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韻閣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九十歲高齡的老人,不僅沒有一點兒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而且還能踢毽子,更是踢出許多花樣來!
可是,踢毽人劉連杰卻說:“不行了,打去年冬天開始,右腿的關(guān)節(jié)有點兒疼,高難度的動作不敢做了。”
踢毽子不是一日之功,是幾十年踢出來的。說起踢毽子,劉連杰打開了話匣子:咱天津衛(wèi)第一代“毽子王”叫“船兒周”,他姓周,是在海河上駕船兒的。空閑的時候,他就上岸在海河邊教船工們踢毽子。他身形矯健,人也長得精神,踢毽子就像雜技表演一樣精彩,圍觀的人越看越上癮,其中一些人就向他拜師學(xué)藝了……
劉連杰從小在海河邊受熏陶,迷上了踢毽子,算是第三代傳人吧。如今,劉連杰的徒弟已經(jīng)是第四代、第五代了。最讓老人感到驕傲的是,他有幾個徒弟的孩子也學(xué)踢毽子,雖然技藝不算高,但在出國留學(xué)的時候,把天津的花毽帶到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讓老外見識了咱這獨特的民間技藝。
天津人踢毽子跟北京人的踢法不一樣。北京人愛踢“獨翎毽”,雖然只有一根大羽毛,但絨毛又多又厚實,毽子踢起來落下的速度比較慢,高起高落,常常是人等著毽子做動作,所以又被稱為“慢毽”。天津人講究踢“快毽”(花毽),這種“六翎毽”雖然有六根羽毛,卻特意做了“剔除”,羽毛又細,絨毛又少,下落的速度很快,反應(yīng)稍微慢半拍,它就掉地上了。
踢快毽最看“靠”的功夫,動作要小巧靈活、機敏快捷,不是高起高落,而是短、快、靈,讓毽子圍著人身子轉(zhuǎn),如“打臉兒”、“滾臉兒”(毽子在臉上滾動)、“脖兒”(毽子圍著脖子左右轉(zhuǎn))等等。天津快毽共有“八八六十四招式”,八組大招式分別是一“抹”、二“砸”、三“騙(騙腿)”、四“對”、五“蹲”、六“落”、七“拐”、八“蹦”。每組又分八個小招式,一共是六十四招式。
劉連杰幾十年如一日踢毽子,最大的收獲就是踢出了一副好體格。他總結(jié)出踢毽子的四大好處:其一,練大腦。踢快毽要求反應(yīng)迅速,尤其是踢“集體快毽”時,配合非常關(guān)鍵,這就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機敏快捷,對大腦功能是極好的鍛煉。反應(yīng)遲鈍的人踢不了花毽。其二,練眼神兒。踢花毽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疾腳快”,眼神兒好才能動作快。其三,練肢體。踢花毽是全身運動,腰腹部要有力量,還要有柔韌性,腰椎、頸椎、四肢關(guān)節(jié)都要靈活。其四,身體健康,享受晚年。劉連杰是退休工程師,自打65歲回家之后,沒在單位報銷過一次醫(yī)藥費。節(jié)省醫(yī)藥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能享受健康之福。身體健康,吃得飽、睡得香、精神好,想干嗎就干嗎,想到哪兒玩就到哪兒玩,不給兒女們添負(fù)擔(dān),在劉連杰看來,這就是享福。