,大多數州更注重發(fā)揮教育機構和社會整體的作用,并沒有將法律手段作為解決網絡欺凌問題的最優(yōu)方式,它們更傾向于關注欺凌事件的調查研究,欺凌后果及學區(qū)或國家的報告系統(tǒng),教育學生、員工和在某些情況下的家庭間細微的差異。一些州甚至會提供資金來源以幫助學校實現程序、處罰和教育的法律構想[4]。

三、對我國治理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的啟示

網絡欺凌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問題,美國有關反網絡欺凌的立法經驗對于構建我國網絡欺凌治理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細化網絡欺凌者的刑事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

由于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未經法律明確規(guī)定,不得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專門法律而言,并未對網絡欺凌問題進行規(guī)定,因此,在實踐中多針對網絡欺凌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根據相應的法律進行規(guī)制。例如,當網絡欺凌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權益時,受害者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請求侵權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20]。綜觀我國適用于網絡欺凌行為的有關法律,明顯存在規(guī)定籠統(tǒng)、懲處手段單一僅能認定網絡欺凌包含的具體行為。同時,還存在其處理力度不足、缺少對青少年特殊保護的立法價值取向等問題。因此,我國應當借鑒美國立法經驗,在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專門法律中補充規(guī)定有關網絡欺凌的認定和懲處等問題,實現法律的指引功能和評價功能。

例如,網絡欺凌往往首先造成精神損害,當行為人通過網絡、手機、電腦等實施的網絡欺凌行為造成他人精神損害時,受害者可以向其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甚至是數倍于實際損害的懲罰性賠償。我國現行立法對精神損害賠償設定了較高門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的規(guī)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只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才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也就是說,只有當網絡欺凌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時,受害者才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此,建議降低精神損害賠償的門檻,即在網絡欺凌尚未造成嚴重后果時,法律就應當賦予受欺凌者請求一定程度的精神損害賠償,用以及時遏止網絡欺凌行為,以充分發(fā)揮法律的預防功能。

(二)明確受害者的禁令救濟權利

網絡欺凌重在預防。當未發(fā)生實質性損害時,法律應當賦予受害者救濟權利,例如,訴訟保全制度中的行為保全就可以適用于網絡欺凌問題。行為保全是與財產保全相區(qū)別的針對行為采取的保全措施,即根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責令另一方當事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一種臨時性救濟措施[21]。該制度主要體現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第101條中,尤其是第101條規(guī)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可以更好地保護受害者:“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采取保全措施?!痹诰W絡欺凌事件中,可以給予受害者申請禁令請求救濟的特殊保護。這樣,受害者一方在尚未發(fā)生實際損害時,就可以向法院請求發(fā)布禁令,禁止施害者在一定時間內在網上發(fā)布欺凌信息、使用某些網站的個人賬號等行為。

另外,可以引入《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保護令制度對網絡欺凌受害者進行保護。受害者可以通過申請人身保護令,禁止欺凌者對受害人進行網絡騷擾、網絡跟蹤和網絡接觸。

(三)加強學校的教育和監(jiān)管功能

目前,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學校都開始致力于設計合理的制度應對網絡欺凌問題,主要目的在于:(1)學校需要讓學生明白網絡欺凌的嚴重性;(2)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學生中發(fā)生的網絡欺凌情況;(3)幫助學生了解網絡欺凌最新的立法和判例法。一些網絡欺凌行為的開端都是來自學生在校內或校外發(fā)生的嚴重情感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會傷害他們自己和他人[22]。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8~40條規(guī)定了學校在傳統(tǒng)欺凌問題中應當承擔的教育管理責任,包括學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人員的配備、安全教育和培訓、安全事故的處理等方面[23]。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針對發(fā)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該《通知》要求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2016年向各地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對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上述要求如果可以通過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固定下來成為治理校園欺凌的基本制度,相信會對整肅校園欺凌現狀、營造良好校園氛圍產生積極作用。

從學校角度而言,針對網絡欺凌問題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應當強調學校在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中的教育功能。學校應開設有關網絡安全、網絡信息保護和網絡欺凌的課程,讓青少年學生能夠通過正確的渠道了解諸如如何進行自我隱私保護、如何提高網絡安全素養(yǎng)等使用網絡的必備知識。其次,應當在法律中明確學??梢詫W生進行監(jiān)管的方式和范圍。學??梢栽O立校園網絡安全輔導員職位,作為輔助教學的主體,輔導員們在網絡欺凌方面可以進行課堂指導(包括心理教育)、咨詢服務、朋輩輔導以及開展面向學生、學生家長和教職員工的培訓等工作,對于發(fā)生在校園的網絡欺凌事件應當進行實時觀察和上報,并做好記錄工作[22]。最后,提升學校自身的網絡監(jiān)管能力是學校進行網絡欺凌教育和監(jiān)管的前提。學??梢栽谛@網上安裝過濾軟件,通過屏蔽某些包含令人反感的詞語以及刪除/過濾包含某些關鍵詞的已下載文件的方法,來預防不良網絡信息造成的危害。

(四)引導父母協同配合

保護青少年免受網絡欺凌的傷害,法律手段雖然是重要的手段,但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護者。因此,必須強調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在網絡時代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在上述基礎上,應當積極引導青少年的父母進行協同配合。首當其沖的是增加父母對于防范孩子遭遇網絡欺凌的意識和正確認識。父母應當積極主動參加學校開設的專門課程、專題講座,主動閱讀相關書籍報告,通過向受過專業(yè)培訓的職業(yè)技術人員請教等方式了解有關網絡欺凌的原因、危害、表現形式和解決辦法等知識,并將簡單的保護孩子自身網絡安全的辦法反復地傳授給孩子,例如,不隨意在網絡空間上傳自己的姓名、年齡和照片等個人信息,幫助孩子樹立網絡環(huán)境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

在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借助技術手段,在仔細考慮到孩子的發(fā)育年齡和孩子對自身決定負責的程度后,父母必須自己找出孩子的隱私權和他們需要監(jiān)督的網絡行為之間的平衡點。父母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監(jiān)控技術連續(xù)監(jiān)控孩子的瀏覽行為,并可以通過查看瀏覽器歷史或使用鍵盤記錄工具對瀏覽次數由高到低進行排序。一般的網頁瀏覽器例如IE瀏覽器、Safari瀏覽器、谷歌瀏覽器等都可以保存用戶的瀏覽記錄,這些記錄都很容易查看[2];檢查社交網絡中的隱私設置,幫助孩子控制內容和留言的瀏覽權限。父母也可以在家庭電腦上安裝屏蔽軟件,利用軟件應用程序和安全解決方案中的上網管理設置為孩子提供高強度保護,避免其遭遇在線騷擾和網絡欺凌。例如,卡巴斯基實驗室針對家庭用戶提供的安全軟件就包含不同系統(tǒng)的上網管理功能,該功能允許家長限制孩子的網站和游戲訪問權限,同時屏蔽文件下載,阻止孩子訪問不良話題和內容的網站,避免孩子泄漏在線隱私信息[24]。家長還可以分析孩子社交網絡內信息和即時通訊信息,或者指定需要屏蔽的關鍵詞及詞組,從而進一步增強針對孩子的安全保護。

[1] Three 16-year-old boys are charged in ANOTHER tragic web ‘sexual assault’ suicide: Teens arrested after girl, 15 killed herself when they ‘posted photos of her ordeal online’[EB/OL].(2013- 04-12)[2016- 03-10].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307824/Audrie-Pott-case-Three-boys-16-charged-sexually-assaulting-15-year-old-girl-hanged-posted-pictures-abuse-online.html.

[2] SIDOROWICZ J. Mom: Cyber bullying killed my daughter[EB/OL].(2015- 07-21)[2016- 03-10].http://fox17online.com/2015/07/21/mom-cyber-bullying-killed-my-daughter/.

[3] The Grio. Mother says cyber bullying drove 14-year-old daughter to suicide[EB/OL].(2015- 03- 06)[2016- 03-10].http://thegrio.com/2015/03/06/mother-bullying-online-teen-suicide/.

[4] SACCO SIBAUGH K, CORREDOR F, et al.An Overview of State Anti-Bullying Legislation and Other Relateds Law[EB/OL].(2012- 02-22)[2016- 03-13]. http://cyber.law.harvard.edu/sites/cyber.law.harvard.edu/files/State_Anti_bullying_Legislation_Overview_0.pdf.

[5] HINDUJA S, PATCHIN J W. Bullying and Cyberbullying Law: A Brief Review of State Cyberbullying Laws and Policies[EB/OL].(2016- 01- 01)[2016- 03-13].http://cyberbullying.org/Bullying-and-Cyberbullying-Laws.pdf.

[6] The Montana Legislature.Bully-Free Montana Act[EB/OL].[2016- 03-14]. http://leg.mt.gov/bills/2015/billpdf/HB0284.pdf.

[7] NETZLEY P D. How Serious a Problem Is Cyberbullying[M].San Diego:Reference Point Press Inc,2014:42-54.

[8] MAGINE S. The Sock Puppet Who Loved Me[EB/OL].(2007-11-29)[2016- 04-18].http://www.slate.com/articles/news_and_politics/hot_document/features/2007/the_sock_puppet_who_loved_me/_4.html.

[9] Congress.Gov.H.R.1966-Megan Meier Cyberbullying Prevention Act[EB/OL].[2016- 04-18].https://www.govtrack.us/congress/bills/111/hr1966.

[10] Yale Law Tech.Restatement (2d) of Torts §558[EB/OL].[2016- 06- 02]. http://www.yalelawtech.org/wp-content/uploads/Info-Privacy-Handout.pdf.

[11] The Lectric Law Library.Restatement (2d) of Torts §46[EB/OL].[2016- 06- 02].http://www.lectlaw.com/mjl/to012.htm.

[12] Anti-Defamation League.Anti-Defamation League State Hate Crime StatutoryProvisions[EB/OL].[2016- 06-03].http://www.adl.org/assets/pdf/combating-hate/ADL-hate-crime-state-laws-clickable-chart.pdf.

[13] Anti-Defamation League.Hate Crime Laws[EB/OL]. [2016- 04-20].http://www.adl.org/assets/pdf/combating-hate/Hate-Crimes-Law.pdf.

[14] Oregon Laws.ORS §166.155[EB/OL].[2016- 04-21].http://www.oregonlaws.org/ors/166.155.

[15] Oreon Laws.ORS §30.198[EB/OL].[2016- 04-21].http://www.oregonlaws.org/ors/30.198.

[16] 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lliance.The 2011 State of Cyberethics, Cybersafety, and Cybersecurity Curriculum in the U.S.Survey-Fact Sheet[EB/OL].[2016- 04-21].https://staysafeonline.org/download/datasets/2076/K12%20Study%20Fact%20Sheet%20FINAL_0.pdf.

[17] LegiScan Search.Pupil rights: bullying, California-2011-AB9-Chaptered[EB/OL].(2011-10- 09)[ 2016- 04-21]. https://legiscan.com/CA/text/AB9/id/354065/California-2011-AB9-Chaptered.html.

[18] Wikisource.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TitleII.[EB/OL].[2016- 04-21].https://en.wikisource.org/wiki/Digital_Millennium_Copyright_Act/Title_II.

[19] 董金秋,鄧希泉.發(fā)達國家應對青少年網絡欺凌的對策及其借鑒[J].中國青年研究,2010(12):19-24.

[20] 黃方.網絡欺凌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以青少年為研究重點[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4:40.

[21] 宋朝武.民事訴訟法學[M].3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243-250.

[22] PATCHIN J W, SAMEER H. Cyberbullying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expert perspectives[M].London: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2:48-92.

[23] 宋雁慧.網絡欺凌與校園責任[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4(4):56-60.

[24] 卡巴斯基.護航兒童綠色上網 共同拒絕網絡欺凌[EB/OL].(2015- 07-27)[2016- 05-23].http://sec.chinabyte.com/331/13487831.shtml.

(編輯:劉仲秋)

The Legislation of Cyber-bullying in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

XIE Yongjiang, YUAN Yuan

(SchoolofHumanities,Bei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China)

Cyber-bullying is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among teenager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legislation for cyber-bull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pecifies the legal liability of bullies, relief rights of victims,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ol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We can learn experience from the legislation in the U.S. for perfecting our legislation to define the legal liability of cyber-bullying, improve the rights of remedy of victim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 and guide parents well together to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against cyber-bullying.

cyber-bullying; teenagers; American legislation

2016-10-31

團中央委托課題:國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現狀及經驗研究

謝永江(1973-),男,江西樂安人,副教授,法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網絡法、經濟法研究。

10.3969/j.issn.1673- 8268.2017.03.006

D93/97

A

1673- 8268(2017)03- 0029- 07

猜你喜歡
受害者青少年校園
青少年發(fā)明家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顯未成年人保護精細化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受害者敏感性與報復、寬恕的關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兒童霧霾的長期受害者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注恐怖主義受害者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大荔县| 孝昌县| 吉安县| 磐安县| 明星| 观塘区| 丹巴县| 龙游县| 乐昌市| 牙克石市| 易门县| 泽州县| 齐齐哈尔市| 白水县| 廊坊市| 南开区| 格尔木市| 阿拉尔市| 略阳县| 贵港市| 岳阳市| 黄石市| 襄樊市| 滁州市| 宽甸| 庐江县| 农安县| 平凉市| 浠水县| 津南区| 增城市| 吉木萨尔县| 云浮市| 阿克苏市| 民县| 永川市| 内丘县| 永清县| 乌兰县| 潼关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